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開頭難,後面更難?中國汽車的2021困境與順境

萬事開頭難,後面更難?中國汽車的2021困境與順境

文/騰馬丁博士

車圖騰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

萬事開頭難,但一旦開了頭就可能發現,後面更難。

2020年,新能源汽車終於迎來市場化元年。

工信部預測,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過130萬輛,同比增幅接近8%。

下一步呢?

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將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如果按照外媒推測,中國汽車銷量2025年達3000萬輛,那麼新能源汽車將達到600萬輛。

但是,這只是市場規模。歷史告訴我們,大不等於強。在最難的2020年,自主品牌市佔率一跌再跌,加速淘汰。

新能源汽車這個新興細分市場,如何避免重蹈燃油車市場的覆轍?所謂“彎道超車”,就是要回答這個問題。

因此,600萬輛的樂觀預計背後,我們必須知道,到底是什麼價值在支撐着這個規模,以及,在這個核心價值之中,我們到底有多少勝算和麪臨着怎樣的挑戰。

這一切,都需要從未來思考。

萬事開頭難,後面更難?中國汽車的2021困境與順境

-1-

未來的汽車將是啥樣的?

這要分為遙遠的願景和切近的目標。

先看A:願景,可參考豐田的設想。

“小王一大早要去機場接客户,出門就可以登上早已預約好的E-Palette共享汽車,由於他昨晚熬夜,沒有來得及洗澡,他預定的是一台旅館版的E-Palette。這樣,在去機場的一個半小時裏,他舒舒服服的洗了個澡,還在牀上休息了片刻。小王容光煥發地接到客户後,他們上了一台移動辦公室版的E-Palette,在回公司的路上,就把自己的方案跟客户説的一清二楚。中午,他們在餐廳版E-Palette上邊享用美食,邊欣賞城市美景。晚上送走客户後,小王剛到家就準時拿到了快遞版E-Palette送來的晚餐和包裹。吃完飯打掃房間後,小王出門把垃圾扔進垃圾車E-Palette上,結束了忙碌的一天。”

萬事開頭難,後面更難?中國汽車的2021困境與順境

實現這個願景的基礎是無人駕駛。嚴格來講,E-Palette已經不算是一台未來的“汽車”,而是一個“出行方案”。未來,汽車的概念模糊了,融匯於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之中。

再看B:切近的目標,可參考華為的佈局。

華為目前重點佈局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網聯、智能電動、車雲服務五大領域,代表了未來汽車行業的最主要增量市場。主機廠+華為的未來充滿想象,有機構測算,從2020年到2030年,智能化帶來的單車平均增量價值從 1萬元上升到7萬元。

從B到A,可能歷經千辛萬苦,需要政府和學產研的通力合作,也可能需要漫長等待,但共識是,信息化對汽車行業的變革力量甚至大於福特的流水線應用,這個大方向不變。

請注意,這裏最重要的關鍵詞是:智能化。

而非電動化。

萬事開頭難,後面更難?中國汽車的2021困境與順境

-2-

中國汽車工業,能不能彎道超車?

一説起“工業”,我們可能沒啥自信,事實上我們也確實底子薄,積貧積弱。工信部部長苗圩曾指出,目前全球製造業已基本形成四級梯隊發展格局:第一梯隊是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第二梯隊是高端製造領域,包括歐盟、日本;第三梯隊是中低端製造領域,主要是一些新興國家;第四梯隊主要是資源輸出國,包括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非洲、拉美等國。

苗圩説,在全球製造業的四級梯隊中,中國處於第三梯隊,成為製造強國尚需時日。也就是説,工業能力,我們僅僅優於第三世界。

這裏還需要説明一點,之所以成為世界工廠,我們的優勢不在於高端製造能力最強,也不在於人力成本最低,而在於在兩者之間取得了平衡。

現在,一個全新的時間窗口。

a. 互聯網、人工智能、5G、大數據引發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與b.全球主要經濟體倡導的碳中和目標,兩相交匯,智能電動車,將登場歷史舞台。這個浪潮,以特斯拉為主導,以中國造車新勢力集體崛起為標誌,正式開啓。

智能電動車=電動車+智能化

電動車,改變了什麼?

很直觀地,發動機、變速箱,不要了。動力總成變成了“三電”(電池、電機、電控)。大眾汽車純電平台MEB已經投產使用,奔馳、寶馬、豐田等外資巨頭都已經走這個路線,電動化轉型非常徹底。

得益於此,正如國信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周俊宏表示,從2019年下半年至今,大家擁抱更多的是電動化的行情主線,主要來源於中美歐三地加碼純電,在政策端、供給端及需求端出現持續的利好共振。目前,電動化標的的估值已不低。

然而,市場對智能化的熱情從未衰減。

這從2020年的新能源銷量結構就能看出。

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市場呈現出兩極分化:一端是賣的最便宜的宏光MINI EV,解決了部分場景的出行問題;另一端是特斯拉、造車新勢力包括廣汽埃安,這部分車型動輒30萬以上,符合豪華車消費標準。

這就鮮明地顯示了:支撐後者高溢價的價值,到底是什麼。

“只有純電動”的宏光MINI EV,只能賣到3萬元。

電動化不是價值,或者保守一些説,只是次要價值(提速快、靜音好、使用保養便宜),所能帶來的附加價值有限。

真正的核心價值,也是未來具有高增長潛力的,是特斯拉炫酷的的Autopilot,是同樣主打自動駕駛能力的小鵬汽車的XPILOT,這兩家最近爭吵不休也是由此而來。

萬事開頭難,後面更難?中國汽車的2021困境與順境

而另外兩家:蔚來主打的換電模式與理想汽車的增程式無焦慮,也必須經過智能化的加持。最新消息是,蔚來內部正式確定L4級自動駕駛自研項目,理想汽車更在激進地擴招自動駕駛團隊,目標是2025年達到L4自動駕駛。

