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日本那麼發達,為什麼大街上還全是電線杆?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綜合

日本作為一個發達國家,街道並不像許多歐美國家一樣整潔,反而佈滿了密集雜亂的電線杆,這些電線杆清潔起來不是那麼容易,看起來也十分落後。逐年增加的電線杆數量讓人產生了對安全隱患的擔憂。

雖然日本的電力系統其實並不落後,但是電纜覆蓋率遠遠不如其他發達國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

一、歷史與思想遺留下的電線杆

1.歷史遺留下的電線杆。

眾所周知,日本在明治維新後迅速發展,經濟在六十年代開始騰飛,許多市政建設在這個時候開始。建設初期,日本進口的發電設備中美國的60赫茲與歐洲的50赫茲基本對半,至今許多地區仍存在這種情況,為電線杆改為電纜帶來了許多麻煩。

早期日本資金並不充裕,許多地下電纜規劃在推行時困難重重,考慮的並不周全,最終電纜規劃以失敗告終,導致電線杆在街道上遍佈。因為電線杆本身帶電,且電線杆在日本街道上實在太過普遍,直接為電線杆增加路燈,在電線杆上架設交通指示燈更為省時省力,電線杆也因此多了一個保留下來的理由。

2.不存在於日本民眾思想上的電線杆。

面對雜亂的電線杆嚴重影響城市風貌問題,日本本土著名建築師蘆原義信,在他1979年出版的《街道的美學》一書中,做出了他自己的解讀。

蘆原義信通過對比和觀察了東西方各個國家的街道特點,結合東西方文化層面的差異,得出熱愛乾淨整潔的日本民眾接受雜亂遍佈在街道上的電線杆的原因,並對城市美化給出自己的一些建議。

經過數年全球遊歷,蘆原義信發現,在許多西歐國家,城市規劃的非常繁榮,街道建設獨具特色,追根溯源,早在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國家就將藝術與街道建設結合在了一起。

歐洲民眾對待街道的態度也與日本民眾對待街道的態度迥然相異,他們將住宅看做是與城市、街道一樣的空間,所以歐洲民眾經常有穿着鞋子進入房子的習慣,蘆原義信認為這是西歐民眾對待住宅、城市、街道都統一為外部秩序的原因。

而日本民眾對待住宅的基本思想卻與歐洲民眾恰好相反,他們將住宅、街道和城市在思想觀念上分割開來,認為住宅內部是家庭私有的內部秩序,而城市、街道、建築都是一些外部,這些得到的關注遠遠沒有日本民眾對待內部住宅的關注多,所以日本民眾對待城市空間的思想是非常淡薄的。

"各人自掃門前雪",每逢進入住宅必然會脱鞋的日本民眾,熱愛乾淨整潔的日本民眾,面對作為外部的城市建設,容忍度意料之中的高。

所以蘆原義信認為,要解決日本街道上過多的電線杆問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日本民眾思想觀念上的問題,讓其對隨處可見的電線杆產生"內部"的心理,對城市建設關心起來,這樣才能對街道恢復整潔起到積極作用。

二、地理原因

首先,日本是一個島國,地質結構並不穩定,這對電纜的鋪設會造成影響。其次,日本處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太平洋板塊俯衝到歐亞板塊,形成了地震帶,因此日本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

電力電纜具有許多的優點,相比較電線杆,電纜不漏於地面,佔地少得多,送電可靠性高,安全程度在無自然災害情況下較電線杆高很多,並且電力電纜具有電磁污染小的特點。

但是電纜線路一般都是埋於地下,分為淺埋和深埋兩種方式選擇淺埋,在遭遇地震、海嘯時,淺埋的電纜幾乎是不可抵擋的,很快就會報廢,並且容易進一步引發新的危害。

若是選擇深埋,深埋的電纜會較淺埋的電纜堅固,可以抵擋一些自然災害,但是深埋電纜造價成本更高,電纜故障點測試尋找與檢修困難重重,所以頻繁的災後修復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相反,日本的電線杆子上通常裝有避雷裝置,通過引導雷電向避雷針放電,再通過接地線等接地裝置將雷電引入地下,從而保護一定範圍內比它低矮的建築和設備不受雷電破壞,所以電線杆子在雷雨天對街道上行駛的車輛等保護作用很大。

