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戰無為”:第72集團軍某旅抗洪官兵感受“變”與“不變”
新華社合肥7月18日電(記者劉小紅、汪海月)7月16日,安徽省無為市劉渡鎮某處民房前,運送泥土的機械車不斷轟隆而過;屋後,戰士劉素飛和戰友把運來的泥土迅速裝入沙袋構築子堤,阻擋不斷上漲的江水。
對劉素飛來説,這樣的場景再熟悉不過。4年前,他所在的第72集團軍某旅在無為市奮戰近20天,抗洪搶險。4年後,他們聞“汛”而動,再次來到無為市——這座處在長江和巢湖“夾擊”之中的江邊之城。
“由於長江主幹流水位持續走高,13日下午我們400多人趕赴無為市,兵分四路在沿江四鎮抗洪搶險。”二營營長付海説。
這些日子,官兵們在無為長江大堤的外護圩上加築子堤,沿着堤防固定滑坡、排除滲漏、圍堵管湧,再次和洪水進行日以繼夜的戰鬥。
“變”,是社會經濟發展變化大,抗洪搶險難題少了。
在官兵眼裏,4年後再返無為市,面對同樣兇險的洪水,設備更加先進,防洪通道更加通暢。“無論是機械設備還是物資保障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官兵們説。
“如今的路況更好,挖掘機可以抵近大壩,將運來的沙袋抬升到大堤上,減少了人力肩扛背上壩。同時投入了更多機械設備挖取運送沙土,提高了加築堤防的效率,更減少了體力消耗。”劉素飛説,地方政府還給封堵管湧的隊伍搭配了技術員,給予技術指導。
據無為市姚溝鎮黨委書記汪平所介紹,2016年後,當地對防汛通道進行優先修繕,保證搶險的物資能順利送到。“總結了2016年抗洪經驗,我們不希望戰士再打疲勞戰。”汪平所説。
在官兵眼裏,再到無為市,這裏發展變化很大,馬路更寬,綠化更好,高樓更多。“這也讓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身系羣眾安危,我們抗洪絲毫不敢懈怠。”劉素飛説。
“不變”,是軍愛民的感情不變,民擁軍的熱情不減。
前幾天,因為緊急搶險需要從一塊農田取沙土,而農田裏羣眾的玉米已經接近成熟。奮戰了一整天、剛從江堤上換班休息的該旅二營部分官兵,二話不説,突擊搶收玉米,減少羣眾損失。
17日早晨,該旅“許昌連”官兵看到一位老奶奶滑倒在自家門前,官兵們迅速送她就醫,又送回家。為防止再次滑倒,細心的官兵運來砂石,對她家門前的小路進行防滑處理。
搶險救災休息間隙,幫羣眾幹活,給孤寡老人送生活物資……眾多類似這樣的事,掰着指頭也數不完。
在防汛形勢最嚴峻的地方——無為市,市政府和羣眾更是視該旅官兵為親人。
官兵們救災體力消耗大,羣眾生怕親人們餓着,紛紛送來方便麪、麪包、香腸、餅乾等方便食品。
連續降雨,官兵們又大多抗洪涉水作業,衣服難幹,因緊急馳援,官兵攜帶衣物有限。羣眾“洞察秋毫”,送來了甩幹機、紫外線烘乾機、內衣、毛巾、晾衣架等生活物品,就連洗漱包、花露水也細心準備了。
遠方的親人回家了,讓他們再嚐嚐“家鄉”的特產。無為市工商聯和市建材傢俱行業協會聯合愛心人士、企業家劉勇,採購一批本地特產“無為板鴨”,送到所有抗洪官兵手中。“能為子弟兵做點事我感到十分自豪!”劉勇説。
“物已非,但人未變。不管是四年前還是四年後,無為市人民和官兵的情更深、誼更濃。”無為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紅琴説。
“我們剛到村子裏,就有村民送來家裏煮的雞蛋和自家菜園裏剛摘的青菜,還有小朋友用攢的零花錢買來糖果送給我們。”在姚渡鎮搶險的戰士唐超説,登記慰問品的清單上已經有了長長的名單,有的物品上還貼着慰問卡片。
“再回到這裏,我們能感受到百姓對我們真摯的感情,我們想為他們做點事,他們也想為我們做點事,這份初衷和情感一直未變。”旅政委解登春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