美好生活,穩穩的!——首場“部長通道”穩預期強信心

  【部長通道好聲音】

光明日報記者 靳昊 張雲 李娜

經濟社會發展大勢,連着民生冷暖。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開啓,部分列席會議的國務院有關部委負責人與媒體記者“雲”見面。一問一答中,一串串數字、一個個指標、一條條舉措,彰顯着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底氣與信心,呵護着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峯:

  有信心有決心實現GDP增長5.5%左右的目標

2022年我國GDP增長5.5%左右,這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給出的經濟增速目標。

何立峯表示,2021年我國GDP規模達到114.4萬億元,摺合17.7萬億美元。一年內GDP增加13萬億元,這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是第一次;按美元計增加3萬億美元,這在世界經濟發展歷史上也是第一次。“這説明中國經濟發展的後勁很強、中國經濟的韌性很強、市場主體的活力和抗風險能力很強,這也是實現今年GDP增長5.5%左右目標的信心所在、基礎所在。”

實現今年目標具有很多有利因素。何立峯指出,第一,各地區、各行業、各企業在有力有效應對疫情的基礎上,促進經濟恢復發展的機制辦法越來越成熟;第二,這幾年大力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在供需兩側都創造了很大的發展空間,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繼續克服困難挑戰提供了很好的條件;第三,在各種政策作用下,各類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更強,中小微企業能夠不斷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問題,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今年1—2月份,發電量增幅在6.7%左右,鐵路裝車貨運量較快增長,外貿出口保持兩位數增長。“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決心、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繼續保持我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實現全年目標任務。”何立峯説。

“雙碳”政策落地情況,國內外非常關注。何立峯表示,推進“雙碳”必須全國一盤棋。統籌考慮、講究策略方法,正確處理好當前和未來、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全局和局部的關係,特別是要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的關係。不搞“碳衝鋒”,也不搞運動式“減碳”。

  財政部部長劉昆:

  減税降費“真金白銀”落到企業、惠及個人

政府工作報告對積極的財政政策作了具體安排,財政部門將如何提升政策效能、做到精準可持續?

“是不是提升了效能,要看是不是完整、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了黨中央決策部署,是不是促進了經濟健康發展,是不是讓老百姓更多受益。”劉昆表示,將精準研究每一項財政政策、精心安排每一筆財政資金,早出台政策、早下撥資金、早落地見效。同時,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既保持必要的力度,支持經濟恢復發展,又預留政策空間,應對今後可能出現的風險挑戰。

劉昆認為,今年赤字率適當下調,是保持財政可持續的重要舉措。通過統籌財政資源,全國一般公共預算的財政支出強度不僅不會下降,而且會比去年有較大提高。通過跨年度的調節,僅中央本級財政調度一般預算的資金就達1.267萬億元,是去年的6.6倍。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預計全年退税減税約2.5萬億元。“減税降費是近幾年穩企業、保就業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支持市場主體紓困和發展的重要舉措。”劉昆指出,自“十三五”以來的6年間,累計減税降費規模超8.6萬億元,千萬企業和數億羣眾享受到了政策紅利,市場主體活力持續激發。

劉昆認為,政府工作報告公佈的“一攬子”減税降費措施主要有4個特點:一是退税減税的規模歷史上最高,達2.5萬億元;二是精準發力,支持方向聚焦製造業、科研和技術服務、生態環保等行業,退税減税達1萬億元規模,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受益受惠也達1萬億元規模;三是主要措施是增值税的留抵退税,通過提前退還尚未抵扣的税款,直接為市場主體提供現金流約1.5萬億元;四是幫助地方緩解減收壓力,中央財政大幅增加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保障減税降費政策落地生效。

留得青山、贏得未來。劉昆表示,財政部門將紮實做好工作,讓減税降費的“真金白銀”儘早落到企業、惠及個人,更好實現“放水養魚”“水多魚多”的良性循環。

  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

  飯碗能夠越端越穩,吃得越來越好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確保糧食能源安全,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儘管糧食生產面臨很大困難,唐仁健表示,有信心有決心打贏保夏糧奪豐收這場硬仗。他指出,當前政策支持力度很大,國家提高了小麥、稻穀的最低收購價,三大谷物的種植收入保險和完全成本保險,擴大到全國主產省的820多個主產縣。今年還將對種糧農民實行農資補貼,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此外,各個方面行動迅速,夏糧生產也有一些有利條件。

“目前,我們糧食供給的總量是充裕的。人均糧食佔有量達483公斤。”唐仁健説,“不管國際形勢怎麼變化,我們有能力保證14億多中國人每天到點開飯、不餓肚子,而且飯碗能夠越端越穩,吃得越來越好。”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耕地面積減少較多,部分地區出現耕地“非農化”和“非糧化”問題。

“地之不存,糧將焉附?”唐仁健説,要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繼續加大公開曝光、掛牌督辦、追責問責力度,同時標本兼治,從制度、規劃、政策、技術等多個維度,進一步增強體制機制和執法的剛性約束。要管數量、提質量、控用途,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完善法律法規,同時合情合理地把握耕地種植用途的管控問題。

當前,一些脱貧羣眾還存在返貧風險。如何進一步鞏固脱貧攻堅的成果,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唐仁健列出了兩組數字:第一,去年全國脱貧人口收入增長達16.9%,比面上其他農民人均收入的增長快了6.4個百分點;第二,脱貧地區外出打工人數去年是3145萬,比上年增加了126萬。從全國鞏固拓展脱貧攻堅後評估的初步情況看,各地沒有發生規模性返貧問題。

“以前解決的主要是‘兩不愁三保障’,水平還比較低,尤其脱貧地區的基礎設施、自我發展能力動力等還不足。”唐仁健指出,要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在此基礎上改善脱貧地區的發展條件,增強內生髮展動力。第一,健全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把風險消除在萌芽和早期階段。第二,抓住產業就業這個根本。第三,加大對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人羣的幫扶力度。160個國家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今年要集中實施一批補短板、促發展項目。對於近年易地搬遷的近1000萬人口加大幫扶力度,讓羣眾搬得出、穩得住,還能逐步致富。

  (光明日報北京3月5日電)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6日 08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09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好生活,穩穩的!——首場“部長通道”穩預期強信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