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蜂借勢造夢:氣象大數據背後有網紅IP大生意

如果説決定一家便利店壽命主要原因,除了選址,可能就是對天氣變化應對能力了。

俗話説,便利店是“看天吃飯”的行當,酸奶、麪包、盒飯等短保質期食品飲料佔據營收和利潤的絕對多數,如果忽視天氣變化導致滯銷甚至廢棄,損失顯而易見,核心品類經營能力的微小差距,在時間和門店規模的乘數效應下會被放大到天文數字。如果能提前投資氣象數據挖掘,甚至能打造出網紅IP產品,大概率能在天氣的變幻無常中搶得先機。

資料顯示,711便利店系統每天固定5次收集天氣動態信息,日本所有 711 門店都依賴店內的計算機聯機系統進行管理。中國便利蜂每天收集的天氣信息頻次和範圍更高,挖掘氣象大數據成為眼下便利店能否成功出圈的重要指標之一。

便利蜂借勢造夢:氣象大數據背後有網紅IP大生意

西方經濟學中有條德爾菲氣象定律:氣象投入與產出比為1:98,即企業在氣象信息上投資1元,便可以得到98元的回報。流通類商品銷售額的65%取決於天氣,天氣直接影響人的生理、心理,支配他們的消費行為。可見如果店主事先知道天氣走勢,在生產、採購、銷售計劃中考慮到氣象因素,趨利避害,不僅能避免損失,還可變成在競爭中的優勢。

眾所周知,便利店在春夏秋冬的訂貨策略大不同,此外忽冷忽熱的天氣也會影響選品節奏。比如夏天啤酒冷飲的訂貨量要增加,冬天則是關東煮、熱咖啡、暖寶寶賣得更好,下小雨要提前備傘,大雨則要多準備雨衣和拖鞋等等,天氣變化也會影響人們的飲食偏好。

值得一提的是,便利蜂發現氣象數據中和銷售額相關性最大的是温度,比如每年7、8月是全年銷售最好的月份,温度上升會帶動店內冷飲、熱餐、小吃、啤酒等品類需求快速增長。氣温每升高1℃,門店日銷售額會提升3%-5%。

便利蜂借勢造夢:氣象大數據背後有網紅IP大生意

此外,同樣的天氣狀況對不同門店影響也不盡相同。比如下雨、颳大風時,門店要降低遠距離顧客到店的預期,但近距離顧客到店的概率卻會增加。如果在暴雨天,馬路邊的門店要減少鮮食訂貨,但位於寫字樓和社區內部的門店卻要增加訂貨。

便利蜂之所以對氣象大數據如此頂真,源於其幾乎所有決策都由數據和算法確定,中央大腦形成各種業務決策,作為執行依據,業務鏈條上的所有人員只需要按照軟件提示的策略執行。通過對生產、物流、門店和消費者在內的全鏈路數字化,降低便利店日常經營決策中人的不確定因素,實現“系統管店”。

資料顯示,為了管理全國範圍內的1500多家門店運營,便利蜂中央系統每天實時抓取19個城市未來15天的氣象數據和同期歷史數據,包括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風力、濕度、降雨降雪概率、空氣質量等多個維度,顆粒度最小細分到小時級,這比7-11每天收集5次天氣信息頻次和範圍還要高。

便利蜂借勢造夢:氣象大數據背後有網紅IP大生意

這些海量氣象數據可能會被歸納合並,如氣温、是否降雨降雪、風力等可以組合成適宜出行指數。連同其他變量共同輸入系統,便利蜂系統再根據模型計算的結果向全國1500多家門店下達經營指令,構成了便利蜂對天氣大數據算法的超前把控,進而選擇更適宜時令的商品。

比如夏天高温消費者喜歡酸爽,便利蜂賣金湯魚片、雞絲涼麪;冬天嗜辣,主打菜就換成香辣魚塊、什錦冒菜。在每款菜中,便利蜂都會設定酸、辣、甜、鹹等量化指標,研發人員則根據未來的天氣變化來調整含糖量、含鹽量和辣度等指標。除此精細化的天氣選品,也可以得出為什麼現在很多網紅品入住便利蜂,

對便利蜂來説,藉助氣象大數據可以通過分析不同氣象條件下消費者購買偏好,結合精細化站點及格點預報,提供銷售預測、廣告營銷等商品氣象服務,除了實現降本增效,再加上便利店是城市生活方式的縮影,很容易成為文娛產品與用户對話交流的第三空間,結合沉澱氣象大數據,後續推出更多網紅IP營銷算水到渠成。(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0 字。

轉載請註明: 便利蜂借勢造夢:氣象大數據背後有網紅IP大生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