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5月6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美國彭博社記者拋出了一個“有坑”的問題:美方宣佈將支持一項免除新冠疫苗知識產權保護的提議。歐盟也表示將支持有關免除新冠疫苗專利保護的提議。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這個問題雖然簡短,但很明顯地分成了三段,並涉及到全球三個重要行為體:美國、歐盟、中國。
問題的第一句源於5月5日美國政府的一紙聲明,美國貿易代表戴琦當天表示,新冠疫情是一場全球衞生危機,需要採取非常措施。她在聲明中説,拜登政府“堅定贊成知識產權保護,但為了結束這場大流行病,支持放棄那些對新冠肺炎疫苗的保護”。
彭博社記者的提問,顯然有意營造出美歐一致佔據“道德制高點”的意味。並藉機將話鋒轉向中國: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面對“突然襲擊”,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的回答不卑不亢,他指出,抗擊疫情各國有責,享有疫苗人人平等。中方支持關注疫苗可及性問題,期待各方在世貿組織框架下積極、建設性地進行討論,爭取達成有效和平衡的結果。
“中方一貫秉持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理念,積極支持並參與疫苗國際合作,正在以不同方式向有需要的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急需的疫苗。”他説,“中方將繼續堅定秉持疫苗全球公共產品的‘第一屬性’,為促進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作出貢獻。”
請注意,汪文斌這裏重點提到了中方關注的“疫苗可及性問題”,而這正是“破題”的關鍵。
▲圖片來源:外交部網站
不過,之所以稱彭博社記者的提問“有坑”,原因在於——歐盟被彭博社“代言”了。
據美聯社報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沒有表明歐盟會堅定支持美方提議。她只是在獲悉美方提議後表態稱:“歐盟已經準備好探討任何以有效、務實方式應對新冠疫情的提議。”
要歐盟二十多個成員國達成一致,向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在新冠疫苗知識產權問題上,作為歐盟“雙核”的德法兩國意見都不一致: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支持放棄新冠疫苗的知識產權專利,但德國政府發言人卻表示,美國的計劃將給疫苗生產帶來“嚴重的麻煩”。
當德國表示反對,美國的提議恐怕就很難推行了,畢竟經常出現在新聞中的輝瑞疫苗,其實是由美國輝瑞製藥有限公司和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聯合研發的。而輝瑞CEO布爾拉也已明確表示,對美國政府的倡議“一點兒也不贊成”。
就連戴琦自己都承認,她曾與製藥商輝瑞公司和阿斯利康公司的高管線上會面,討論放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問題,但無果而終,這也給美方的倡議落實蒙上了陰影。
美歐之間的“扯皮”還不止於此,馮德萊恩甚至還“反將一軍”,稱短期而言,歐盟將呼籲生產新冠疫苗的國家允許疫苗出口並避免導致供應鏈中斷的舉措。
馮德萊恩沒有點名,但眾所周知,此前大量囤積疫苗和限制疫苗原材料出口的,正是美國。據《紐約時報》報道,她在講話中稱,重點應該放在向有需要的國家提供更多疫苗上,方法則是效仿歐盟,允許大量出口疫苗。
而談及疫苗出口,有一個國家馮德萊恩同樣沒有明説,但或許更值得效仿:中國。
美國《福布斯》雜誌與英國Airfinity分析公司前不久聯合發佈的一份數據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冠疫苗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的新冠疫苗出口國。同時數據也顯示,美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疫苗生產國,生產的1.64億劑疫苗卻全部自用,出口量為零。
▲資料圖片:這是2021年2月23日,工作人員在埃及開羅國際機場運輸中國援助埃及的首批新冠疫苗。 (新華社記者 鄔惠我 攝)
所以,當美國政府高調宣佈對免除新冠疫苗專利倡議的支持時,美國製藥商和一些議員在表達反對意見時就指出,“並不是説知識產權真的阻止或大大阻礙了疫苗的獲取”。
的確,“疫苗可及性問題”絕非輕飄飄一句支持免除新冠疫苗知識產權保護就能解決,在全球疫情迫在眉睫的當下,更沒有那麼多時間“扯皮”。
重要的是説到做到。
就在美歐為專利爭執不休時,中方卻正在以實際行動解決“疫苗可及性”問題:就在南亞乃至亞洲各國受印度疫情之累的關鍵時刻,中國人民解放軍向巴基斯坦軍隊援助的第二批新冠疫苗於5月6日交付巴方。
除了巴基斯坦,還有老撾、印尼、塞爾維亞等多個國家,都在近期收到了中國的新冠疫苗,老撾副總理吉喬近日在接收中方疫苗援助時表示,中國的疫苗援助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日前刊文指出,世界衞生組織正對中國的兩款疫苗開展緊急使用授權評估,一旦獲批,這兩款疫苗有助填補目前“新冠疫苗實施計劃”的供應缺口,讓低收入國家實現大規模疫苗分發。
文章稱,“新冠疫苗實施計劃”打算在2021年向全球分發20億劑疫苗,但目前只完成了約5000萬劑;鑑於當前全球疫苗供應嚴重受限,對中國疫苗的需求非常迫切。
▲彭博社報道截圖
而在今天(5月7日)的一篇報道中,彭博社也不得不承認,在高喊免除專利卻不對外援助的美國和受困於自身疫情無法對外出口疫苗的印度都指望不上之後,世界正在向中國尋求疫苗。
“對於很多國家來説,中國已成為唯一的選擇。”報道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