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二胎家庭“最美謊言”:生老二是為了給老大一個手足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綜合

文/隨心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童年時期獲得的情緒經歷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01
昨天下班回家,等電梯的時候遇到一個媽媽帶着二個孩子,女兒十歲左右,兒子五六歲那樣,等電梯過程中,弟弟一直在鬧騰,一會抓姐姐頭髮,一會又扯姐姐書包。
姐姐一開始只是喊別弄我,後來姐姐被弄生氣了就打了弟弟一下。
弟弟馬上跟身邊的媽媽告狀,説姐姐打我。
低頭看手機的媽媽抬頭不分青紅皂白就呵斥了姐姐一聲,説你怎麼可以打弟弟。
姐姐委屈告訴媽媽,是弟弟先弄我的。
媽媽卻板着臉説了一句,那也是學你的,氣得姐姐眼眶都紅了。
這時弟弟還朝着姐姐嘚瑟做鬼臉,姐姐生氣地踢了一下牆,媽媽再次大聲呵斥姐姐:你還發脾氣,明明就是你不對。
姐姐委屈哭了,大聲反駁:明明就是他不對,你每次只會説我。
看到這裏,圍觀的人羣裏有個老人好心想勸架,哪知道女孩的媽媽卻更嚴厲地呵斥女孩:你給我閉嘴,回去看我怎麼收拾你。
媽媽罵完弟弟還在旁邊碎嘴:回去讓媽媽收拾你。
姐姐又生氣又委屈,一直死死盯着弟弟,眼裏滿是憤怒和怨氣。
不久電梯來了,媽媽牽着兒子的手頭也不回走進了電梯,一直到出電梯,媽媽都沒有再看過大女兒一眼。
我不知道這個姐姐回家後會有怎樣不公平的遭遇,我只知道,這樣的二胎家庭,大寶長大以後,不僅不會感激父母給了她一個血脈相連的手足,恐怕還需要花一生的時間,也未必能治癒得了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傷害。
正如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説過的: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02
二胎開放以後,很多人熱烈響應國家政策,風風火火生了二胎。
在二胎大軍裏,有人是為了追個兒女雙全,有人是覺得一個孩子孤獨,還有的是因為老人催生,本着養一個是養,養二個也是多雙筷子的事情就生了。
可二胎出生以後,很多家庭的真實情況是,父母嘴上説為大寶生個伴,結果二寶出生以後,因為媽媽精力有限,顧了小的就顧不上大的情況比比皆是。
一個朋友沒二胎前,對大女兒也很疼愛,一口一個寶貝喊着,平時吃穿用度也在能力範圍內給足了女兒最好。
二胎放開以後,朋友一直説要給女兒生個弟弟妹妹,説孩子太孤獨了,自己累點無所謂,為了女兒能夠更快樂成長,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一年後,他們家迎來了個大胖小子,成了兒女雙全的人生贏家,本來是挺讓人羨慕的家庭模式,可自從有了兒子以後,女兒卻好像成了別人家的孩子那樣,夫妻倆天天圍着兒子轉就算了,媽媽還經常話裏話外嫌棄女兒。
一次家庭聚餐,朋友當着大家面直言不諱説,自己肯定偏心兒子,因為女兒遲早是要嫁出去的,兒子就不一樣了,兒子永遠是自己家的,所以他們家的東西都要留給兒子,女兒一分也不會給。
朋友説這些話的時候,她的大女兒就在客廳的角落裏安靜坐着,小女孩今年八歲了,似懂非懂的年齡卻顯得格外懂事,在媽媽説那些話的時候,她看似面無表情,實際上眉頭一直皺着。
後來,弟弟不知道什麼原因哭了,媽媽站起來就直接罵姐姐沒看好弟弟;
小女孩想解釋什麼,媽媽卻一直罵咧咧,小女孩被罵急了,哭着吼:我討厭弟弟,弟弟出生以後你們都不愛我了,什麼都是我的錯。
媽媽生氣指責女兒説: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呢,生弟弟還不是為了你。
小女孩生氣吼:你們自己想要兒子,不要整天説是為了我,説完小女孩就傷心跑回房間了,場面一度有點尷尬。
那一刻,我由衷心疼那個孩子。
二胎家庭,父母要一碗水端平是絕對不可能的,更何況很多生二胎就是為了追個兒子,那對大女兒真的太不公平了。
就好像朋友家,當初明明説生二胎是怕姐姐一個人太孤單,結果弟弟出生以後,姐姐就成了隱形人。
弟弟沒出生之前,姐姐也是全家人圍着轉的小公主,弟弟出生以後,姐姐就變成爹不親媽不愛的可憐蟲,不僅父母把時間精力和愛給了弟弟,姐姐還動不動就因為弟弟被罵,弟弟磕了碰了,是姐姐沒看好弟弟;弟弟想要什麼東西沒要到,都是姐姐的錯。
