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辭職”會出現嗎?英媒:缺乏文化支撐,“大辭職”或難持久

  英國《經濟學人》週刊12月5日文章,原題:“大辭職”證據稀少 1919年,隨着“西班牙流感”影響式微,西雅圖的工人們焦躁不安。許多人受夠了時間長、收入低的工作。船廠工人罷工,其他行業工人也跟進以示團結。報紙上充斥着機械師、消防員和油漆工辭職的故事。

  如今,西雅圖似乎再次成為勞資關係發生重大轉變的起點。今年10月,當地木匠工會結束為期數週、因為工資和工作環境而發起的罷工。由於擔心員工流失,當地科技企業的工資2020年以來提高近5%。西雅圖似乎成為所謂“大辭職”的例證。

  “大辭職”從本質上提出這樣一個命題:新冠疫情引發一種文化轉變,員工們在重新評估自己的生活側重。從事低層級工作的人將不再忍受低工資或糟糕的工作環境,白領階層嘲笑長時間工作的想法。有的人變得更加懶惰或者更愛享受,還有的人對金錢的渴望降低,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簡單生活的樂趣。據説,這將導致一場辭職海嘯,但幾乎沒有確鑿的證據支持。

  美英的“大辭職”論似乎最為強烈。9月,創紀錄的440萬美國人辭職;今年三季度近40萬英國人辭職後換了工作,這也是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但其他發達國家難見“大辭職”現象。去年10月,9.6萬加拿大人因為“不滿意”而辭職,疫情前夕這一數字為13.2萬。在日本,辭職人數接近歷史最低點。此外,在世界許多地方,幾乎沒有跡象表明工人膽子變大(可能被視為辭職的預測指標)。如果説疫情改變了僱員的世界觀,那麼他們把它隱藏得相當好。

  其他因素可能有助於解釋勞動力的減少。例如,許多人仍然害怕感染新冠,因此可能會避開公共場所;還有,移民返回輸出國。即使辭職潮在很大程度上是英美人的現象,但有證據表明這是因為他們變得不願工作?蓋洛普最近的一項調查表明,“員工敬業度”已接近歷史最高水平。很難想象越來越多的人渴望辭職。

  這為辭職飆升提供了兩種更為普通的解釋。一是與職位空缺有關。當有很多空缺職位時,人們會更自信地遞交辭呈。目前職位空缺率極高,部分是因為疫情導致新興行業的需求激增(比如,電商使用的倉庫)。另外,在英美,許多去年就想離職的人,到現在才鼓起勇氣。考慮到這些“被壓抑”的案例,最近的辭職回升看起來就正常多了。

  真正的“大辭職”會出現嗎?這可能需要更徹底的文化變革。家庭成員需要共同決定他們未來的消費需求,而且接受必要收入會大幅減少。這將意味着沒有出國度假,減少外出就餐,減少家用電器,以及更少的聖誕禮物。任何在西雅圖或其他地方參加過今年“黑色星期五”促銷活動的人,都會很快打消“這種變革可能會發生”的想法。(傳文譯)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21 字。

轉載請註明: “大辭職”會出現嗎?英媒:缺乏文化支撐,“大辭職”或難持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