日本政府往往在電線杆子上安裝攝像頭,既可以監控來往路上的交通情況,對車輛違章情況進行記錄,便於交通警察事後處理;同時也可以在電線杆子上安裝治安監控,能有效保障民眾的安全。

日本許多的指示牌、交通標識、廣告牌都是直接掛在電線杆子上的,電線杆子堪稱街道上獨特的風景線,是日本的傳統特色。並且許多人認為,電線杆子在冬季,可以幫助行人抵擋風雪。有些民眾對電線杆有獨特情感,個別的地區有特殊的情況,並不適合拆除電線杆進行電纜改造。

對比鋪設電纜,建造電線杆雖然影響城市美觀性,但在許多人看來卻更加具有性價比,所以日本街道上的電線杆仍在逐年增加。

三、改造難度過大

作為一個發達國家,街道上似乎並不應該存在這麼多影響美觀的電線杆,日本清楚知道每年對電線杆維修、清潔的難度過大,也注意到過多的電線杆產生的許多安全隱患,包括傾斜、倒下等造成的相關問題。

基於這些原因,日本從八十年代開始,就推行電纜入地計劃,該計劃在推行過程中面對的種種問題卻是日本政府沒有想到的,目前只有幾個大城市才完成了電纜入地的規劃,如果不從根源上解決這些問題,電纜規劃很難不再次半途而廢。

1.政府缺少資金,"無電線杆化"改造投入過大。

鋪設電纜固然好處多多,但是電纜造價頗高是個無可爭議的事實,在整個國家全面鋪設電纜,這個展望十分美好,但是其中耗費的大量人力、物力與資金卻讓日本政府犯了難。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的預算,用地下電纜取締電線杆,每公里將耗費六億日元(約合三千八百萬元人民幣)。

日本每年能夠提供的預算卻只有三百億日元(約十九億人民幣),這意味着日本每年最多隻能完成五十公里的"無電線杆化"的改造,要知道日本的國土面積約為三十八萬平方公里,可想而知,全國改造電線杆子的難度有多大。目前,日本的東京等幾個發達城市正在逐漸往無電線杆化方向轉變。

隨着5G時代的到來,由於5G信號傳播的特性,5G基站的建立必定要比2G、3G、4G的基站更為密集,若同時推倒電線杆、新建5G基站不免畫蛇添足,浪費國家資源,所以日本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將信號燈、電線杆作為基站,以節約建造新的、大量基站的資源和成本,並打算將之出口海外。

而從庵野秀明導演的《新世紀福音戰士》這部動漫開始,電線杆走進了諸如《你的名字》等多部動漫,隨着這些動漫享譽全球,充滿電線杆但畫風唯美的日本街道開始深入世界各地動漫迷的心,不少人特地去日本尋找動漫中的場景。

令人驚喜的是,許多動漫迷在日本找到了動漫場景的原型地點,引得粉絲連連稱讚,多次分享傳播後,公眾對這些場景的印象大增,促進了日本的旅遊業與經濟的發展。

面對資金侷促的問題,日本政府只能選擇逃避,而電線杆帶來的發展轉機,使日本將電線杆看作一種城市特色,一種時代印記。

2.土地私有制,電力民營。

要知道,日本的電力系統制度與很多國家不同,他們的電力系統為私有制,也就是電力民營,同時日本大部分的土地也是私有制,也就是日本民眾購買住宅其實是購買了土地,並且不像中國一般只是擁有幾十年產權而已,日本的土地是可以一直傳承下去的。

電力公司不能私自動用屬於民眾的土地,如果電力公司這麼做,民眾很可能會將該電力公司告到破產。若是電力公司採用與民眾協商處理,不提電力公司與民眾協商給予民眾賠償的數量,也不提協商過程中耗費的大量人力、物力,釘子户的存在就足夠電力公司苦惱的。

就像日本政府在成田機場與釘子户鬥爭五十多年沒有結果的例子,政府自己對釘子户都沒有辦法,電力公司就更不願意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了。

作為發達國家的日本,滿大街都是電線杆子,這已經逐漸成為日本街道的一個標識。雖然這些電線杆子嚴重影響了日本街道的美觀,為城市建設帶來麻煩,但是結合日本特殊的國情,要取締這些電線杆,全面鋪設電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日本政府要改建電線杆,在相關政策和資金支持方面仍要進行很大的傾斜,對民眾的思想轉變工作也不能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