最近朋友還把女兒送回了老家給爺爺帶,原因是他們二夫妻沒有精力同時照顧二個孩子。
朋友沒有反思的是,既然沒有精力同時照顧二個孩子,那當初為什麼要生二胎呢?自己想生個兒子傳宗接代,非説是為了給女兒一個陪伴,結果,兒子來了,姐姐就是多餘的。
03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童年時期獲得的情緒經歷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就拿自卑與自信這件事來説,一個人長大以後骨子裏散發出來的是自卑還是自信,往往就與他童年時期在原生家庭裏的經歷有關。
雖然很多人都覺得二個孩子才是最完美的家庭模式,但如果生二胎有以下幾個原因的,還是應該三思而後行:
1、大寶是女兒,二胎只是為了追個兒子(日後父母或老人難免出現重男輕女想象);
2、家庭經濟不好,二胎出生以後必須嚴重降低生活水準(別説養一個是養,養二個也是養,現在的育兒成本,絕不是多一個就是多雙筷子那麼簡單的);
3、沒有人搭把手帶孩子的,老公還是甩手掌櫃的(既沒老人搭把手,也請不起保姆,老公只賺錢養家啥都不管,那最後累死的只有媽媽);
4、二胎出生以後,父母無法公平對待孩子的(二胎家庭父母往往會因為二個孩子有對比而偏愛其中一個,甚至經常用優秀的打擊平凡的那個,那對平凡的那個孩子非常不公平);
心理學名著《温暖的孩子》一書中的作者認為,個體在童年時期如在原生家庭裏有以下經歷,便會在潛意識裏留下根深蒂固的自卑:
1、語言上的貶低;
2、情感上的忽視,甚至漠視;
3、行為上的體罰。
這三種經歷分別來自父母語言上、情感上、行為上的傷害,會給一個人埋下一顆自卑的種子,且這顆種子會在自己心底生根發芽,跟隨自己一輩子。
04
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認為,獨生子女很可憐,從小沒玩伴,父母老了又沒兄弟姐妹幫忙分擔養老,壓力會非常大。
可更多人沒有看到的是,多個孩子的家庭,父母的時間精力甚至物質必須被分攤,孩子小的時候沒能得到父母的足夠的關注和照顧,對孩子一生的性格影響等。
至於養老問題,現實裏也有很多兄弟姐妹互相推託,既不願出錢也不願出力的情況,所以孩子多少不是關鍵,關鍵是教育,教育得好,即便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年老了,孩子有壓力也不會不管不顧父母。
關於獨生好還是多個孩子好,只能説各有各的好,大家根據自家情況選擇就好。
我自己只生了一個孩子,個人感受一個孩子也挺好。
首先,只有一個孩子,沒老人搭把手媽媽也能帶大孩子,省去很多因為有多個孩子身不由己,只能和老人同住,每天各種家庭矛盾的麻煩,加上父母都不是甩手掌櫃,孩子從小生活在父母相親相愛的家庭氛圍裏,一家人過得挺舒心。
其次,很多人説獨生子女很孤獨,很內向,不懂得分享,還容易養成霸道自私的性格,但所謂的獨生子女存在的種種弊端問題,其實都在家庭教育,責任在父母。
如果父母從小給足孩子愛和關注,也給予正面的三觀引導,孩子是不會因為是獨生子女就孤獨或霸道的。
最後,因為只有一個孩子,家庭的資源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父母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玩,輔導作業,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等,父母也能有時間去做自己的事情,孩子慢慢長大以後,一家人會越來越輕鬆。
現在養大一個孩子需要很多時間精力,甚至金錢,子多母就累,除非你認為孩子生出來隨便給口飯吃就能養大,或一出生就丟回老家做留守兒童也無所謂的,那另當一説。
至於很多人強調的,獨生子女養老難的問題,請先看看現在有多少子女有能力養老(啃老倒是不少),又有多少子女能自覺給父母養老,並一直陪在父母身邊的(參考子女在城市生活,老人在家鄉的比例),即便和父母在同個地方,也有很多子女婚後不和老人同住。
至於老人生病多個孩子可以分擔的問題,關鍵要看子女的能力和孝順與否,如果子女生活自顧不暇,多個孩子一樣會互相推脱,倒不如年輕的時候自己攢好養老金,將來需要人照顧的時候請護工,這樣也能幫孩子減輕負擔。
生孩子,應該只是為了體會為人父母的責任,完整自己的人生,而不僅僅只是為了養老,或給另一個孩子一個手足。
作者:隨心,心理諮詢師,法學/心理學專業,喜歡把生活過得浪浪漫漫的女子,愛好寫作,會做美食,喜歡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