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迎來“新危機”,所有印度民眾生活都將改變?
編輯:化蝶
印度是南亞最大的國家,14億人口和廣闊的平原,可耕作面積遠超中國。
印度農業水平差印度的糧食總產量是中國的一半,卻是糧食出口大國。一方面是印度飲食習慣簡單,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麥,肉類主要是雞肉,不需要消耗糧食去餵養肉類動物。另一方面是印度有1/3人口處於温飽線以下,需要過緊衣縮食的貧窮生活,還得出售部分糧食以換取其他生活用品。
從國家方面講,印度政府對農業投入不足,特別是現代農業需要的化肥和農藥,印度生產能力過低,大多依賴進口,高昂的價格農民無力承受,因此印度的糧食產量非常低。還有就是印度存在地主階層,兼併了大量農民的土地,他們每年有大批糧食用於出口。
印度淡水危機今年夏天,印度迎來疫情之外的“新危機”,常年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乾旱導致了印度的淡水危機。印度是個鬆散的聯邦國家,印度政府對下屬聯邦缺乏有效管理機制,加上印度政府歷來不重視農業基礎建設,工業水平又極其低下,不僅化肥和農藥產出極低,與農業關係最為密切的水利設施尤其缺乏,水庫這種設施在印度稀缺。
印度農民在耕作中只能就地使用地下水,沒有系統的規劃致使地下水濫用。而且印度多種植水稻,對水資源需求極大,這種惡性循環使得印度農業面臨嚴重的危機。
對此印度政府的措施是要求農民改種其他需求水資源少的經濟作物,比如玉米和小米。這將改變絕大多數印度農民的種植習慣,這些經濟作物沒有市場保障,不像水稻一樣有固定收購價格。一旦這個措施推廣,所有印度民眾的生活都將改變。
之前印度為了實現糧食自給自足,對種植水稻和小麥給予了大量水電、化肥、農藥補貼,幾十年裏印度已經習慣了這一生產鏈條,這個措施會改變印度所有產業的現狀,印度人民要改變長久以來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