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交付全球20國,滑板底盤頭部玩家出現?
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作者 |昊晗
編輯 |曉寒
滑板底盤界的頭號玩家,顯現了。
去年十一月,被美國投資人視為特斯拉勁敵的美國新造車公司Rivian在美股上市,瘋狂吸金百億美元后股價也一路走高。當時,Rivian也一舉成為美國市值第二高的車企,僅次於特斯拉。
隨着Rivian一時間成為美國資本市場的寵兒,其車輛採用的滑板底盤也成為新造車圈的“網紅”名詞。
滑板底盤,顧名思義是長得像滑板的底盤結構,車輛的艙體和底盤相互獨立,這一點與非承載式車身比較類似,但滑板採用線控技術,用電信號控制車輛的轉向、制動、油門等。
由於底盤和車艙相互獨立,所以就給車輛高度定製化帶來了可能性,並且車輛的開發成本和研發週期都比傳統方案更具優勢。
所以,目前除了國外Rivian、Canoo等公司外,國內也有像是A股上市公司拓普集團、阿爾特等紛紛宣佈入局滑板底盤,而百度和吉利旗下的集度也開始準備研發智能底盤。
而當國內外多家公司正紛紛湧入滑板底盤賽道時,起源於美國硅谷的PIX Moving已經逐步開啓了滑板底盤的量產,並已經更新到第2代,其產品已經交付到德國、英國、法國、美國、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全球20個國家。另外,PIX Moving也在近期向追勢科技交付了全球首輛基於滑板底盤打造的Robobus。
這些亮眼的量產和交付成績,讓PIX Moving成為全球滑板底盤領域裏的一位“頭部玩家”。
對此,車東西與PIX Moving的CEO喻川進行多次交流,也親自前往PIX C-Zone工廠進行參觀,試圖藉此機會揭開PIX Moving成為滑板底盤領域“頭號玩家”背後的秘密。
一、Robobus從0到1開發 不到1年時間就在2月份的最後一天,PIX Moving與追勢科技進行了戰略合作簽約以及Robobus交付儀式。
根據PIX Moving官方消息,1~2年之內PIX Moving計劃將向全球交付1000台Robobus,並會在國內主要的一線城市開啓運營,同時也將陸續部署歐美等國外市場。
從外觀上來看,PIX Moving的這款Robobus造型十分圓潤,整個車身採用了黑白塗裝,再搭配上封閉式的輪轂,整輛車像直接從科幻電影中開出來一樣,與背景裏的燃油車彷彿已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
交付給追勢科技的Robobus
除了外觀科幻外,該車在內部結構上也與眾不同。由於這款Robobus並沒有傳統意義的駕駛艙,所以也就沒有方向盤、踏板、檔杆等部件,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對相乘坐的兩排座椅。
沒有了駕駛艙,也就沒有了車頭和車尾的分別,車輛可以實現雙向移動。
這輛看起來“圓滾滾”十分可愛的無人小車,正是全球首台基於滑板底盤打造的Robobus。
據瞭解,由於該車是基於PIX Moving的第2代滑板底盤打造,所以車輛的底盤和艙體為分離式開發,實現瞭解耦,可以有效縮短車輛開發週期(不到1年)以及減少開發的各項成本。而PIX Moving第2代滑板底盤相較於第1代,底盤調教更為舒適,安全冗餘變得更高,而這正是Robobus相較於其他自動駕駛車輛最重要的兩點。
同時,這款Robobus的線控轉向、線控制動具備多樣化和開放的控制接口,使其可兼容和匹配各類自動駕駛算法,實現對車輛運行的精準和安全控制。
底盤與艙體分離
PIX Moving和追勢科技是在去年9月達成合作協議,而距當下完成首輛車交付也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而部分自動駕駛公司選擇與傳統客車廠開發Robobus,從達成合作到實車交付,至少需要1年以上,甚至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
根據PIX Moving和追勢科技的合作協議,這款Robobus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度將正式量產交付。
Robobus運行測試圖
