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以家人之名》熱播父母最大的失敗,是教出“太懂事”的孩子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綜合

《以家人之名》一開播,就頻頻登上熱搜。

在豆瓣評分8.5分,好評如潮,在閨蜜的強烈推薦下,我每天陷入追劇,不可自拔。

首先簡單來説一下劇情,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兩個單身爸爸,機緣巧合之下,組成了一個新的五口之家,上演了各種悲歡離合。

在這三個孩子中,最讓大家心疼的莫過於小哥子秋,凌霄和李尖尖最起碼都在親生父親身邊長大,而賀子秋自出生,爸爸不認,媽媽不愛,外婆不疼,最後被李海潮好心收養。

子秋第一次去麪館,只玩了一下妹妹的小青蛙,就被妹妹欺負了還主動道歉:我不該拿妹妹的玩具;

行李被妹妹扔了無數次,場面搞笑,但是鏡頭一轉,每次小小的子秋都默默地把行李箱再拖回來;

看動畫片想笑的時候,不敢笑出聲來,吃西瓜的時候,不主動去拿,只有家人給的時候,才會吃,還開心地説道:謝謝哥哥!

最愛吃糖醋排骨,卻從來不夾,還説不愛吃肉,只愛吃青菜,因為他知道,妹妹愛吃肉,要留給妹妹吃;

總覺得自己寄人籬下,一定要多多幹活,才不會被拋棄;

本該快樂肆意的年紀,卻變成了那個唯唯諾諾、懂事的孩子。

究其原因,每個“懂事”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不懂事的父母。

當子秋看到凌霄的母親回來的時候,他雖然嘴上説着自己才不想,但是心裏難過極了。

有時候看到穿碎花裙的女人,情不自禁地追上去,以為那個人是媽媽;

有時候受了委屈,便一個人拿出媽媽的相冊,一個人躲起來偷偷地哭。

可他那不靠譜的爸媽,竟然説孩子是他的負擔,連見也不想見。

試問:他們的心是石頭做的嗎?他們真的配稱之為父母嗎?

有人説,“過分懂事的孩子,往往都是被愛的不夠。”

的確如此,不被愛的子秋,他只有變得更懂事,才能不被拋棄。

懂事的孩子太委屈逼孩子懂事的家長太殘忍

小S曾在綜藝節目中自曝,三個孩子中,二女兒是最懂事的那個,但也是最對不起的那一個。

對於三個孩子來説,自己會有一些偏心。

因為老大是第一個來的孩子,自己會特別用心,

有了老二,覺得不能太偏向於老二,還要兼顧老大的情緒,

有了老三,老二更是被冷落了。

二女兒經常用懂事,去討得小s的愛和關注。

看到過早懂事的二女兒,讓小S很愧疚,為此她還專門發微博向二女兒道歉。

很多網友感嘆,懂事的孩子太委屈,逼孩子懂事的家長太殘忍。

曾看過這樣一則新聞,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

浙江金華一男子帶8歲兒子來到洗浴中心後獨自離開,兒子在洗浴中心待了44天。

男孩哭着告訴民警,父母離異了,爸爸工作忙…

而男孩的父親則無奈地説道:自己在夜場工作,真沒時間照顧兒子......

很難想象,一個小男孩孤零零在洗浴中心呆了44天,父親都沒有發現。

但是他都沒有埋怨爸爸,甚至還為爸爸找藉口。直到見到警察後,才憋不住了......

懂事的孩子,他們不敢提要求,不敢説不,不敢説我要,他們小心翼翼討好着大人,努力做個完美小孩。

因為他們害怕,如果不按父母的要求去做,就會被拋棄,得不到大人們的愛。

安全感的缺乏,使得他們做出一系列超出年齡的行為,也會失去正視和表達自己慾望的能力。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説:

“懂事是很深的絕望,它真的不是一個好東西。它表面上是為家長帶來省事的好處,也許骨子裏就是出於恐懼。”

而逼孩子懂事的家長,太過於殘忍,他們看不到孩子的種種問題,只是一味的誇獎孩子的懂事,卻不知道,孩子內心的恐慌與不安全感。

請各位家長別忘了:再“乖”的孩子,在那個年紀,終究也只是個孩子。

小時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

長大後心理問題也越多

知乎有個熱門話題:懂事的孩子快樂嗎?

