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叫的狗不咬人:莫迪對華放狠話並非求戰,印度或想達到3個目的
莫迪跑到前線附近對華髮表無厘頭的強硬講話,就像寶萊塢的電影,本來劇情進展比較正常,突然就“咣噹咣噹”來了一段莫名其妙的尬舞。
必須澄清的是,不要以為印方“笨”,不要以為印方“無腦”,更不要以為印方不清楚力量對比。如果説一開始是印軍擅自採取挑釁行動而新德里直到事發之後才知情的話,那麼接下來新德里就在順勢利用這次事件,而非什麼“誤判”。
首先要清點一下印方手裏的牌:
1、西方掌控了國際輿論的主導權,基本都不辨是非,故意替印度説話。最近看了西方的報道,基本都是重複印度的觀點,把擴張成性的印度當成“受害者”。
2、一些西方國家直接支持印度。譬如毫無節操的法國方面,為了錢、為了訂單可以非常噁心地“歌頌”印度那些侵略別國的軍人。當然,套用郭德綱的話來説,印度那些侵略者有一部分已經被打進了盒裏。至於美日等,則公開為印度站台。總之,不用花一毛錢就能哄印度開心的事,西方很樂意幹。
3、印度正在利用這次機會,試圖把龐大的市場當成籌碼。從印度現在抵制我國商品和APP事件就能看出,如果印度還能容忍西方佔據本國市場,那麼新德里連市場都不會給我們。一切都是利用而已。只不過莫迪的耐心還是差了點,畢竟印度從來都不會韜光養晦,收網太早,暴露了本意。而這未嘗不是件好事。
這幾張牌其實都已經打了出來,至於效果,尚有待觀察。其實印度用這些牌也要付出代價,因為掀起抵制風潮,讓很多印度人和相關產業也叫苦連天。新德里方面能夠堅持多久也是個疑問。
至於印度重兵壓境,反而並不太重要。印方也清楚雙方軍力的差距,如果敢打早就動手了,不會磨蹭到現在。
而印方的軍火大采購,也可以看做是一場秀。在7月3日的原創文章《印度還來勁了?莫迪在前線對華髮表強硬講話,印軍採購550枚導彈》裏已經提到,印度的採購主要還是針對缺編、缺少彈藥等情況。2017年那次更加離譜,印度撤軍之後,又自我感覺良好,直接取消了從以色列訂購大批導彈的訂單,美其名曰要“國產化”。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既不敢打第一槍,莫迪還不惜冒着作秀被戳穿的風險進行“表演”,那麼應該就是另有所求。
“海外志略”認為,印度採取這些手段,其實是在試探,試探鄰國為了穩定邊界形勢而願意付出多少價碼,更是試探鄰國的戰略定力。
不能懷疑莫迪的雄心壯志。一些文章一味貶低印度是不對的,能夠混到文明古國的位置,必有所長。莫迪是印度這些年來少有的強人,在乎的也不是什麼蠅頭小利。畢竟現在印度也算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了,而且有可能在20年內超過日本成為第三大,不是當初的吳下阿蒙了。
莫迪想交換的東西或許有這些:
一、要求把印度當成一個真正的大國。最重要的就是支持印度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除此之外,恐怕還有要求承認印度在南亞和印度洋擁有特殊權利等。
二、要求支持“印度製造”戰略,向印度轉移產業和技術,為印度培養急需的人才,把供應鏈向印度敞開等等。
三、要求按照印度的想法劃分邊界。而印度早就已經立法,將不屬於印度的大片土地都蠻不講理地定為印度的領土。
這些都是印度這麼多年來夢寐以求的。哪怕只是實現了其中一件,莫迪恐怕都能成為印度史上的“英雄”。
印度想要的東西,莫迪不會明説,因為説了既沒意思,又失了主動權。印方其實就在用這種襲擾策略,妄圖迫使我方進行讓步。
我們遇上印度,如同正正經經過日子的好人家,卻攤上一個沒皮沒臉的鄰居。這個鄰居沒啥大本事,只會欺負更弱小的鄰居,還會勾結村口綽號為“沒理賤”的惡霸,狐假虎威,扯虎皮拉大旗。
對這種混混,打吧,髒了手,也算不上什麼榮耀,不打吧,又很煩。頗像夏天睡覺時總有一隻蚊子嗡嗡嗡,可又總是沒法一擊斃命。
近來看到不少所謂的“專家”叫囂全面開戰,徹底清除隱患之類的,獲得了很多廉價且無知的叫好。這麼做確實很解氣,問題是,如果能這麼做,根本不用等“專家”支招,早就已經“生擒吐谷渾”。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印度若要戰,我便戰。領土問題沒有任何妥協和商談的餘地。但目前對我方最為有利的就是先維持在邊界的現狀,保持穩定。因為當下無法維持現狀的,其實是東南方向的問題。
當然對印度也不能做出什麼妥協,因為印度永遠不會滿足。在此期間,真正要做到的是:絕不能幫助印度提升“內功”。這一點反而要學習西方。西方(包括俄羅斯在內),對印度是“授魚而非授漁”,因此印度在西方長期的“關愛”下,不僅沒能完成工業化,而且僅有的成就還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不要對印度抱有幻想,所謂“龍象共舞”不可能出現。未來更大的可能是“你過你的,我過我的”。根源就在於印度還是一個“非正常國家”,行為具有不可預測性,無法與之交心。至於當下的問題如何解決,脱離接觸只是第一步,緊張形勢還會繼續下去。需要摸索新的“治印”策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