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近期車圈中的重磅話題,無疑非成都車展莫屬。誠然,作為汽車行業的風向標,車展憑藉自帶熱搜的體質,不僅成為車企爭相“亮肌肉”的最好舞台,還為車主買車、聊車提供重要參考,影響力有目共睹。尤其是在今年特殊背景下,成都車展先於北京車展舉行,其意義不言而喻。
從參展規模來看,今年的成都車展共有120餘家國內外知名品牌、超1500輛車型參展,足以令媒體、車主大飽眼福。但是,與以上數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造車新勢力僅有5家車企參與展覽,相較於2019年出現了進一步“縮水”。
毫無疑問,數字不會騙人。去年的補貼退坡,淘汰掉一批“補貼度日”的車企,而今年的疫情衝擊,又令不少競爭力孱弱的車企退出遊戲。那麼,如今造車新勢力的發展如何,又有哪些車企有望笑到最後?前不久,乘聯會公佈的造車新勢力1-6月份銷量排名,便能很好地回答這一問題。
競爭加劇,危機前所未有
如果説疫情對國內汽車行業造成“重創”的話,那新能源汽車行業無疑則受到了“內傷”,無論是從進一步回暖的6月份,還是上半年銷量來看,均暴露出這一不爭的事實。
6月份乘聯會數據顯示,轎車、SUV、MPV市場的銷量分別為80.0萬輛、77.2萬輛及8.9萬輛,同比變化分別為-9.6%、+1.9%、-26.7%。可見,除了MPV市場仍有1/4左右的跌幅以外,轎車及SUV市場在體量以及回暖速度上,基本達到與同期相當的水平。
相較而言,6月新能源市場的銷量僅為8.3萬輛,同比下降為38.8%,發展勢頭明顯弱於其他各細分市場。客觀來講,除了疫情影響車主購車熱情以外,油價下跌、交付緩慢、Model 3入侵等因素也會影響車主的購車選擇,然而,在疫情過後的“紅利期”中,造車新勢力回暖緩慢的狀態,難免令人捏了一把汗。
如果將視線放到整個上半年中,這種劣勢將更加明顯。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1-6月份累計銷量為31.3萬輛,同比減少44.0%,下滑幅度同樣超過其他三個細分市場分別為-25.3%、-16.5%、-38.5%。與此同時,排名前十的造車新勢力銷量總和為45795輛,僅佔到整個新能源市場的14%左右,進一步暴露了造車新勢力的窘境。
總結來説,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整體表現不佳,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而隨着市場的縮小,造車新勢力的銷量受到了重大沖擊。此外,隨着上半年有關欠薪、停產等消息的頻頻爆出,造車新勢力的整體發展增添了一絲陰霾。“比起賺錢,活下來更重要”,這句網友對於2020年目標的調侃,同樣也是造車新勢力現狀的真實寫照。
兩極分化,依然不容懈怠
自2014年造車新勢力大量湧現至今,已經過去了6個年頭,而在這段不長不短的時間內,各大造車新勢力先後推出量產車型,其產品也受到了市場的檢驗。毫無疑問,相較於車企的PPT,如今的銷量情況更能説明一切。
從銷量排名中能看到,作為少有主攻中高端市場的自主品牌,蔚來汽車雖説入手門檻比較高,但仍以14169輛的成績穩居榜首,6月銷量3740的成績,與第二名拉開了巨大差距。與此同時,理想汽車作為交付較晚的品牌,成為造車新勢力中的“黑馬”,上半年銷量近萬輛的成績,令人刮目相看。此外,威馬、哪吒、小鵬同樣擠進前五名,單月銷量上千、1-6月銷量超4000台的成績,同樣是可圈可點。
不過,從第六名開始,造車新勢力銷量榜便出現了“斷層”。雖説零跑汽車位列第六,但已經與小鵬汽車拉開了2000餘台的差距;對於位列第八、九名的品牌而言,上半年銷量僅為三位數。不得不説,僅從排行榜前十名的車企來看,不同品牌便出現了巨大懸殊,形成兩極分化局面,而未上榜的造車新勢力,顯然更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當然,如果非要為造車新勢力銷量不景氣找一個“客觀原因”的話,那特斯拉的強勢入侵便不得不提。從上半年銷量來看,雖説僅有一款國產車型,但Model 3憑藉着過硬實力與產品優勢,令特斯拉上半年累計銷量達45754輛,基本相當於上榜的十家車企銷量總和。可見,與其抱怨市場不景氣,如何提升產品競爭力,顯得更為重要。
結語:實話實説,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冠以“造車新勢力”的車型都處於“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位於榜首的十款車型銷量總和,甚至還不及軒逸頂峯時期單月銷量高,難免頗為諷刺。造車新勢力想要真正與傳統燃油車企同台競技,依舊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從另一方面來看,諸如海馬、眾泰等曾年銷數十萬輛的傳統燃油車企,如今已岌岌可危,而造車新勢力上半年普遍三、四位數的成績,無疑距盈利、甚至説是“活下去”有着較遠距離。特別是在“強者不強,弱者更弱”的局面下,造車新勢力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其是否還能挺得住?如今成為不得不慎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