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城市治理理念的轉變、城市服務的日漸“升温”,人與人、人與公共空間的關係愈發密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工業鏽帶”華麗轉身為“生活秀帶”,同時闊步走在建設“體育秀帶”的路上;藝術盛宴不時進入園區、街道,探索城市的更多表達方式;打造一座“愛之橋”,鏈接資源為困難家庭提供精準救助……從滿足到創造,從被動到主動,對人的需求的重視,在楊浦具象或抽象的公共空間如影隨形。
近年來,楊浦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在城區更新、基層洽理、創新發展等方面走出了一條轉型升級之路。
妙筆生花:開放式園區的新探索,賦予公共空間更多可能性
作為大創智全力打造的潮流文化新亮點,創智匯承載着傳統經典和前衞觀念的交融與破壁,這裏正成為楊浦的文化新地標和開放式街區城市公共空間的深度體驗地。
向日葵象徵着信念、忠誠及勇敢,當向日葵墜落,花瓣向上飄散,依然生機勃勃;孔雀望向遠方,靚麗的毛色打破了黑白色系的冷靜,寓意着期待中的美好終會來臨……
近日,“BOILING沸動”塗鴉藝術節在創智匯舉行,是繼2021年創智匯“發生”塗鴉藝術節後舉辦的第二屆塗鴉節。這次,HALI哈里、SATR、SHEEP等10位擁有豐富塗鴉經驗的藝術家,又帶來了極具個人特色的作品。他們妙筆生花,用塗鴉藝術為城市添上了繽紛色彩,表達對生活的熱愛。
創智匯2、3號樓之間的連廊,原是一個廢棄倉庫。園區希望將之改造成一個連結藝術家和社會大眾的平台,經過與設計師們多次探討、重新設計、裝修粉刷後,如今已煥然一新,成為一個多功能公共空間。
主理人哈里將它命名為“BRDG”,即“橋BRIDGE”的英文縮寫,不僅符合其“廊橋”的空間形態,也意在突出BRDG連接藝術和城市空間的橋樑作用。與設計師合作,將園區中的閒置空間二次改造,賦予城市公共空間更多的可能性,這是創智匯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探索出的一個方案。
在BRDG中,10位藝術家的10幅作品陳列其中,奉上了一場視覺盛宴。
活動不僅以塗鴉藝術為主線,還創造性地加入露營、直播等元素,組織藝術家在潮物平台進行直播,分享塗鴉經歷和創作心得,獲得近兩萬次點贊。同時,創智匯與新潮策展空間“內裏百貨”合作,在廣場內打造了一個以可持續設計和永續生活概念為主題的快閃店。
據悉,未來創智匯將持續營造文化創意氛圍,舉辦各類文化活動,探索城市公共空間的更多表達方式。
賽融於景:去年“落”在楊浦濱江的首場雪,掀起了蝴蝶效應
楊浦濱江從昔日的“工業鏽帶”華麗轉身為“生活秀帶”,正闊步走在建設“體育秀帶”的路上。
去年,楊浦積極響應“三億人上冰雪”號召,引入了上海開埠以來的首場真雪賽事,進一步豐富了賽事活動體系,讓市民更直觀地瞭解冰雪運動、感受冰雪魅力,成為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動實踐。
日前,上海市體育局聯合上海體育學院、上海東方體育評估諮詢中心發佈《2021年上海市體育賽事影響力評估報告》。報告顯示,去年在楊浦濱江舉辦的國際雪聯城市越野滑雪中國巡迴賽上海楊浦站得到858分(以下簡稱“滑雪巡迴賽”),在46項國際國內體育賽事中,位列第二,成為2021年上海最具影響力的賽事之一。
作為北京冬奧積分賽,上海楊浦站於2021年12月18日至19日在楊浦濱江綠之丘段舉行,鋪設雪道長度約700米,賽道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不僅將賽事與城市景觀相融合,展現上海特有的濱江岸線風貌,是上海“一江一河”發展規劃的生動體育範本,也填補了上海沒有舉辦過雪上國際賽事的空白,成為上海打造全球著名體育城市的重要冰雪名片。
作為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橋頭堡的上海,在《上海市體育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冰雪運動協會,推進冰雪運動進校園。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會盛大開幕。當天,楊浦區冰雪運動協會在百聯又一城的冠軍冰場宣佈成立,這是上海首個區級冰雪運動協會。
同時,楊浦充分發揮教育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推動體教融合,以區內6所冰雪特色學校為主導,其他聯盟學校為基礎,打造階梯式的培養訓練模式,並從中選拔、儲備優秀苗子,組建50人左右的楊浦區青少年冰雪運動隊以及200人左右的預備梯隊,力爭在第15屆全國冬季運動會上取得良好表現。
為更好地推廣和普及冰雪運動,楊浦將冰雪俱樂部作為“根據地”,推動冰雪運動走入“尋常百姓家”。據悉,僅黑桃青少年滑雪俱樂部的註冊會員數就超過2萬人。
據悉,今後楊浦還將進一步釋放體育空間,圍繞舊廠房改造推進冰雪運動場館建設,滿足更多羣眾參與冰雪運動以及專業冰雪運動訓練的需求。同時,鼓勵社會力量進入冰雪行業,共同致力於完善冰雪場地設施、創新辦賽方式等,營造良好的冰雪運動發展氛圍。
“雁陣齊飛”:“小巷總理”接受思想洗禮,推動基層治理再上新台階
楊浦濱江不僅“秀外”,還“慧中”。
“老書記是居民區裏的主心骨。只有書記配得強,才能讓年輕工作者穩得住、有力量……”
近日,“大家微講堂”之“遇見楊樹浦啓程新百年”第三講,暨楊浦區新時代居民區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雁陣工程”啓動儀式在此舉行。
當天,市委講師團黨史學習教育專家宣講團成員、市黨建智庫首席專家馮小敏,圍繞用新思想武裝,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升新水平作專題講座。