眼下正值自動駕駛技術大規模量產應用的前夜,對於現階段的自動駕駛公司們來説,誰可以先獲得批量可投入實際運營的自動駕駛車輛並且完成快速部署,就可以搶到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先機。
而“快”字就是PIX Moving在自動駕駛領域的一塊金字招牌。
二、產品交付全球20國 滑板底盤領域頭號玩家當然,除了“快”字外,作為滑板底盤的頭部玩家,PIX Moving滑板底盤還可以滿足多種場景下的自動駕駛車輛的需求。
截至目前,PIX Moving已經開發出無人配送車、無人零售車、無人植樹車等各種類型的自動駕駛車輛,並已經已經交付到全球20個國家。
就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PIX Moving創始人喻川告訴車東西,公司目前已經接到了數百台,金額超1億元人民幣的訂單(含開發費)。
值得一提的是,PIX Moving與A股上市公司福龍馬集團達成了獨家戰略合作,聯合打造城市服務車輛,並首先應用於福龍馬集團在全國20個省份,近80個區縣的環衞運營項目。
環衞清掃車輛
所以,無論是從交付國家的數量還是訂單金額,無論從應用場景還是衍生車型,PIX Moving都已經算是國內滑板領域的排頭兵,而其他競爭公司的產品大多數還僅停留在PPT階段。
如果放眼全球,目前也只有來自美國的Rivian已經完成交付了其採用滑板底盤的相關產品,並且Rivian的R1T和R1S兩款車型還沒有正式大批量交付,僅對員工完成了內部交付。
這或許可以説明,PIX Moving的這幫來自中國的年輕人並不輸國際零售巨頭亞馬遜的“心頭肉”–Rivian,甚至還有一點領先。
據悉,PIX Moving滑板底盤的需求方可以大致分為四大類,除了上述的自動駕駛公司外,還有像是新造車勢力2.0、場景擁有方以及部分主機廠。
首先是新造車勢力2.0,其普遍屬於是跨界造車,此前在車輛底盤開發、製造生產方面並沒有相關經驗和技術積累。但對於大多數可以合法上路的車輛來説,車輛的底盤系統乃至整個行走機構都基本上屬於車輛研發的關鍵,研發測試費用也在整車研發費用中佔有很高的比例。
所以無論是開發週期還是成本控制,PIX Moving滑板底盤都可以滿足上述新造車勢力們的需求,顯然這是一個划算的方案。
至於車輛的上裝部分,從底盤研發省下來的費用,一部分也就可以用於給車艙內增加更豐富的配置。
PIX Moving的產品矩陣
其次是像旅遊、物流、廠礦等場景擁有方,他們往往需要高度定製化的特種車輛,但因為需求數量過少,一些傳統的汽車廠並不願意為其單獨建立一個產線。而這恰恰也就給PIX Moving留下了一塊市場空白。
PIX Moving滑板底盤的軸距、輪距、載重等多項參數都可以按照場景方的需求進行定製,可以滿足不同場景下的車輛需求。
基於PIX Moving滑板底盤打造的移動空間
此前,PIX Moving的客户希望在自己的無人車上安裝機械臂進行各類複雜作業,但現有車輛內部基於CAN總線的電子電氣架構在傳輸速率上根本無法滿足機械臂的控制要求。
在收到客户的需求後,PIX Moving索性就在車內引入了千兆以網台,用自主研發的RCU機器人控制器替代了原來的VCU整車控制器,方便自動駕駛客户在底盤上接入機械臂等各種外設,相當於是徹底升級了車輛的電子電氣架構。
截至目前,PIX Moving已經開發出無人配送車、無人零售車、無人植樹車、無人飛機發動機清潔車等各種類型的自動駕駛車輛。
除了上述三類客户羣體之外,也有部分主機廠想通過PIX Moving的滑板底盤快速開發多元化車型,以實現豐富產品結構,滿足不同市場的競爭需求。
三、兩大自研核心技術支撐 新玩法滿足客户需求目前,在這條賽道上的各家自動駕駛公司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尋找細分場景打磨算法,然後實現產品商業落地。
此前,喻川曾向車東西表示,“尋找細分場景,就意味着要對無人車不斷進行調整,我們之前有一個客户為了讓無人車能夠順利進入不同的門,就不斷地更改車輛尺寸,有一次甚至提出了讓車輛窄上5釐米這樣一個非常小的改動需求。”
在喻川看來,線控底盤行業講求一個“快”字,需要不斷滿足客户的迭代需求。
此外,即使過了原型車驗證階段,一種自動駕駛車輛的量產規模仍然只有數百台的規模,屬於小批量生產的範疇。如果按照傳統汽車的製造模式,每台車的成本極高。
那麼,PIX Moving又是如何做到又快且成本相對較低的呢?
