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2022年2月16日,給世界留下永久鏡鑑

2月16日,是美國情報部門“掐算”出的“俄羅斯進攻烏克蘭日”,美國總統拜登此前正式通知了歐盟及北約。但事實同美方編的劇本相反——隨着凌晨3點的時針在錶盤平穩劃過,以及俄羅斯此前一天宣佈從俄烏邊境部分撤軍,美西方連日來極力吹起的“烏克蘭戰爭危機”泡沫最終破裂了。有網友調侃説:“由於疫情原因,本次俄烏戰爭改為線上。由此造成的不便,敬請諒解!”

世界再次見證了美國情報部門一羣“職業編導”的無恥與荒誕。與此同時,人們也看到了美國議題設置和輿論動員的套路有多深。或許,這正是美國政客所需要的“情報”。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6日所指出,正是美西方一些人不斷煽動散播虛假信息,給這個原本充滿挑戰的世界增加了更多的動盪和不確定性,加劇了不信任和分裂。我們希望有關方面停止此類虛假信息攻勢,多做有利於和平互信合作的事。

美方這出“情報鬧劇”在當今國際政治敍事中是罕見的。被炒作要爆發衝突的當事雙方都表示不願意打仗。俄羅斯反覆強調不會進攻烏克蘭,烏克蘭自己也出來澄清局勢沒那麼緊張,反倒是美西方不停地炒作戰爭迫在眉睫,甚至預測了戰爭爆發的準確時間點。烏克蘭因此損失巨大,在恐慌氣氛驅動下,匯率直降、資本逃離、航班停飛……

如此肆無忌憚編造“進攻日”謊言,説明美方是不怕丟臉的,因為其自以為在全球範圍內的話語權十分強大,可以任意操縱輿論。在這場危機中,美方玩的是兩頭賭遊戲:無論俄羅斯打不打烏克蘭,都是美國“贏”了。如果真的打了,美方會説他們早就預料到了並且已經反覆提醒;沒打,美方就説,是他們的制裁威懾奏效了,幫助烏克蘭避免或者推遲了一場戰爭。

至於美方為什麼要搞這麼一出,大家現在也只能依據事實來推測:來自美國的戰爭預測和渲染雖然毫無依據,但卻存在現實動機。一種通常的説法是,美方想把歐洲局勢搞得很緊張,離間俄羅斯與歐洲的關係,進一步強化北約的凝聚力,打擊歐盟的“戰略自主”傾向,並促使資本回流美國,以此來收割歐洲的韭菜。

此外,通過宣揚“俄羅斯威脅論”,模糊了美國增兵的事實,轉移了北約東擴的討論,將自己打造成所謂“地區安全的守衞者”與“和平的使者”。於是,明明是北約東擴誘發的危機,被美西方搞成了俄羅斯要不要侵略烏克蘭的問題。這是典型的轉移焦點的地緣政治操作。

然而,美國得利的結果又是其他方受損,包括美國的盟友和準盟友。美國依然還是那個自己利益至上的美國。美國這次實際上狠狠地坑了準盟友烏克蘭一把,通過製造戰爭恐慌,讓烏克蘭“人財兩空”。歐洲也是吃虧的,即便俄羅斯撤軍,但俄歐之間的信任度產生了嚴重的裂痕。

不過,即便美國操縱輿論,它也只能忽悠一部分人,長期看,這個事情會像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一樣,進一步消耗華盛頓所剩不多的國際信譽。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態度最近發生了明顯變化,他要求提供俄羅斯“入侵”證據,並抱怨資產外流,顯然對美國產生了不信任。更多人從這件事上也知道了,跟着美國屁股後面跑,不但撈不到半點好處,還可能把自己也搭進去。

2022年2月16日過去了,它從此成為一面歷史的鏡子,將真實的美國照得越來越清晰透徹,也給世界留下一個永久的鏡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66 字。

轉載請註明: 社評:2022年2月16日,給世界留下永久鏡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