講座從新發展階段新徵程的新要求出發,深入剖析增強基層治理活力的重要性,並通過增強政治領導力、增強思想引領力、增強羣眾組織力、增強社會號召力、增強基層治理能力、增強自我革新力六方面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新思考,致力於為楊浦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子提供智慧與力量。
本次講座線上線下同步進行,在東方網、阿基米德FM音頻、嗶哩嗶哩視頻網等全程直播。全區各部委辦局街道黨員幹部和基層社區、“兩新”組織全體黨員羣眾均通過線上直播方式收看。
殷行街道北新村片區黨組織書記吳美娟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老書記,她表示,今年疫情對許多“80後”“90後”書記來説是一場歷練,而如今的培訓課又能提升他們的思想高度。“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了很多年輕幹部的努力,可以説,他們是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如果能在理論學習上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那麼他們將成長為更優秀的一代。”
活動現場,“銀翎指導員”隊伍成立。隊員多為已退休的居民區黨組織書記代表,疫情期間,他們全力支援社區防疫,用豐富的一線經驗扛起重擔。吳美娟和四平路街道公交新村居民區原黨總支書記張華英都在其中。作為首批逆行隔離點的“銀髮八雁”一員,張華英被稱為穩定羣眾的“心理疏導師”。對於這場講座的開展,她認為非常有必要。“這能讓年輕書記們感受到,無論做什麼工作,居民區黨總支的黨建引領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張華英説。
此外,活動中,“七一勳章”獲得者、全國勞模黃寶妹,原殷行街道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朱一平,大橋街道幸福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鄭戀詠,針對近年如何推動楊浦基層治理創新發展,結合自身經歷開展了互動交流。
接下來,楊浦將通過新時代居民區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雁陣工程”項目,培養一批“名優新”居民區黨組織書記,繼續在社區一線認真貫徹人民城市理念,推動基層治理再上新台階。
“小橋大愛”:鏈接資源精準救助,提升困難家庭“自愈力”
家人失業、因病致貧、意外傷殘……在城市的角落裏,總有這樣一些困難羣體需要社會救助,楊浦為他們打造了一座看不見的“愛之橋”。
近日,“小橋大愛”——楊浦區“橋計劃”已正式啓動。“橋計劃”,顧名思義,旨在為困難家庭、特殊羣體搭建資源的橋樑。
項目以政府主導、社會組織運營、多方力量協同推進的形式,“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為社區困難家庭提供精準救助專業服務。項目啓動後,運營方緣聚青年社工師事務所,將通過前期的排查梳理,發現、定位重點對象,在政府和社會救助顧問的共同配合下,積極整合鏈接企業資源,做好對困難家庭的陪伴式、長效式、全程式救助幫扶。
“一方面,我們想對接一些企業,為困境家庭獲得更多基本生活保障的物資;另一方面,我們將注重精神關懷,為社區家庭引入更多心理輔導與法律援助服務。”緣聚青年社工師事務所是一家3A級專業社會組織,理事長金曉萍是從業18年的上海市首批專業社會工作者。經驗豐富的他們更瞭解救助對象複雜多樣的需求,累積的資源也能進一步助力社會救助對象融入社會、走出困境。
目前,“橋計劃”將以五角場街道、江浦路街道為示範點,以“家庭支持中心-社區救助顧問”機制為抓手,提供優質救助服務。所謂家庭支持中心,目前在江浦路街道已率先建成一家,就位於周家嘴路2313號。中心從幫助困難家庭有就業能力的家庭成員就業與可康復家庭成員的自助為切入點,引入助就業、助醫、助學、助困等社會資源,搭建幫扶項目,匯聚各方力量,為困難家庭搭建全方位的社會支持網絡。歸根結底,是為了提升困難家庭的“自愈力”。
近年來,楊浦已孕育出一支由“街道救助幹部+專業社工+居委會志願者”組成的社區救助顧問團隊,從家庭結構、健康狀況、經濟條件、心理壓力、教育程度、勞動條件等多維度分析對象的致困因素,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成效反饋、計劃優化和資源調配,主動上門走訪,提供政策諮詢與救助服務。
當下,楊浦對困難羣體的保障層級已從“吃飽飯”提升至“感受愛”。“橋計劃”就是具體方法之一。救助團隊將運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滿足服務對象生理、安全、歸屬的基礎上,重點培養他們愛與自我滿足感等社會化屬性,從而助其儘快、儘早融入社會,迴歸常態生活。
目前,團隊計劃“五步走”,從發現需求到建檔立卡、個案工作、社區活動,最後組織小組活動,以“助人自助”的救助幫扶理念,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同時漸進式地提升人格塑造、社交溝通、藝術素養,讓服務對象感受到人文關懷。
未來,楊浦希望通過社會組織平台樞紐優勢,積極整合校區、社區、園區、商區等資源,搭建和持續完善社區救助網絡。通過微心願認領、成長禮活動、美學治癒小組服務等形式,促進家庭成員個體自我功能與家庭整體功能重建,協助家庭建設可持續發展,為建立相匹配的階梯救助服務體系提供有益探索。
(來源:上海楊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