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户端8月10日訊(記者李玉瑩)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梁衡以著作權遭受侵權為由,委託代理公司起訴《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系“中國知網”運營方),該案已於8月2日在寧波市海曙區人民法院立案。
“我寫作時經常要查一些資料,發現我的東西在網上鋪天蓋地,不僅被擅自收錄賣錢,連我查閲自己的文章也要非錢勿查,這才引起我的注意。”8月9日,梁衡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據他粗略統計,知網擅自收錄了他的文章數百篇。“知網這種行為是偷竊,從來沒跟你見過面,從來沒告訴你,就拿你的文章在網上賣錢了。”他解釋,“不只知網一家,好多平台都有類似的問題。我不是專門針對知網,其他平台也起訴了,有的已勝訴,有的已和解。”
“我起訴的主要目的是維護知識產權。我看到武漢趙教授被侵權的案例後很氣憤,我相信這樣的案例太多了,必須找回公道。”梁衡無奈地説道:自己當年在國家新聞出版署參與了制定知識產權保護規定的工作,現在平台反過來侵他的權。平台用你的作品無商量,還伸手問你要錢。網絡上的這種現象是對版權保護制度的挑釁、諷刺和羞辱。相比之下,一些傳統的紙媒的文摘報刊倒很尊重作者和原發報刊編輯的勞動,雖然錢不多但他們會付兩份稿費,即給原發報刊和作者各一份。網絡應推廣這種做法。
梁衡認為,知網應該是公益性質的機構,為全國知識界提供服務,可以收一點費用,但不要太高。並且知網使用文章要付兩份錢,一份給原發刊物,一份給作者,要明晰權益分配。梁衡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在尊重知識分子勞動的基礎上,知識才可能轉化為財富、生產力,這是本意,現在卻變成了一個賺錢手段了,搞一個網就可以在全國收文章,收後就賣錢,這就有點荒唐了。
據梁衡的委託訴訟代理人透露,此次訴訟涉案文章共20篇,訴訟請求包括:立即停止侵權;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30餘萬元。“這個賠償金額是基於梁衡的社會影響力、文章擴散程度、侵權範圍、侵權持續時間及訴訟成本等多種因素的綜合考量。”
長江日報記者8月5日通過中國知網檢索發現,過去20多年裏,梁衡有數百篇文章被知網收錄,部分文章的下載次數達上百次,個人用户計費標準為0.5元/頁。8月9日再次查詢,梁衡的多篇文章在知網上已無法檢索到。
一份《委託授權書》顯示,梁衡將涉案作品的著作權授權給寧波清威科技有限公司,授權期限為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長江日報記者瞭解到,本案系寧波清威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原告起訴《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
8月9日下午,長江日報記者聯繫上知網方委託訴訟代理人,對方表示,上週五(8月5日)才接到法院傳票,目前這個案子也沒有什麼可説的。
梁衡簡介:曾任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是著名學者、記者、新聞理論家、作家,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林草局首席科普學者。著有新聞四部曲《記者札記》《評委筆記》《總編手記》《署長筆記》,散文集《覓渡》《洗塵》《千秋人物》《把欄杆拍遍》《樹梢上的中國》《天邊物語》,科學史章回小説《數理化通俗演義》,《梁衡文集》九卷,等等。作品多次入選大、中、小學教材,代表作和入選作品有《大無大有周恩來》《晉祠》《覓渡,覓渡,渡何處》《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杆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等。
【編輯:王戎飛】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