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0月15日訊 (記者李智)近日,中印邊界問題再次引起多方關注。2020年6月,在位於喀喇崑崙山脈褶皺深處的加勒萬河谷,印方公然違背與中方達成的共識,悍然越線挑釁,直接導致中印關係進入緊張局勢。今年2月,中國與印度舉行第十輪軍長級會談後,雙方同意繼續保持溝通對話,穩步有序達成雙方都可接受的解決方案,但中印邊界至今仍齟齬不斷。
10月10日,印度副總統穆帕瓦拉普·文卡亞·奈杜赴所謂“阿魯納恰爾邦”,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訪問”。據印媒報道,奈杜此訪出席了所謂“阿魯納恰爾邦”的議會,他還在自己的推特上曬出“阿魯納恰爾邦”立法會發言人贈送的漫畫。
中方歷來主張中印邊界東段地區是中國藏南地區,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不承認印度單方面非法設立的所謂“阿魯納恰爾邦”。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明確指出,中國堅決反對印度領導人赴上述地區訪問。中方敦促印方切實尊重中方重大關切,停止採取任何使邊界問題複雜化、擴大化的舉動,不要做有損雙方互信和雙邊關係的事情,以實際行動維護中印邊境地區和平穩定,推動中印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
事實上,10月10日也是中印兩軍在莫爾多/楚舒勒會晤點中方一側舉行第十三輪軍長級會談的日子。然而,在此期間印度單方面小動作不斷,會談並沒有取得有效成果。會談後,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新聞發言人龍紹華大校指出,“印方仍堅持不合理也不切實際的要求”,並提出“希望印方不要誤判形勢”。這是中方對印方“仍堅持不合理也不切實際的要求”批評最為強烈的一次。印方則狡辯依舊,當地時間10月11日,印度新德里電視台援引印度軍方匿名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此次中印兩軍會談“以破裂告終”。
究竟為何“破裂”?記者專訪了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所副所長王世達,他指出,印度在邊境問題上有着一以貫之的“冒險主義”和“投機主義”傾向。
當前,印度對印美關係仍存在幻想。9月24日,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在白宮舉行線下峯會,這給印度“壯了膽”,讓它有了被美日澳力挺的“錯覺”,敢在邊界問題上動作頻繁。
王世達分析認為,“去年在加勒萬地區,印度自認為沒有‘佔到便宜’。在第十三輪軍長級會談上,中方態度罕見嚴厲。主要是因為印度提出了不切實際的要求,這也暴露了印度的心態--這個地方拱不動,就要在其他地方開闢一個新的‘對峙點’,並將新‘對峙點’與老的掛鈎,增加自己的籌碼,企圖迫使中方在加勒萬地區作出印度期望的讓步。”
事實上,近年來,印方總是一方面與中方進行會談,另一方面又小動作不斷,挑起邊界地區的衝突。10月8日,《今日印度》(India Today)報道稱,在一次靠近中國邊境的例行巡邏期間,印中軍隊發生對峙。該報稱,“印度軍隊在靠近邊界處攔截了約200名中國士兵”,雙方對峙數小時後,當地指揮官根據現有協議解決問題。對於印方所謂“攔截約200名中國士兵”的謠言,解放軍報“鈞正平”發文直斥印媒“下作”。
然而,印度顯然忽略了兩方面事實。一方面是其自身的侷限性。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與南亞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宗義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9月中旬,拜登和莫里森、約翰遜共同宣佈達成了一個新的三邊安保聯盟協定--“AUKUS”。這完全是一個軍事集團。在“AUKUS”的合作框架下,美國還承諾要把核動力潛艇技術分享給澳大利亞。然而,這個技術美國沒有給過印度。過去一年多印度的表現,無論在經濟、政治上,還是外交上都差強人意。美國覺得印度的能力有所欠缺。尤其在面對新冠疫情的時,印度經濟遭遇嚴重衰退,其國內施行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政策也對印度民主制度造成了很大的損害。
另一方面,印度也忽略了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決心與能力。近年來,中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不言而喻。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計劃單獨成立“中國任務中心”,這既是一種挑釁,也是一種“重視”。這種“重視”的背後,是中國在面對爭議問題時的堅決態度。在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國穩定發展,是去年全球唯一實現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同時,還承受着來自美國及其部分盟友的戰略打壓。中國希望與印度發展穩定、良好的雙邊關係,正如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所説,“共同維護邊境地區和平安寧,防止涉邊事件反覆發生”,但如果印度不顧中國底線,中國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