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俄羅斯態度悄悄在改變

  近一段時期,日本加強了對俄羅斯的輿論施壓:官方繼續保持着推動對俄締結和平條約、解決領土問題談判的立場;民間聲音轉向重提“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羣島”)被俄羅斯“無法律根據地佔有”的論調;媒體則更多地協同歐美,傳播和放大對俄不利的聲音。

  2月7日,日本“要求返還北方領土全國大會”在東京以視頻形式舉行。與往年一樣,大會繼續要求俄“返還”齒舞、色丹、國後、擇捉等日俄“爭議島嶼”。日媒報道稱,在今年的大會聲明中,提及了“北方四島”“被(俄羅斯)沒有法律根據地持續佔有75年”,併為之感到遺憾,而此前兩年均未提及“非法佔據”的措辭。日本內閣府之後表示,“無法律根據地佔有”等説法“並非日本政府的見解”。首相菅義偉在大會視頻致辭中也表態説,內閣將切實繼承2018年新加坡日俄首腦會談磋商的內容,推進相關談判。菅義偉還主張重啓日俄圍繞“北方四島”的交流活動。儘管如此,日本媒體和社會上對俄態度的變化還是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2018年11月14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新加坡會談,雙方同意以1956年《日蘇共同聲明》為基礎,加快兩國締結和平條約談判。日媒一直把關注重點集中在《日蘇共同聲明》中“締結和平條約之後向日本移交齒舞羣島和色丹島”的內容,側重於誘導、醖釀“俄對日移交部分島嶼的可能性”的公共輿論氛圍。

  2020年9月,菅義偉掌權不久即與普京通電話,確認“繼續進行包括北方領土問題在內的和平條約締結談判”。但是,日本輿論界及學術界的對俄態度卻出現了微妙的變化——一方面,在解決領土問題方面對俄方的不信任感明顯加重;另一方面,日方協同美歐加強對俄壓力的意味趨濃。

  《讀賣新聞》2月8日報道提到,原NHK電視台解説委員會委員山內聰彥7日在鳥取市發表演講時表示,今年適逢《日蘇共同聲明》發表65週年,該聲明中寫明瞭“締結和平條約後移交四島中的齒舞羣島、色丹島”,但俄羅斯國內要求釋放反對派領導人的抗議活動比較嚴重,俄聯邦議會下院(國家杜馬)選舉在即,所以日俄推進領土談判的局面難以打開。而且,“戰時狀態下被武力奪取的領土,想要在和平時期通過談判拿回來,確屬‘至難之業’,日方只能堅強地忍耐,繼續談判”。

  日俄關係從安倍內閣執政後期就開始顯現出降温、轉涼的跡象。2020年上半年,日媒經過階段性試探之後曝出一個消息:俄駐日通商代表部外交官安東(音)通過宴請等手段,非法從軟銀公司一職員處獲取技術機密,日本警方認為安東系俄“對外情報廳”人員,安東則搶在日方採取司法行動之前悄悄離開了日本。“安東事件”似乎預示着日俄關係“安倍-普京蜜月期”已煙消雲散。隨後,日媒對俄報道集中轉向普京修憲、連任及其對解決“領土問題”影響等話題,明顯表現出對普京“超長期執政”趨勢的“憂慮”。

  日本對俄外交心態也受到第三方勢力的嚴重影響。比如説,2020年10月20日,英國政府宣稱,俄羅斯軍事情報機構“總參謀部情報總局”(GRU)的網絡部隊(74455部隊),曾以東京奧運會關係團體及個人等為目標實施大規模網絡攻擊。對此,日本官方公開反應雖剋制、低調,但日媒報道卻提到,日方高層感到極為震驚和遺憾。當時,日英之間當時正在進行雙邊貿易協議談判,就英國向東亞海域派遣航母打擊羣、日本加入“五眼聯盟”等話題,日英雙方也是互動頻頻,構建新的日英同盟、合力對俄的歷史輪迴幻影頻頻閃現。

  面對日本,俄羅斯的應對一貫簡明而強硬。近些年,俄方在擇捉島上部署了蘇35戰機和最新型主力戰車T72B3;去年12月,在擇捉島上部署了地對空導彈S300V4,射程約400公里,可覆蓋北海道東北部上空;今年2月7日,俄方在國後島上進行了射擊訓練。日媒報道稱,“普京政權將北方四島‘要塞化’的動向明顯”。

  俄領導人及各級高官不斷通過談話等形式釋放信息。俄前總理、國家安全保障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2月1日對塔斯社等俄媒重申了“在領土問題上不對日本讓步”的立場,表示日方“沒有與我們進行移交俄領土主權談判的權力”。普京2月10日在會見俄媒高層時表示,俄方希望發展對日關係,但不會做違反法律的事情。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2月18日發表的視頻談話中提到,“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討論(割讓領土)這個題目。”日媒認為,種種跡象表明,俄羅斯方面以俄憲法為由拒絕對日領土談判的姿態進一步走強。

  此外,俄遠東地區薩哈林州政府近期公佈,正推進在國後島的垃圾處理廠建設計劃,項目建成後每年可處理生活垃圾約1.38萬噸,爭取明年開始投入運營。該工程招標原本對日企開放,但日企並未參加。這也説明,安倍提倡的通過日俄在北方四島上的“共同經濟活動”增強俄對日信賴、促使俄軟化領土,這個立場和意願進展並不順利。

  不過,美國拜登政府就任後,似乎讓日方找回了一些對俄“信心”。日媒注意到,在拜登2月4日發表的外交演説中,展現了美國“加強與同盟國協作、重建美國領導力和信賴感”的強烈決心,還宣稱“美對俄無抵抗的時代已結束”。也許是美國的姿態讓日方有了新的想法,《產經新聞》2月7日發表社論,呼籲菅義偉內閣“切斷與普京政權的談判,轉而堅忍不拔地向世界主張日方要求‘返還四島’的正當性,着手構建新的國際戰略,併為之投入日本全部的對俄外交資源”。

  在這種情勢下,日媒踩着美歐對俄行動的節奏,對源自美英歐媒體的有關普京政權的負面消息,加大了轉載與評述分量,對俄輿論壓力和襲擾提升。《日本經濟新聞》2月5日社論甚至直接表示,“預料俄國內的抗議活動將持續下去,普京政權可能採取更加暴力的行動值得擔憂,如今正是國際社會施壓予以阻止的時候”。在日本一些人看來,美歐對俄採取嚴厲批評和制裁措施,將有利於日方“軟化”俄對日強硬政策姿態,有助於日方獲得外交現實利益,頗有一種因有機可乘而竊喜的心態。

  對於日俄關係,日本學者後藤錦隆日前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美國拜登政府似乎已明確“以俄為敵”的立場,但具體會如何推進、推進到什麼程度、效果如何,均尚不可知。日方的難處在於,如果對俄政策寬鬆軟弱,當然會令美國不愉快;如果協同美歐對俄打擊、施壓,只會產生被俄羅斯“摁在地上摩擦”的結果。所以,日本有必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和平發展路線,慎重處理並平衡好與世界主要大國的關係,避免落入美英歐對俄複雜地緣戰略對抗的旋渦,同時積極搞好與近鄰國家關係,並加快疫後經濟重振。

  本報東京2月24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駐日本記者 張建墅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2月25日 09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60 字。

轉載請註明: 日本對俄羅斯態度悄悄在改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