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美國一直“拱火”,原來想“一箭雙鵰”
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不斷刻意炒作俄羅斯與烏克蘭爆發戰爭的風險。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政府此舉有雙重目的:一方面,在自身內政成績不佳的背景下利用外交議題來轉移美國民眾的注意力,為下半年的中期選舉造勢;另一方面,借打壓俄羅斯來拉攏和捆綁歐洲盟友,以維繫美國對歐洲的影響力。
梳理近來美方言行,可以看出美國政府在烏克蘭問題上主要採取三方面動作。
其一,極力渲染所謂的俄羅斯對烏克蘭“侵略”迫在眉睫,包括公佈美國及其盟友獲取的所謂相關“情報”,展示所謂俄羅斯持續破壞烏克蘭國內穩定的“證據”,授權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館工作人員撤離等。
其二,持續加大對俄羅斯經濟制裁威脅力度,試圖切斷俄羅斯與西方金融體系的聯繫,並計劃對俄羅斯強化出口管制,限制俄羅斯獲得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國防及航空航天等領域先進技術。
其三,在北約範圍內加強軍事部署,同時將多批武器裝備運抵烏克蘭,但並不向烏克蘭直接派兵,避免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軍事衝突。
美國政府這些做法引發俄方強烈不滿。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本週一説,美國媒體近幾個月圍繞烏克蘭邊境局勢公佈大量“未經證實的、歪曲的和挑釁性的信息”,人們應對此保持清醒頭腦。
烏克蘭也反對西方煽風點火,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上週對西方關於“戰爭不可避免”的言論表示不滿,認為事實並非如此。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政府刻意渲染戰爭風險,明顯懷有雙重圖謀。
從內政方面看,美國將於2022年11月舉行中期選舉,拜登政府希望這一策略可以抵禦共和黨人對其外交政策的攻擊;此外,對於部分美國選民來説,是否願意派兵到國外作戰是辨別一位總統是否真正“強大”的條件,拜登的支持率眼下正處在低谷,他對俄羅斯的好戰態度很可能會吸引來不少選票。
從外交方面看,拜登政府希望利用這一策略進一步向普京施壓,加劇俄羅斯戰略困境,同時拉攏和捆綁歐洲盟友,美國2021年8月從阿富汗倉皇撤軍,嚴重破壞了美國的“國際形象”,拜登政府希望借烏克蘭問題表明,美國仍然能夠把西方國家團結起來。
不過,拜登政府打“烏克蘭牌”的效果有限。現階段,外交併非美國選舉中的首要話題。相比之下,美國民眾更關注經濟、疫情等與個人生活關係更加緊密的話題。另外,不少歐洲國家,尤其是德國等在能源上比較依賴俄羅斯的國家,並不希望烏克蘭緊張局勢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