在研發層面,PIX Moving自研出了一套自動化底盤結構設計算法,也就是AAM™。
AAM™的全稱是Automotive Algorithm Modeling,直譯過來是汽車算法建模的意思,是一種基於算法模型的車輛設計製造流程,可以結合生成式設計技術與智能製造技術,打通設計端與製造端,實現從設計到製造的一體化。
具體來説,底盤工程師可以事先設置好力學結構、製造工藝、重量控制等約束條件,再輸入車輛的長度、軸距、輪距等參數因子,系統即可自動生成幾套車輛底盤結構設計圖。
之後,系統生成的設計圖再經過底盤工程師的審核微調、計算機仿真後,一套底盤設計方案就可以完成,整體耗時大概15天左右。
工程師通過軟件自動設計底盤結構
而常規的車輛設計製造流程是通過計算機模型繪製、工程分析、估算成本、可靠性試驗等一系列步驟。所以,每當客户調整需求,整個設計過程將會重頭開始,這也就意味着需要高昂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
因此,AAM™既兼顧用户對於汽車個性化的需求,又可以使車輛底盤原型開發變得更容易和高效。
AAM™設計界面
在設計好之後,如何把各種各樣的設計圖完成生產也是一個重要問題。而在這時候,3D金屬打印、RTM™技術就開始從AAM手裏“交接工作”。
首先向3D金屬打印機導入底盤結構設計圖,機器會直接打印出底盤的主體結構部件,再通過螺栓、鉚接、膠接的方式安裝上其他結構件,裝上懸掛、輪胎、轉向、制動和電子部件,一台線控底盤就成功下線了。
正是因為軟件自動生產底盤結構+3D打印這一組合拳,所以PIX才能快速給自動駕駛客户提供出原型車,並實現快速迭代,並且還大幅降低了成本。比如給德國Tier1公司打造的產品,6個月左右就迭代了4次。
3D金屬打印機
而在規模量產階段,PIX Moving通過自研的RTM™技術實現低成本。
首先是RTM(Realtime Manufacturing),也就是實時成型的意思。該技術並不需要專門的模具、夾具便能對金屬鈑金進行成型。當金屬材料入場後,先進行自動化的折彎和切割操作,然後進行無模具殼體成型,隨後用螺栓、鉚接、膠接或焊接等工藝連接不同組件,一個底盤結構就生產完畢,最後安裝懸掛和電子部件即可。
RTM™技術
因為沒有模具和夾具,所以這套生產線非常靈活,不需要改裝產線即可生產不同類型的底盤——只用更換機器人和數控機牀的算法即可實現。
喻川曾向車東西表示,因為PIX Moving擁有這樣的柔性生產能力,所以即使每個客户只需要一兩百台車,對PIX來説依然是積少成多,相當於擁有了規模量產的數量,進而就讓自家的產品擁有更好的成本優勢。
此前,車東西也受邀前往PIX Moving數字工廠,目前該數字工廠年產能在800~1500台左右。而在今年下半年,PIX Moving的數字工廠將會進行一次擴產,年產能將會達到5000~10000台。
PIX Moving的總裝車間
對於PIX Moving來説,擴建產能是通過新增PIX RTM™工作站來完成,每一個工作站包括數台六軸工業機器人+多種工具頭,擴產並不需要重新設計產線,成本優勢再一次顯現。
未來,PIX Moving將會憑藉自研AAM™和RTM™兩大技術以及數字工廠,讓快速迭代、定製化生產等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此前,喻川對外公開表示,“製造機器人的機器人,才是PIX Moving的超級產品”。而這正與“汽車製造一哥”馬斯克的想法不謀而合,後者也曾公開表示,“相比於汽車,工廠是一種更性感的產品,長遠來看,特斯拉的核心競爭力是工廠,而不是汽車。”