最高贊回答是:不快樂。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説過:

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因為他們習慣了壓抑自己的需求,從而討好別人。

每次看到子秋的時候,我都會不無自主地想到陳學冬。

都説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這種寄人籬下的心酸,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

小時候,陳學冬父母離異後,再也沒見過媽媽,直到18歲才第一次見;而爸爸有了新的家庭,便把他送到大姨家寄養。

陳學冬説:小時候去大姨家住的時候,只要有時間便會默默地幫忙做家務。

因為他就怕自己表現不好,那就真的沒人要他了。

還説:"離婚是父母做出的選擇,是大人做的,不是小孩子做的,但結果卻要小孩子去承擔。"

直到現在,陳學冬都沒有走出來。

有一次在節目中,談到感情的時候,他一個人悄悄躲在茶几下面哭。

身邊的朋友都已經成家立業,唯獨自己不敢進入婚姻,形單影隻,與孤獨為伴。

問其原因,他説,只是怕失望。

肖驍曾在《奇葩説》中説過這樣一段話,真實又扎心!

“你們別覺得懂事是一個褒義詞。人為什麼要懂事?是因為環境所迫,沒有別的選擇,他必須懂事。

他最好不向我提任何能力範圍以外的要求,他懂事,所以呢,別人家三口是和和美美幸福美滿的一家子,我們家是無比懂事的一家子。”

越長大,你越會發現:小時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也越多。

有些孩子會變成討好型人格,有些孩子會變成焦慮性人格,還有些孩子會變成迴避型人格,就是沒有辦法進入親密關係。

有些孩子則會產生很嚴重的心理疾病,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希望父母們,能夠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這將是他一生的財富。

那個懂事的孩子需要你多一點愛

電影《龍貓》裏説過:懂事的孩子更讓人心疼!

而軒軒媽想説,那個懂事的孩子,不需要你的心疼,只需要你多一點愛就可以。

説回子秋,長大後的他能夠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完全是因為有養父李海朝的愛一直在託底。

小時候,當鄰居婆婆開玩笑説,再不聽話就要被送走時,李爸及時去安慰小子秋。

當子秋把紅燒肉給尖尖吃,自己只吃青菜的時候,李爸説道:現在正在長身體,怎麼能不吃肉呢?順手就給子秋夾肉吃。

那一刻,我看到了子秋眼裏的光芒。

長大了,當二姨來家,奚落子秋:

“二姨跟你説過多少回了,在家一定要勤快。”

“二姨知道這些話你不愛聽,你不能跟人家凌霄比啊,人家爸爸是給了錢的,他不一樣,所以説,你在家裏一定得懂事......”

恰巧被李爸聽到了,心裏特別不是滋味,他便借酒痛哭,説出了心裏話。

李爸是真心對子秋好,也能夠看到子秋為這個家裏做的一切,他深知子秋的不安全感,便用盡全力對他好!

那個懂事的孩子,需要你多一點點愛和看見。

千萬不要以為孩子的懂事是理所應當的。

蔡康永曾説:

“對小孩來講,父母最珍貴的是給他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成他自己,而不是變成父母要他變成的人。”

孩子都是在和父母的一次次互動和回應裏,確認自己是被愛的。

當孩子確認自己值得被愛之後,他才有力量去愛別人,才有底氣去對抗這個世界所有的不美好。

記得有網友曾説過一句話:

如果可以,希望我們可以把那句“你什麼時候能懂事點就好了”換成“孩子,你不需要太懂事,小時候開心最重要。”

特別觸動人心。

作為父母,我們要時刻用行動告訴孩子:

無論你的成績是好是壞,無論你有多平凡,爸爸媽媽一直都愛着你。

只有父母無條件地愛孩子,他才能勇敢地做自己。

最後希望家長們,多愛一點那個懂事的孩子,看得見他們的付出,讓他們做一個真正的小孩,會哭,會鬧,會表達,去盡情地享受一切的美好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