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我們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而那時的美國正在過傳統節日:Thanksgiving Day,即感恩節。
雖然美國傳統感恩節應當和家人團聚,但是一位得克薩斯州女子邦妮·納傑拉,已經和所有親人取得聯繫,並且取消了所有聚會計劃。
在社交平台發出視頻,視頻裏她説:
“新冠病毒太兇險了。求求你們,不要聚會!不要出門旅遊!現在是最艱難的時刻,不要將自己最親愛的人置於危險之中!”
視頻中的納傑拉聲淚俱下,這次新冠疫情的傷痛,她應該最能體會,因為她在短短几個月內痛失包括父母在內6位親人。
下圖第是她過世的親人。
但是遺憾的是,美國感恩節那天,預計將有5000萬人出行。
怎麼説呢,顏小二一直覺得,節日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果,是寶貴遺產,更是需要我們用心維繫的文化。
因為某一節日舉國歡慶,並弘揚正確價值觀,這自然是好事。
但是這種“好事”,如果在不合時宜的環境下僵化恪守,就是“壞事”了。
也就是説,對於節日中“特定行為”的踐行,也需審時度勢。
這麼説吧,每個傳統節日,不分國籍,背後都有它獨特的人文關懷,而節日最珍貴的地方,就在於這人文關懷。
比如,我們中國在每年金秋時節,都會與家人團聚,大家吃着月餅,一起過中秋節。
而中秋節作為一種節日,其實是傳達幾千年來中國人對親人的重視與記掛念。
再比如我國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這位愛國偉人。
時至今日,我們依舊在以端午節為載體,傳達中國人對愛國精神的讚歎。
也就是説,中秋節的重點不在吃月餅,看月亮,而在於對親人的記掛與關懷。
而端午節的重點,也不是吃粽子、賽龍舟,而在弘揚愛國精神等等。
節日對於我們的意義,絕對不僅僅在於“吃喝玩樂”,或者説“放假”,而在於其背後的人文關懷。
真正貫徹了人文關懷,節日的形式才有意義。
於此,美國的感恩節,其重點應該在感恩節背後的“人文關懷”。
美國感恩節背後的人文精神,大抵是:關愛家人,大家能在今後相當長的人生中互相關愛、陪伴。
如果出行會給家人帶來危險,那麼感恩節的最好做法應該是呆在家裏,和親朋們線上相聚!
而我們對於美國的這一現象,作為局外人,我們可以看到其中的“危險”,當我們是局中人的時候,我們的表現又比對方好上多少呢?
命運共同體的今天,他人的教訓,亦是我們的“警鐘”。畢竟人性裏的許多特質,千百年來,超越時空,不分國籍,不分地界,總是驚人的相似。
最後,期待大家都能摘下口罩的那一天,可以早日到來。
參考《痛失至親女子哭求“都別聚會了”美國感恩節預計5000萬人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