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燦都”來臨:關於颱風的這些説法都是“誤區”

本文轉自【上海網絡闢謠】;

颱風“燦都”的風力最強時已達到17級,遠遠強於上次的“煙花”(14級)。而且其移動路徑不斷變化,“燦都”最初的行進方向是閩粵地區,後來卻直撲江浙滬而來。颱風強度在靠近台灣島時也沒有明顯減弱,維持超強颱風級別超過100個小時。

颱風“燦都”來臨:關於颱風的這些説法都是“誤區”

颱風“燦都”來臨:關於颱風的這些説法都是“誤區”

△9月13日18:00,記者在外灘拍到的畫面。

狂風巨浪、樹倒房掀……作為最嚴重的氣象災害之一,個頭大、能量大的颱風從海上生成發展到登陸大陸,經常伴隨着強大的破壞力。強大的颱風不僅可以“近身攻擊”——給所經之地帶來強烈的狂風暴雨,同時還能“遠程攻擊”——給一定距離外的地區帶來持續性暴雨,“隔山打牛”。

而且颱風登陸後也並不意味着其影響結束。雖然受地面摩擦作用,風速和強度都會有所減弱,但因颱風造成的強降雨及其引發的次生災害依然可能給內陸地區帶來重創,防範工作仍不能有絲毫鬆懈。

上海闢謠平台總結了幾個防風誤區,請大家保持警惕之心,時刻做好安全防護。

誤區一:秋颱風威力不及夏颱風

實際上,秋颱風更容易出現“狠角色”。

通常6月至8月生成的颱風被稱為“夏颱風”,9月至11月生成的颱風被稱為“秋颱風”。據中國天氣網統計,過去72年間,夏季生成颱風個數為833個,為颱風最活躍季節,秋季有821個颱風生成,僅次於夏季。秋季中,9月最活躍,平均登陸我國個數達到1.72個,僅次於颱風活動最頻繁的8月(1.94個)和7月(1.83個)。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邵鵬稱,秋颱風路徑多變、預測難度更大,這主要與影響秋颱風的天氣系統有關。 秋季時,西風帶、副熱帶高壓、冷空氣等天氣系統相互博弈,不分勝負,因此變得忽東忽西、忽南忽北,提高了預測難度。

與夏颱風相比,登陸我國的秋颱風登陸地點明顯偏南,多集中在華南地區。這主要與副熱帶高壓位置變化有關。颱風一般沿着副熱帶高壓外圍活動,進入9月後,副熱帶高壓逐漸東退南移,颱風受到副熱帶高壓壓制,導致路徑也偏南。

儘管生成和登陸數量不及夏颱風,但秋颱風更易出現“狠角色”。據中國天氣網統計,1949年至2020年間,秋季生成的颱風中,超強颱風佔比27.9%,遠高於夏季的18%。秋颱風破壞力大是因為從春分開始,太陽直射點從赤道向北迴歸線移動,加熱了北半球熱帶海洋,海水熱量不斷累積,通常8月至9月海温達到最高,海温高有利於颱風生成和能量增強。

同時,8月底至9月初,冷空氣開始活躍,增加了氣壓梯度,颱風中心附近風速加大,也有利於颱風強度增強。此外,由於秋季冷空氣逐漸增多,颱風更容易遇到冷空氣,兩者聯手往往激發猛烈降水,從而導致更大的災害。

誤區二:颱風登陸後影響就結束了

實際上,颱風深入陸地後依然會帶來風雨影響。

儘管颱風登陸後強度會逐漸削弱,但其仍然攜帶着豐厚的暖濕空氣,一旦與陸地上空冷空氣相互作用,將可能給內陸造成暴雨、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以及雷暴、局地龍捲風等強天氣。深入陸地的颱風會導致列車停運、地鐵停運、航班取消,影響城市正常運行;在鄉村地區,大風大雨造成農作物倒伏、病蟲害,甚至疫病流行,生態環境破壞等。

颱風“燦都”來臨:關於颱風的這些説法都是“誤區”

△網友上傳的“大風雨致樹木倒伏”圖片。

颱風來襲,室外是極為危險的,多數遇難者都是在外出過程中遭遇不測。例如,有人正在室外尋找避難場所,卻被颱風刮飛的廣告牌擊中,不幸死亡;還有人在駕車出行的過程中因強風而翻車,不幸受傷;農民擔心農田受損,外出查看,在途中被捲入暴漲的河水中,不幸喪生;有人因屋頂漏水試圖上房修理,卻因強風無法保持平衡,摔下屋檐,不幸喪生……

如果採取錯誤的應對方式,就可能釀成慘劇,因此颱風來臨時,請務必留在室內,避免外出,尤其避免到危險的山區遊玩,不得不外出時,應小心高空墜落物,注意道路兩側的圍牆、行道樹、廣告牌等易倒物。狂風過後也莫鬆懈,路面會有樹枝、玻璃等雜物,還有許多水坑,行走時要繞開障礙物,開車出行時應注意避開積水路段和地勢低窪地段。

誤區三:颱風預警信號解除就安全了

實際上,不能小看衍生災害。

隨着颱風登陸後強度減弱,颱風預警信號也會解除,但這不等同於颱風已經消亡,其殘餘勢力依舊可能產生嚴重影響。需重點防範由強降雨引發的山區洪水、泥石流、滑坡,城市鄉村洪澇、積澇,以及中小河流庫塘溢壩、垮壩等氣象災害和衍生災害。即使“颱風預警信號”已解除,也要注意“暴雨預警信號”“山洪預警信號”和“地質災害預警信號”,從颱風影響區域內轉移出來的羣眾,需待預警信號完全解除後再返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95 字。

轉載請註明: 颱風“燦都”來臨:關於颱風的這些説法都是“誤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