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越——“打卡”三座滬寧長江大橋
新華社南京4月13日電 題:大跨越——“打卡”三座滬寧長江大橋
新華社記者楊紹功、陳思
而今,沿着滬寧高速從上海到南京,長江之上已有13座大橋。
這些跨越天塹的通道是長三角高速公路網的“咽喉”和“關節”。近日,記者探訪了其中的三座具有標誌意義的大橋。
2020年7月通車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是目前世界主跨跨徑最大的公鐵兩用斜拉橋,它那離江面330多米高的主塔創下世界之最。
跟隨中鐵上海局集團公司上海工務段的工人,記者乘電梯後再爬樓梯,這才登上巍峨的大橋主塔。江風簌簌撲面而來,斜拉的纜繩從記者身下“放射”出巨大“雙翅”,牢牢“摟”住車水馬龍的公路橋面。遠處,藍色的鋼拱穿越橋面,將下層的鐵路橋穩穩地“鎖”在橋墩上。
江上貨輪往來穿梭。北岸的南通,經過岸線整治,一片鬱鬱葱葱,產業佈局更加規整;南岸的張家港,連綿的田野間,是一座座粉牆黛瓦的民居。
從北岸到南岸,以前要繞道過江,需3個多小時。走通沙汽渡乘船過江,前後也要一兩個小時。滬蘇通大橋把過江時間壓縮到約30分鐘,讓北岸的南通真正融入了上海1小時都市圈。
江蘇揚子江高速通道管理有限公司滬通大橋管理處營運科科長劉紅偉説,今年清明節期間,開通才9個月的大橋單日車流量峯值超過10萬輛,創下江蘇長江大橋流量增速之最。
滬蘇通大橋建成通車,為上游的江陰大橋緩解了壓力。江陰大橋,這座中國大陸第一座跨度超千米的鋼箱梁懸索橋,也吸引記者前去“探奇”。
江陰大橋管理處副處長孫洪濱帶記者來到橋面下20多米的錨室,猶如走進一片鋼筋森林。127根鋼絲攢成了拳頭大的索股,177根索股一頭通過轉換器鎖定在鋼筋混凝土裏,一頭擰成一股繩鑽出錨室成為外界看到的主纜。
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長大橋總工程師吉林比喻説:懸索橋就像晾衣架,穿過主塔的兩根主纜像晾衣繩一樣帶着懸索把橋面“掛”起來。江陰大橋的主纜要承受約4萬噸的拉力,“強力”將南岸的無錫和北岸的泰州“拉”在了一起。
據瞭解,作為京滬高速主通道的江陰大橋日均車流量達12萬輛,在江蘇長江大橋中名列前茅。
工作人員介紹,2008年冰雪天,全省過江通道幾乎都封閉,只有江陰大橋還開着,承擔了全省過江交通運輸任務。這座大橋以科學有效的管理而馳名。
江陰大橋上游150公里處的南京長江大橋更是家喻户曉。橋樑專家、江蘇省交通工程建設局副局長夏國星稱之為“20世紀60年代的跨江高速公路”。
南京長江大橋下的博物館裏,中鐵上海局集團公司南京橋工段的工人指着一根根鉚釘,為記者講述當年建設這座大橋的艱辛歷程。打通津浦鐵路和滬寧鐵路,靠自己的力量跨越長江天塹,是中國人近百年的夢想。半個世紀前,橋樑建設者和鐵路工人用智慧和汗水為中國人圓了這個夢。
離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已過去50多年,記者今日漫步這座承載了幾代中國人情感的大橋,依然能夠感受到她穿越時空的精氣神。
“當年是全國人民勒緊褲腰帶把長江大橋建起來的!”在大橋公園放歌的市民趙金標説。遊客田冠東自豪表示:看到大橋上滾滾的車流,感覺國家更加富強了。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