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最近,一個生僻的詞彙“ICO”,突然在資本市場上變得炙手可熱,不僅有薛蠻子、李笑來等名人為其站台,ICO動輒十倍甚至百倍的收益神話,也讓不少人夢想一夜暴富。ICO是什麼,它是發財的終南捷徑,還是一場財富騙局?…[詳細]
要點速讀
1
如果ICO項目失敗,項目發行的代幣成了垃圾幣,投資者會血本無歸。
2
ICO交易平台上的坐莊和價格操控,比傳統金融市場更加肆無忌憚。
3
ICO項目背後的技術有價值,不代表ICO項目有投資價值
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縮寫,意為初始代幣發行,對應股票市場中IPO(首次公開募股)的概念。只不過它發行的不是證券,而是加密數字貨幣。一般而言,一個完整的ICO項目需要3個步驟:
1、一家公司或團體表示自己計劃或正在研究區塊鏈技術,同時在公有鏈上內置可轉讓流通的代幣(加密數字貨幣,與比特幣類似);
2、投資者以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換取代幣,以此作為其權益憑證;
3、項目發行的代幣登上交易平台,投資人進行買賣(這是製造暴富神話的關鍵一步)。
代幣是否有價值,取決於其背後的區塊鏈技術是否有價值。這裏先強行科普一下區塊鏈技術。維基百科對其定義是:基於去中心化的對等網絡,用開源軟件把密碼學原理、時序數據和共識機制相結合,來保障分佈式數據庫中各節點的連貫和持續,使信息能即時驗證、可追溯、但難以篡改和無法屏蔽,從而創造了一套隱私、高效、安全的共享價值體系。
説人話――它就是利用計算機程序記錄全網所有交易信息的“公開大賬本”。比如你從市場上買了一個比特幣(典型的區塊鏈貨幣),千萬台電腦都會記錄你收到了一個比特幣。這樣的數據記錄非常安全,因為除非所有的電腦都完蛋,不然數據不會丟失,也不會出錯。
區塊鏈工作原理示意圖
從這個角度看,區塊鏈技術是有價值的:它可作為可靠的數據庫來記錄各種信息,也是存儲永久性記錄的理想解決方案,還能解決多點信息交互過程中的信任問題。
然而,區塊鏈技術有價值,並不代表所有的ICO項目都有投資價值。據業內人士介紹,過去的ICO,企業需要自行建一條公鏈,而寫一條公鏈的代碼需要幾個月的籌備,而現在以太坊(一家美國公司)提供了更好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只要寫一個智能合約,企業就可以發行自己的的代幣,而且迅速進入流通。很多企業盲目製造無用代幣,只是為了融資圈錢,如一些美容、社交、白酒、競技等“奇葩”ICO項目也開始發行代幣。
更重要的是,區塊鏈技術雖然有應用前景,但仍需解決網絡安全和區塊容量等諸多問題,能否成功應用有待驗證,即使投資良心企業推出的ICO項目,短期內也難有多少收益。如果項目失敗,代幣成了垃圾幣,投資者更會血本無歸。
ICO的最大問題,是將普羅大眾捲入其中
ICO項目早已有之。據騰訊財經報道,ICO最初起源於區塊鏈極客圈子,一些無法獲得創業投資的創業者,就在圈子內發佈項目白皮書,感興趣的投資者支付如比特幣、以太坊等數字貨幣予以支持。投資者獲得創業項目中對應的服務,創業者解決了項目啓動所需資金問題。
如果ICO僅僅侷限在小圈子內,確實沒有監管的必要。然而,現在的ICO項目卻把目標瞄準了普羅大眾。ICO和IPO僅有一字之差,但意義完全不同。一般來説,創業公司要經過艱難的打拼,在行業內站穩腳跟後,再通過嚴格審計和監管部門篩選,才可能成功上市。
然而,ICO卻處於監管的真空地帶,這意味着ICO項目無須審批、無需成本,創業者隨便建個網站,發個項目白皮書,弄一張PPT,有的甚至連PPT都沒有,就可以發行代幣融資,這些代幣進入交易平台後,可以直接賣給任何人,這就把大量的普通投資者捲入其中。
吸引普通人蔘與,需要賺錢效應。ICO項目恰在此時開始製造暴富神話。在目睹小蟻幣、量子鏈等傳奇ICO項目上百倍的漲幅後,喊着“錯過了比特幣,不能再錯過ICO”的投資者立刻蜂擁而至,其中不乏一些大爺大媽。
ICO融資金額和參與人次的時間走勢。圖片來源: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台發佈的《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
與此同時,ICO項目的數量也在快速增加。2017年上半年,國內已完成的ICO項目共計65個,累計融資規模摺合人民幣總計26.16億元,累計參與人次達10.5萬,而在2017年之前ICO項目僅有5個。
ICO項目上線情況走勢,圖片來源: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台發佈的《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
急忙上車的普通人,很可能淪為被收割的“韭菜”
在傳統金融交易中,一個防範風險的重要步驟是對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做評估,進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這是因為面對種類繁多的現代金融衍生品,普通投資者根本無法分辨其中的風險,進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可以保護普通投資者的權益。