正像周俊宏預測的,汽車行業2021年的趨勢,將是從電動化向智能化主線上的切換。

-3-

i.燃油車切到電動車,確實是一個彎道。

ii.但汽車從移動工具發展為智能終端,這絕不是彎道,而是一條不容樂觀的直道。

萬事開頭難,後面更難?中國汽車的2021困境與順境

先解釋i:燃油車切到電動車,相比於發動機、變速箱這些國外積累了一個多世紀的技術,我們無從追趕,而電動車的核心是“三電”,我們大概落後2-3年,距離已經大大縮短。

這裏要説明一個常見誤解,三電,我們並不是全球第一,而是全球前列。

以電池為例,寧德時代動力電池裝載量全球第一,這只是規模上最大,從技術先進性來説(儘管路線有些差異),松下仍然領先2-3年。

而在電控領域,電池管理系統BMS集成電路板上最為核心的電壓採集芯片等部件,基本都是國外公司壟斷,Maxim(美信,美國) / TI(德州儀器,美國) / NXP(恩智浦,荷蘭) / ADI(亞德諾,美國)等,我們甚至還不在第一梯隊。

但無論如何,相比於燃油動力總成的落後進度,三電時代,我們的競爭環境已經好太多。比亞迪等企業已經在逐步突破國外壟斷技術,接下來的市場紅利中,我們還有機會繼續追趕。

再解釋ii:汽車的智能化,不僅不是可供超越的彎道,甚至還是一個強者恆強,弱者可能沒機會入局的危險的直道。

這裏也有誤解:造車新勢力豐富多彩的車機功能,BAT上車加持,我們的智能化不是最快最領先的嗎?

不是的,汽車的網聯化作為智能化的一個分支概念,車載移動互聯網又是更小的一個分支。智能汽車絕不僅僅是一個僅供導航、娛樂的車機,而需要自動駕駛系統與車機深度結合,目前的“智能汽車”、“互聯網汽車”只是初級形態。

智能汽車的核心,是汽車芯片。

萬事開頭難,後面更難?中國汽車的2021困境與順境

芯片是一個特別殘酷的行業,長週期,高投入,有機會入局的本就極少。芯片還是一個很長的產業鏈,需要經過300至500道工序,涉及精密機牀、精密化工、精密光學等幾乎所有領域的尖端技術。還記得我國工業水平處於全球第三梯隊嗎?光是芯片製造這一項,我們就落後國外2-5代的水平。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研究員袁嵐峯指出,“有人認為中國在兩年內就可以造出高端芯片,實際上,這是個大大過頭的估計。目前我們沒法給出個時間表。如果我們能在十年內造出現在最高水平的芯片,就是很大的成功了。”

汽車芯片,可能困難更大。不同於電子消費品,汽車芯片要求高安全、高穩定,主機廠趨於保守,不敢輕易嘗試國產芯片。ADAS業界龍頭Mobileye當初花了8年時間,才簽到車企的第一個訂單。

板凳一坐十年冷。

我國的汽車芯片企業、高校智庫有沒有做好寂寞的準備?

200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教授發明的“漢芯一號”造假,他藉助“漢芯一號”,申請了數十個科研項目,騙取了高達上億元的科研基金。漢芯事件,餘音繞樑。

一個數據是,我國汽車產業規模佔全球市場的30%,但自主汽車芯片的產業規模只有4.5%,汽車芯片進口率超過90%。

未來的路,可能更不好走。

目前,芯片大約佔新能源汽車製造成本的10%。但是,智能化這一條賽道的加速,芯片所佔的成本將持續提升。

電動智能浪潮,將我們的短板暴露得十分徹底,“彎道超車”將非常艱難,因為從汽車發展的長期趨勢來看,並沒有彎道。

唯一的利好是,汽車界已經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替代的意願。

華為芯片斷供,暫時沒有出現在汽車上(去年底汽車芯片斷供由於市場原因,非政治原因),但自主車企非常警覺且行動迅速,吉利控股已經成立子公司,經營範圍包含芯片業務,長城汽車高層透露正在研究自研芯片事宜。

在零部件領域,國內芯片企業地平線2020年已經出貨車規級芯片10萬片,實現了前裝量產。今年6月正式發售的,地平線與長安合作的新車型UNI-T搭載了征程2芯片,是第一款基於國產AI芯片的智能座艙量產車。這一步很關鍵,它體現了地平線的商業化能力,也體現了自主龍頭企業願意抱團衝線的決心。

這裏有一個小小的慶幸:汽車芯片不像手機芯片那樣要求儘可能小,只要安全穩定,短期內造不出7nm或者5nm也不會有致命的影響。當然,隨着自動駕駛級別的提高,算力要求指數級上漲,芯片製程仍然是繞不過去的坎。

業內人士預測,國產汽車芯片的窗口期,可能只有2-3年。

美國的芯片斷供到底是精明還是愚蠢?特朗普是扼住了中國的喉嚨還是刺激了中國品牌芯片的奮力一搏?

拭目以待。

車圖騰

資深汽車媒體人暮四先生(劉小悶)領銜打造

騰爺文化 · NDIMedia旗下新媒體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75 字。

轉載請註明: 萬事開頭難,後面更難?中國汽車的2021困境與順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