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辦妥結婚登記 該怎麼看?
編者按:近日,某省多地試點自助婚姻登記終端,新人自助完成掃描身份證户口本、人臉識別、錄入信息、審核等步驟後即可領證,最快只需5分鐘。此舉引發公眾熱議,對這項便民措施的推出,應該如何看待?本期“聲音”版摘編一些觀點,與讀者一道討論。
結婚還是要有一點儀式感
自古以來,結婚都被視為一個人、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的大事。《儀禮》記載了結婚的六個步驟: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由此足以看出古人對結婚的重視。隨着時代的變遷,這些禮節的具體內容不斷髮生變化,也不斷走向簡化,但人們對婚姻的重視和希冀仍一如既往,仍寄希望通過一種儀式感來賦予這個特殊時刻以別樣的意義。
法國童話《小王子》裏説:“所謂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但在結婚領證這個環節,之前已經有很多年輕人吐槽儀式感之不足了。現如今還要把這個簡單的人工審核流程都省去,轉而搬到雖然便捷但更無温情的自助終端上辦理,勢必會讓更多人感到步入婚姻只是“扯個證”這般簡單,從而更加缺乏對確立婚姻關係神聖意義的感知。
如果説舉辦婚禮,是向家人親朋好友廣而告之、收穫祝福的一種社會性儀式,那麼登記領證就是一種更為莊重嚴肅的法律性儀式。從我國現行法律制度看,結婚登記是國家公權力對雙方當事人結婚意願和婚姻行為的確認,這不僅是成立婚姻的特殊形式要件,也是唯一形式要件。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領證甚至比舉辦婚禮更為重要。那麼在結婚登記環節增強儀式感,也有助於讓兩位新人更加深刻地認知到,從今往後不只是共看人世繁華,更要共擔人生風雨。
北京 馬曰
用政務服務增強婚姻神聖感
衝動結婚、興之所至領證是當下不少年輕人走入婚姻時的狀態,這種熱情的確為婚姻所必須,但也容易因思慮不成熟、對婚姻認知不到位而為以後的生活埋下隱患。近年來,一些地方民政局在婚姻登記環節開始嘗試宣誓和頒證儀式化,目的就在於通過將結婚的重心從“婚禮”前置到“領證”,讓新人認識到婚姻的法律性、嚴肅性、神聖感,也讓這一人生重要時刻顯得更加莊嚴和温情。這些嘗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2020年9月,民政部和全國婦聯在此前各地試點的基礎上,聯合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也表態稱探索將頒證儀式引入結婚登記流程並實現頒證常態化,通過引導婚姻當事人宣讀結婚誓言、領取結婚證,在莊重神聖的儀式中宣告婚姻締結。這也表明民政部門和婦聯也期望通過增加結婚登記的儀式感,讓當事人感悟銘記婚姻家庭藴含的責任擔當。
因此,如果通過自助登記終端的引入,將負責審查登記的工作人員解放出來,投入到頒證儀式的籌建舉辦、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開展上,那麼此番引入才可謂最大化地發揮了作用。
寧夏 涓子
可有效分擔登記窗口壓力
之前辦理婚姻登記時,需經過初審、受理、審查、登記等程序,全程至少需要15分鐘左右。尤其是遇到情人節等特殊日子,婚姻登記窗口更是會排起長隊。如今啓用自助登記終端,藉助技術進步的力量,則可以大大提高登記服務的效率,也能進一步分擔登記窗口工作人員的壓力。
在我們這個比較注重人情往來的國度,老百姓向來都非常重視婚禮的意義,通過精心籌備婚禮,向親朋好友分享喜訊,其實就是一種儀式感的體現。至於説大操大辦婚禮會導致浪費,現如今隨着節儉辦婚宴成為時代新風尚,新人們大可以舉行簡約而不簡單的婚禮,或者通過其他方式來紀念這一特殊時刻。更何況只要兩人真心相愛相守,每天都是情人節,又何必在意登記這一刻是否有特殊的儀式。
河南 周雅君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