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PPBS制度的背後:頻頻出事的核武器與有限戰爭理論的發展

1958 年 2 月 4 日下午,兩架 B-47 轟炸機從佛羅里達州的霍姆斯戴德基地起飛,執行一項高強度的訓練項目,在這場訓練中,這兩架B-47需要從南向北貫穿全美,而且還要完成空中加油、高空突防、模擬轟炸等項目,為了更好地模擬實戰,美國空軍還指派了其他空軍單位的戰鬥機扮演假想敵對這兩架B-47轟炸機進行攔截。
B-47
美軍PPBS制度的背後:頻頻出事的核武器與有限戰爭理論的發展
冷戰期間,轟炸機掛載核彈飛行是非常常見的事情,飛行員們面對這種訓練早已司空見慣,因此霍華德.瑞科森(Howard Richardson)機組所駕駛的B-47上,掛載了一枚貨真價實的馬克 15 型氫彈,這枚氫彈的編號為47782,它的爆炸當量為360萬噸TNT,是在長崎爆炸的原子彈威力的180倍,這成為了這起事故的隱患。
馬克 15 型氫彈
美軍PPBS制度的背後:頻頻出事的核武器與有限戰爭理論的發展
2月4日夜間,負責扮演蘇聯截擊機的、從南卡羅來納州查里斯頓基地起飛的F-86戰機開始對這兩架B-47展開模擬攔截,然而由於機載雷達的錐形偵測範圍太小,這架戰機只發現了一架B-47。隨後,這架F-86戰機的飛行員按照攔截流程,依靠機載雷達飛到了一架B-47轟炸機的6點鐘方位上,並試圖做出攻擊滾筒機動發出警告,結果在做滾筒機動時,撞上了霍華德.瑞科森機組所駕駛的B-47。
霍華德.瑞科森機組
美軍PPBS制度的背後:頻頻出事的核武器與有限戰爭理論的發展
自己畫的草圖:綠圈內的是被發現的B-47,紅圈內的是霍華德.瑞科森駕駛的B-47,藍色為扮演假想敵的F-86
劇烈的撞擊,折斷了這架F-86戰機的左側機翼,飛行員趁着飛機還未進入劇烈的螺旋狀態前,搶先拉下了彈射座椅的操縱桿,啓動了緊急彈射跳傘系統。經過了漫長的下降過程後,這名飛行員安全落地並被農户所發現,脱離了危險,但是那架受到撞擊的B-47就不像他們這麼好運了。
美軍PPBS制度的背後:頻頻出事的核武器與有限戰爭理論的發展
B-47上的霍華德.瑞科森機組發現,他們的B-47右側發動機處的機翼已經被撞折,好在被撞折的機翼沒有分離出去,他們還能勉強控制這架飛機。但是,右側機翼上的發動機已經起火,他們不僅失去了右側發動機的動力,還難以讓飛機保持配平狀態,好在起落架沒有受損,可以選擇合適的場地進降落。
隨後,機長霍華德.瑞科森向地面彙報了自己的情況,請求就近尋找機場進行緊急降落,結果距離最近的空軍基地塔台卻拒絕了霍華德.瑞科森的緊急降落要求,給出的説法是“跑道狀況不佳,強行降落極易造成機毀人亡和氫彈爆炸的災難性後果。”言外之意就是,他們不敢讓這架掛載着氫彈且嚴重受損的飛機在他們的機場中降落。
美軍PPBS制度的背後:頻頻出事的核武器與有限戰爭理論的發展
美軍很多小型機場,都是用馬斯頓板搭建的
得知這個消息後,霍華德.瑞科森萬念俱灰,迅速向戰略空軍司令部彙報了情況,要求後者迅速為其制定應急方案。戰略空軍司令部也不敢耽怠此事,要求霍華德.瑞科森將氫彈至少扔到海岸線 30 公里以外後才能調回頭來找地方降落。如此一來,霍華德.瑞科森機組只好硬着頭皮向東飛。
美軍PPBS制度的背後:頻頻出事的核武器與有限戰爭理論的發展
丟失核彈的大致區域,薩凡納是美國東南沿海城鎮
當霍華德.瑞科森機組飛行到薩凡納(Savannah)東部海岸線20公里外時,他已經顧不上那麼多了,將那枚氫彈投下了飛機,隨後指揮機組人員操作飛機飛向薩凡納西部的那個曾拒絕他們掛彈降落的軍用機場。緊急降落的過程也不太順利,巨大的空氣阻力幾乎讓那勉強連接在一起的右翼斷裂。好在霍華德.瑞科森是個老練的飛行員,他命令副駕駛提前打開了減速傘,才讓這架B-47戰機安全落地。
然而,在他們想要慶祝自己安全落地時,他們突然想起,那枚被他們投下的氫彈來——當時因為情況緊急,他們沒有標記投彈地點。也就是説,這枚氫彈丟失在了薩凡納海岸線東部20公里外的某片海域中。隨後地勤也報告稱,這枚氫彈上並未安裝引信。確保這枚氫彈不會爆炸後,美軍開始組織人力搜索這枚被丟到海里的氫彈。
美軍PPBS制度的背後:頻頻出事的核武器與有限戰爭理論的發展