四、乘用小車年內亮相 開發者生態將成關鍵壁壘隨着PIX Moving逐漸在專用車市場走紅,作為滑板底盤領域的頭號玩家,PIX Moving的下一步準備落向商用車、乘用車市場。
針對乘用車市場,喻川向車東西透露,PIX Moving正在打造一輛定位於A00級的微型乘用車,而該車主要將會面對C端用户,將成為PIX Moving在乘用車市場的一次“試水”。
新車將會在今年年內完成首秀,並率先在歐洲市場上市交付,2024年可能會在國內上市。據悉,這款A00級的乘用車將採用PIX Moving滑板底盤,車輛的設計時速將會在90km/h,符合歐盟的L7E法規,市場定位類似於雪鐵龍Ami。
PIX Moving面向C端用户的乘用小車
值得一提的是,用户可以通過PIX Moving開發的配置界面自定義車輛的多個部件,其中就包括了車輛保險槓、側裙、翼子板、引擎蓋等外飾件的顏色、材質等,而像是儀表盤造型等內飾部件用户也可以進行定製。
PIX Moving把車輛的配置界面直接做成了類似賽車遊戲裏的改裝模式,用户可以穿戴上VR設備,身臨其境地打造屬於自己的那輛車。而PIX Moving就會根據用户的定製化訂單,把車輛直接跨次元從“遊戲界面”送到客户手邊。
並且,用户所有的定製化設計都可以完成相關法規的認證。
PIX Moving開發的定製界面
除了對生產製造的理解“撞車”馬斯克外,PIX Moving也非常重視開發者生態的維護,而這點又與華為、蘋果等公司的思路非常接近。
在過去四年多的時間裏,PIX Moving共發起並組織了7場線下協作的挑戰賽及活動,吸引了來自全球超過二十個國家、三百多名跨領域的頂尖設計師與工程師的共同協作。形成了活躍的國際開發者社區 Moving Community。
對於PIX Moving來説,隨着滑板底盤的不斷髮展,設計與製造技術都會趨同,而開發者生態將成為未來PIX Moving擁有持續創造力和競爭力的保證。
目前,隨着汽車工業正在逐漸向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發展,傳統的汽車生產製造方式已經開始慢慢無法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選車購車的過程中開始追求個性化。
此時,滑板底盤所具備的通用性、實用性以及成本優勢就開始逐漸顯現,可以幫助車企快速打造時下流行或所需的車型,並且也可以滿足消費者對於定製化的新需求。
隨着技術的進步,L4-L5級的無人駕駛時代終將全面到來。
當消費者不再需要駕駛汽車的時候,汽車產品定義不再是以駕駛為中心,而是會注重車輛的空間屬性。汽車的產品定位將不再是“載人交通工具”,而是真正意義上的“移動空間”,是生活的一部分。
傳統燃油汽車內燃機體積大,重量大,形狀不規則,不論是前置、中置,還是後置,對整車的內部空間影響很大。
而電氣化、智能化的滑板式底盤結構平坦,設計約束少,將成為自動駕駛時代移動空間的基礎。
綜上,從消費發展趨勢和技術發展趨勢來看,滑板底盤的需求將會越來越旺盛,類似PIX Moving這樣的企業將可能吃到第一波時代發展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