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優質課”緣何被判低分
■李 芮
“基本合格,建議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近日,一份教學督導組課程評價反饋,給了海軍勤務學院某部教員祁由強當頭一棒。
上學期末,這堂課還在政治理論教學崗位練兵比武中獲評“優質課”,新學期剛開學,咋就被判了低分?得知這個消息,教員們也很意外:“祁教員作為青年教員,教學思路新奇、方法靈活,這次咋失了手?”
究竟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祁由強一邊仔細覆盤課件,一邊心裏琢磨:是呈現形式不夠新,還是課堂互動不夠好?苦思無解,他找到教學督導組專家請教。
“你這堂課講得很生動,無論課程設計、內容設置,還是教學方法、互動方式運用都很吸人眼球,但案例引用和討論交流部分忽視了受教育羣體的變化,針對性不強。”聽了這番話,祁由強陷入了沉思。
過去,這門課是軍士職業技術教育學員的必修課,有的學員知識面不夠寬,對一些需要發散性思考的問題往往比較陌生,教員有必要進行引導。而這次聽課的,是生長軍官學員,他們入伍前接受過高等教育,又有一線部隊的實踐經歷,遇到問題善於主動思考。面對不同的羣體,沿用相同的授課內容,不僅難以引發學員共鳴,還會使授課效果大打折扣。
“因材施教很重要。一件華麗的禮服掛在櫥窗裏明豔動人,可並不適用所有場合、所有人,這和授課是一個道理。”督導組專家的比喻,讓祁由強深深懂得,無論講授什麼課,都要“眼裏有人”,根據受教對象的身份特點進行調整,才能“適銷對路”,收穫共鳴,發揮出應有的教書育人作用。
摸清問題的根源,祁由強開始“對症下藥”。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先了解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風格、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等情況;運用新媒體等多樣化課堂展示方法,設置理論授課、課堂討論、小組活動,滿足不同學員需求;設計個性化學習任務和作業,根據學員入學前受教育水平梯次佈置,同時鼓勵“排頭兵”幫帶“後進生”;及時收集學員意見建議,將他們的部隊實踐經驗融入教學課件……
一段時間後,教學督導組再次組織聽課查課,對祁由強的整改情況給予較高評價,將他的課評為“優質課”。
從“高開低走”到“重獲讚譽”,祁由強的經歷,引起了學院黨委一班人的討論。大家認為,由於學院承訓的班次不同,學員成長經歷各異、課程時長不一、對部隊情況瞭解程度不同,因此必須制訂適合各種能力層次學員的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差異化教學,及時更新前沿知識,推動部隊實踐進入教案、融入課堂,形成“課堂服務基層,一線反哺教育”迴路,讓教學內容與學員身份特點相匹配,最大限度激發學員學習動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按照這個思路,該學院制訂了一系列創新舉措。
“這堂課內容豐富生動、很接地氣,教員還為我們量身定製了學習方案,大家收穫很大。”走出祁由強的課堂,一名學員高興地説。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