冷戰期間的防化部隊,蓋革計數器尺寸很大
由於這枚氫彈未被引爆,其內部的鈈原料一直保持着低於臨界質量的狀態,因此無法使用改革計數器 等設備按圖索驥,只能組織人力像漁民捕魚那樣在那片海域中搜索。多輪拉網式的搜索結束後,美軍認為這枚未被引爆的、沒有發生泄露的、沉入海底的氫彈他們再也找不到了。就在這枚氫彈的搜索行動進行到尾聲時,不遠處的南卡羅來納州又發生了一起遺失核武器的事故,於是美軍又開始組織人員對第二件遺失的核武器展開了搜索,搜索編號為47782的氫彈的行動至此不了了之。
值得注意的是,丟失了核彈後,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按照規定,發出了斷箭(Broken Arrow)信號。斷箭是美軍用於評估核事故等級的術語,代表核武發生事故,但不會引發核大戰。這已經是比較嚴重的核事故了,在它等級之上還有核閃(NucFlash,意為核武器可能會引爆,並有可能會引發核大戰)和空箭筒 (Empty Quiver,意為核武器遭到盜竊或搶劫)等。幾十天內連續發生了兩起嚴重的核事故,嚴重挑撥着美國高層在冷戰時期緊繃着的神經,因此在這段核事故頻發的時間裏,美國高層的政客中有些理性的人產生了“有限戰爭”的想法。
美軍PPBS制度的背後:頻頻出事的核武器與有限戰爭理論的發展
麥克納馬拉
“有限戰爭”理論與艾森豪威爾時代“大規模核報復”理論背道而馳,認為“大規模核報復”除了增加爆發核戰爭和核災難的幾率外,還會為美國的財政添上沉重的負擔。經過計算了效費比後,1961年上任的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Robert Strange McNamara)決定開始削減核預算,並將省下的開支用於發展常規武裝力量——不管在核武開發上投入多少預算,都改變不了在核大戰中與蘇聯共赴石器時代的結果,所以不如把經費用到常規武裝力量的發展上,這樣就可以應對各處的低烈度衝突了。
美軍PPBS制度的背後:頻頻出事的核武器與有限戰爭理論的發展
美國國防部對PPBS制度的解釋
麥克納馬拉開始運用他的商業天賦,對美軍內部進行改革,其改革的重點方向為削減核開支、剔除各軍種之間高度重合項目,除此之外還引進了PPBS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計劃項目預算制,簡單來説就是根據效費比去評判一個項目是否值得去發展)。
美軍PPBS制度的背後:頻頻出事的核武器與有限戰爭理論的發展
《時代週刊》中的圖片:F-4在越南大殺四方
在肯尼迪總統的推動下,麥克納馬拉的改革很快就收到了成效,不僅削減了核開支,還推動了通用武器的發展(F-4“鬼怪”、A-7“海盜Ⅱ”等),除此之外,PPBS制度也得到了良好的驗證,美軍大部分項目都需要通過PPBS標準,像大部分離譜的核武項目,會因為效費比低而無法通過PPBS評估。有人認為,PPBS評估過程本身就是麥克納馬拉削減核預算的手段之一。
後世對麥克納馬拉擔任國防部長一事的評價譭譽參半,其中“毀”的是他過於執着於數字以致美國捲入越南戰爭中,“譽”的是他對美國國防力量的改革和遺留下來的PPBS制度,直至今日美軍評估新項目的算法中,都有PPBS的影子。可以説,包括這枚編號為47782的氫彈在內的一系列核事故,造就了“有限戰爭”理論,繼而推動了麥克納馬拉的改革與PPBS制度。
美軍PPBS制度的背後:頻頻出事的核武器與有限戰爭理論的發展
常風行動中的瞬間:越南戰爭的失敗,讓麥克納馬拉成為了美國曆史上最具爭議的國防部長
值得注意的是,這枚編號為47782的氫彈,因丟失地點有一個名為泰比(Tybee)的小島,因此它被賦予了“泰比炸彈(Tybee Bomb)”的代號,這是美軍繼小男孩、胖子之後第三個被賦予代號的核彈,至於其他的核彈,則只有那一連串毫無感情的數字編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97 字。

轉載請註明: 美軍PPBS制度的背後:頻頻出事的核武器與有限戰爭理論的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