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傳手”“老前輩”“隱形人”“背鍋俠”“大頭兵”?
“我本是卧龍崗散淡的人!”這句人盡皆知的唱詞,用在一些基層幹部身上,似乎並無違和感。
據半月談近日報道,如今在一些地方,基層政府工作事務雜、體量大,忙閒不均、人員閒置的現象依然存在。有少數幹部目標不清,對考核任務漠不關心,卸掉拼勁的同時也放下了責任。該文章還為五種基層閒人畫像:上推下卸的“二傳手”,升遷無望的“老前輩”,得過且過的“隱形人”,有苦難言的“背鍋俠”,徒勞無功的“大頭兵”。
↑漫畫。圖據半月談
不得不説,這五種閒人的畫像十分傳神,活潑潑地就好像站在眼前一樣。一直以來,這些“大神”就在我們身邊,就是我們的親戚朋友,我們甚至能夠感知到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及每日裏飄來飄去的身影。
他們中有的人卻是不擔當、不作為,凡事能倒手就倒手,不粘鍋已成習慣性操作;有的人自覺沒了前途,萬事不操心,要麼琢磨養生,要麼閒扯淡;有的人則毫無追求,甚至讓人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還有的人事兒倒是幹了不少,只是幹得多錯得多,到頭來還不如袖手;至於那些無所事事的“逛神”,更是有事幫倒忙,沒事瞎忙……
這中間當然有主觀因素。基層幹部的“自我放逐”“主動逃離”,無疑是導致閒下來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從現實看,問題也沒那麼簡單。哪個青年一入職還沒有一點雄心?哪個幹部不想着做一點事成就自己?哪個單位又少得了一腔熱血的熱心人?
然而,且不説任何人的成功需要適宜的土壤和水,就説正常生存吧,很多時候也會受制於外部的人和事。比如,一個人在基層摩擦日久,往往會把身上的熱情和鋭氣磨去,以至於越來越像一顆“鵝卵石”;再如,沉在下邊的時間長了,太接地氣了,可能只剩下幹活,也就把“天線”忘記了;又如,如果一個幹部總是忙忙碌碌,常常被當成背鍋的料,怎麼可能會有激情和幹勁?
這些年來,關於基層幹部升遷無望、動輒得咎的報道並不鮮見。像此前媒體報道的雲南80後白髮幹部李忠凱,就引發很多網友關注。還好,李忠凱最終得到了提拔,有了施展才華的舞台,更多的基層幹部則可能屬於“沉默的大多數”。
因此,對那些身在基層散淡的閒人,除了加強教育,激發其幹事創業、擔當作為的主動性外,也要從更多層面多些積極的供給,從根本上扭轉基層作風,提振幹部士氣。
比如,持續暢通基層幹部“向上的台階”,真正將基層工作經歷作為提拔使用幹部的剛性要求,同時在任用幹部的年齡線上避免“一刀切”。畢竟,那些在基層摸爬滾打、直接與老百姓打過交道、直接處理過事務的幹部,更瞭解現實情況,也更有辦法和方法。
比如,各級機關要秉持改革的思維,不斷推動辦事力量下沉,堅決避免出現機關膨脹情形。不能出現上邊千根針,下邊一條線。要看到,現代化治理的關鍵在基層,作為也在基層,應該讓更多幹部到基層去歷練。
比如,只要做事情,就會出錯,這就需要區分錯誤的類型,對於那些熱心辦錯事的幹部,要多一些寬容,提高容錯率。不要動不動就粗暴問責,而在問責時又往往把上級的決策錯誤輕描淡寫為領導責任,導致最終承擔責任的,僅是基層幹部。
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應該落在現實操作上的制度。基層是治理的末端,也是治理的關鍵所在,是否有成效,成效如何,並不取決於表態喊口號,而取決於我們怎樣對待一個個的人。
基層幹部不是萬能金剛鑽,也不能只要求他們“吃草擠奶”,他們也需要正向激勵而非負面刺激。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龍之朱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