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統盟主席紀欣向馬英九提三點建議:無欲則剛才能追求歷史定位

由 老巧雲 發佈於 綜合

過去20天,馬英九從“首戰即終戰”,到嚴詞指責蔡英文一味向美國傾斜,並揚棄“九二共識”,把台灣人民推上戰爭邊緣,兩岸若有衝突,台灣很可能會變成美國的“棄子”,火力全開,雖遭到“府院黨”全力批判,仍持續與蔡英文唇槍舌劍,至今餘波盪漾。

輿論説馬英九出手是起於對時局的憂心,也有媒體及網民猜測,馬英九是在為競選2021年國民黨主席暖身。兩岸究竟要發展成什麼樣的關係,是否終須一戰,本值得台灣社會廣泛討論。尤其,在國民黨高層連“九二共識”都表質疑,又忙着推動自己並不在行的“公投綁大選”、“修憲”的當下,馬英九以其位階頻頻示警,可望起到喚醒民眾的效果,也拉高了國民黨的話語權,確實值得讚賞。

不過,我們要善意地提醒馬英九,只有無欲則剛,才能“雖千萬人吾往矣”,也才能取得歷史定位。

不可否認,馬英九2008年就任後,台灣迎來了“三通”直航,兩岸關係也進入和平發展新局,但因馬堅持要當“全民總統”,始終貫徹“不統不獨不武”、“只經不政”政策,台灣偏獨的政治氛圍不僅未見改變,反而還日益增強。

2012年馬英九連任後公開表示,將在第二任追求歷史定位。這使得藍營及統派團體對他充滿期待,鄭重建議他開啓兩岸政治對話,也希望他能及早扭轉中學歷史課綱中的“分離史觀”,以期撥亂反正。結果四年下來,除了“習馬會”外,政治對話從未開啓,連“課綱微調”都因起步太晚,又承受不起“獨派”的強烈反彈,只落得功敗垂成。這一段歷史,相信馬英九點滴在心頭。

歷史不能改變,但誠如吳敦義所説,“馬英九年華正盛,可以為人民、為兩岸繼續努力”,只是過去四年多來,國際及兩岸形勢確實發生了重大變化,馬英九若想有所表現,應有以下幾點認知。

其一,馬英九“執政”時的“和陸親美”策略,不再適用於今日。美國為遏制中國大打“台灣牌”,甚至在台海問題上火上澆油,台灣恐難“親美”又“和陸”,如果二者不能兼得,應該如何取捨,考驗着馬英九的智慧。

其二,馬在位時所採取的“擱置主權爭議”,現已行不通。“九二共識”雖不等同“一國兩制”,但它確實是“一箇中國”+“共謀統一”。有關此點,馬英九比任何人都清楚,兩岸同屬一箇中國、謀求國家統一,具有“憲法”法源,而兩岸想要和平,就得展開平等協商、共議統一。我們建議,馬英九應帶領國民黨作為兩岸民主協商的領頭羊,為台灣人民謀福利,也為國民黨創造重返“執政”機會。

其三,蔡英文繼續“裝睡叫不醒”的可能性極大,馬英九恐怕現在就得想辦法,先説服黨內同志及藍營選民,再喚醒廣大台灣人民,對“執政”當局發出“要和平、反戰爭”的怒吼,逼使蔡“政府”停止挑釁行徑,並設法改善兩岸關係。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馬英九加油!

本文作者紀欣

統一聯盟黨主席、《觀察》雜誌發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