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防範病毒 學學“七步洗手法”

本報訊(記者 林文婧)戴口罩就可以讓我們遠離病毒了嗎?並非如此。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韓荔芬介紹,戴口罩是做好健康防護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僅僅以戴口罩來遏制病毒是不夠的。在科學佩戴口罩的同時,必須採取其他防護措施,包括勤洗手、對物體表面進行消毒等。

“手是人體的‘外交官’,這使得它成為不少病菌傳播和停留的中轉站,因此做好手部消毒也是十分重要的防護措施,不可忽視。”韓荔芬介紹,呼吸道飛沫傳播是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病毒也可通過接觸傳播。接觸傳播是指帶有病毒的部位接觸到嘴巴、眼睛等導致病毒進入體內,手部在這個過程中屬於關鍵部位,因此要勤洗手,不要用不乾淨的手觸摸眼睛、口鼻。

做好手部衞生,關鍵是勤洗手。不過,“在水龍頭下衝衝”或是“把肥皂泡衝一衝”都是不行的,洗手時應注意:用流動的水洗手,不建議用臉盆裝水洗手;讓香皂或洗手液充分揉搓、起泡泡;手部每個部位都要洗乾淨,包括手心、手背、手腕、手指縫、指甲縫;肥皂泡要徹底衝乾淨,沖洗完手後,記得捧水沖洗水龍頭;洗手後要用乾淨的毛巾或一次性紙巾擦乾。

韓荔芬建議,大家可以學學“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洗手掌:流水濕潤雙手,塗抹洗手液(或用肥皂),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側指縫: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三步洗掌側指縫: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指背:彎曲各手指關節,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五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六步洗指尖:彎曲一手的手指關節,指尖合攏,然後放在另一手掌中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七步洗手腕:揉搓手腕、手臂,雙手交換進行。

什麼時候該洗手?韓荔芬介紹,觸摸“易感”部位之前、接觸污染物品之後都要洗手。比如,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與陌生人肢體接觸後;接觸過公共物品,如電梯扶手、按鈕、公用電話後;户外運動、玩耍後;在超市或商場購物、採買食品物品後;接觸錢幣、快遞物品後;揉眼睛、佩戴隱形眼鏡前;戴口罩前、摘口罩後;準備食物前、用餐前、如廁後;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後(比如接觸過淚液、鼻涕、痰液和唾液後,咳嗽打噴嚏用手遮擋後);前往醫院後,照顧發熱或有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以及有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的病人後;處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觸動物、動物飼料、動物糞便後。

此外,建議每日開窗通風2次至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家中使用分體式空調,應定期對過濾網和表冷器進行清洗或消毒。

來源:福州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68 字。

轉載請註明: 科學防範病毒 學學“七步洗手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