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萊人口僅42萬,作為鄰國馬來西亞為何沒將其吞併?

亞洲眾多國家中,文萊的面積排在倒數第五位,約等於0.58萬平方千米,是名副其實的小國家。文萊古稱渤泥。1888年淪為英國保護國,1941年被日本佔領,1946年英國恢復對文萊控制。 文萊是個以原油和天然氣為主要經濟支柱的國家,佔整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50%。在東南亞,石油儲量和產量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居第2位。2018年人均GDP為31628美元美元,位居世界第26位, 遠遠高於亞洲絕大部分國家。但是它的鄰居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卻不算太好,人均GDP只有11000美元左右。那麼馬來西亞國為什麼不把文萊給吞併了呢?

其實我們翻開歷史就能找到答案,文萊是東南亞加里曼丹島北部的一個小國,被馬來西亞三面包圍。別看文萊現在只是個彈丸之地,但文萊可是歷史悠久,甚至鼎盛時期差點統一了加里曼丹島。隨着歐洲大航海運動開始後,文萊遭到了西方列強的入侵,先後有多個國家佔領了這個地方,最終在1888年,根據《英國文萊條約》文萊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1945年9月,英國人捲土重來,文萊又被置於英國的軍事管制之下。1946年7月,英軍將政權移交給民政當局。其後,經濟恢復迅速,石油產量逐年增長。與此同時,民族民主運動也逐漸興起。20世紀50年代後半期,文萊出現第一批政黨,最早成立的是人民黨。在民族民主運動壓力下,英國被迫同意於1959年頒佈憲法,撤銷駐紮官,實行部分內部自治和行政改革,建立地方議會和立法會議,1978年,文萊國王赴倫敦就主權獨立問題同英國政府談判,並締結了友好合作條約。條約規定,英國須於1984年1月1日放棄其掌握的文萊外交和國防權力、宣佈文萊完全獨立。

作為鄰國的馬來西亞和文萊相似之處在於,馬來西亞統治者的最高領導層由柔佛、彭亨、雪蘭莪、森美蘭、霹靂州、登嘉樓、吉蘭丹、吉打、玻璃市9個州的世襲王室最高領導者,以及馬六甲、檳城、砂拉越、沙巴4個州的州元首組成,説白了他們的各地方和文萊一樣也是一個個‘小王國’,文萊只不過比較特殊沒有加入馬來西亞。1984年1月1日,文萊國王抓住歷史機遇,宣佈立即建國,並組成內閣。1984年1月7日,文萊正式加入東南亞國家聯盟,9月加入聯合國,成為第159個會員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99 字。

轉載請註明: 文萊人口僅42萬,作為鄰國馬來西亞為何沒將其吞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