然而,處在“西部荒野”的ICO項目既無監管,又無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自然成為莊家收割散户的天堂。“內幕交易”“聯合坐莊”“操縱價格”等傳統金融市場上操縱股價的手段,都出現在了ICO項目的交易平台上。
與股市坐莊相比,ICO項目無論是坐莊,還是操縱價格都更容易。有業內人士透露,由於新上的代幣市值低,可能只要幾百萬便能成功做莊,“賺錢的都是莊家,其他投資人只是‘運氣’。”
據《財經網》報道,有的ICO項目會把所有的投資者圈在多個社交媒體羣裏,不同的微信羣設定不同的交易價格,統一發號施令,要求什麼時候購買,購買多少數量,直到以多少價格賣給第二批參與的投資者。
除了被莊家收割,普通人還可能買到騙子幣(scamcoin)――隨着ICO的不斷髮展,投資者不可能深入瞭解每個ICO背後的可行性,這就給了“騙子團隊”表演的舞台――一位業內人士總結了一個ICO騙子團隊的標配:幾個中國的程序員+幾個老外程序員+一個數字貨幣圈子大佬站隊+一個挖礦的老闆+一個出身於P2P的市場營銷人員。他們出具的白皮書中沒有明確寫明資金的監管方式,自己要在什麼階段推出什麼成果。
由於沒有監管,這些莊家收割散户的成本幾近於零。
被稱為幣圈教父的李笑來發布的ICO項目PressOne,沒有白皮書,僅在官網有幾百字的介紹,卻要融資2億美元
對ICO不僅要強力監管,還要給一些騙子更深刻的教訓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並非所有的融資行為都需要監管。如果創業者的融資對象是家人(family)、友人(friend)和傻人(fool),即通常所説的“3F”,這樣的融資不需要什麼監管;創業投資機構在投資過程中,有專業的管理人員選擇投資方向,輔助目標公司運營,投資100個初創企業,有一個成功即可獲得豐厚的回報,這樣的融資也不需要國家過多介入。
然而,目前的ICO項目的融資對象變成普通人,尤其是大量代幣平台出現以後,監管部門理應及時出手。值得慶幸的是,8月18日,針對ICO的更高級別監管會議在央行召開,證監會、銀監會、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等多個部門參與其中,據知情人士透露,醖釀的可行性方案包括:控制ICO規模,加強信息披露,監督募集的數字貨幣,發佈投資風險警告書等。此外,如果發現大的風險,監管甚至會暫停所有ICO行為並加以整頓。
8月30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了《關於防範各類以ICO名義吸收投資相關風險的提示》,明確提醒投資者,以ICO名義從事融資活動,相關金融活動未取得任何許可,其中涉嫌詐騙、非法證券、非法集資等行為。廣大投資者應保持清醒,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
對ICO項目加強監管並非中國獨有。7月27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出台的相關細則將證券屬性的ICO項目納入監管;8月10日,新加坡商業事務部和金融管理局發佈公告,提醒投資者應注意ICO等涉及到數字代幣投資項目的潛在風險。
除了加強監管和進行風險提示,相關部門還有工作可做。ICO的支持者們認為,ICO籌集的虛擬貨幣非“資金”而是“商品”,因此ICO的募集與非法集資不相干。不過,在法律界以及金融界,不少專家都認為ICO模式可能觸及非法集資紅線,如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愛君教授表示,應當根據金融活動的實質來判斷是否“吸收資金”。投入現金或法定貨幣並非“出資”的唯一形式。“資金”代表着交換價值。ICO募集到的雖然是虛擬資產,但實質上是募集了可用法定貨幣表示的、可以迅速兑換為法定貨幣的資金。
如果這個問題暫時沒有定論,也不妨礙相關部門對ICO項目逐個評估――一些ICO項目支持的融資幣種不僅有數字貨幣,還有人民幣,是否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一些純靠商業模式創新,沒有實質技術含量,卻承諾高額回報的ICO項目,是否涉嫌傳銷詐騙?一旦查實,司法機關應立即介入,讓騙子受到應得的懲罰。
該“疑似虛假宣傳的某全球區塊鏈峯會”,為2017年7月30日、31日舉行的2017紛智・全球區塊鏈峯會
北京市網貸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大剛曾表示,在國內清理整頓郵幣卡等交易市場之後,原有的莊家們紛紛轉戰到了現在ICO市場,繼續進行着莊散博弈。可見,很多時候光有監管還不夠,法律更不能缺位。否則,騙子們可以在一個市場收完韭菜後,從容地換個馬甲,用另一套説辭,去尋找下一片韭菜。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