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上線環境影響評價信用平台 對環評文件弄虛作假零容忍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姜雪穎 北京報道

8月28日,生態環境部召開線上新聞發佈會,介紹深化環評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等情況。

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在會上表示,生態環境部在做好環評審批服務的同時,嚴打環評文件弄虛作假,持續加強事中事後監管。自2019年11月發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督管理辦法》以來,累計對50家環評單位和61名環評從業人員予以通報批評並實行失信記分;目前,已有10家單位和5人列入限期整改名單或失信“黑名單”,受到禁止從業的懲戒。

生態環境部上線環境影響評價信用平台 對環評文件弄虛作假零容忍

對環評文件弄虛作假等行為零容忍

劉志全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生態環境部門對環評文件弄虛作假、粗製濫造、不負責任始終堅持零容忍態度,發現一起、嚴懲一起、曝光一起。

今年3月份,《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送審稿)》在公示階段被公眾發現抄襲行為,存在基礎資料明顯不實、內容虛假等嚴重質量問題。生態環境部立即責成地方生態環境部門依法嚴肅查處,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已於今年5月完成行政處罰程序並在官網公開,對建設單位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廣東省深圳航道事務中心分別予以罰款100萬元和200萬元;對環評文件編制單位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按環評編制收費的5倍予以頂格罰款,共計320萬元,並予以失信記分15分;對編制主持人兼主要編制人員予以5年內禁止從事環評文件編制工作的處罰,同時予以失信記分20分。

環境影響評價信用平台上線 可查5700餘家單位誠信檔案

劉志全介紹,生態環境部上線了全國統一的環境影響評價信用平台,目前已有5700餘家單位和34000餘名從業人員在平台建立誠信檔案,全國環評從業單位和人員信息、業績、是否被納入“黑名單”、記分情況,都一目瞭然。

截至8月20日,生態環境部累計對50家環評單位和61名環評從業人員實行失信記分;全國累計對227家單位和224人實行失信記分;10家單位和5人列入限期整改名單或環評失信“黑名單”,受到禁止從業的懲戒。

推進臭氧專項治理 幫助地方發現問題6.5萬個

近年來,全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而臭氧(O3)卻逐漸成為僅次於PM2.5,影響優良天數比率的重要因素。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介紹,生態環境部對重點區域及蘇皖魯豫交界地區95城市組織開展夏季O3污染攻堅行動。並於7月中旬啓動監督幫扶,已向79個臭氧污染較重城市,派出624個工作組2039人,檢查企業6.7萬家,幫助地方發現1.9萬家企業涉VOCs環境問題6.5萬個。

7月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陝西等重點區域O3濃度顯著降低,O3超標天數明顯減少,未出現明顯、大範圍區域性O3污染過程。95城市中有75個城市6-7月優良天數提升目標完成情況進展良好;監督幫扶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7月,52個監督幫扶城市O3濃度同比降幅為13%。

將每年對青海木裏礦區生態修復情況開展全面檢查

在2017年礦區生態修復治理進入鞏固提升階段後,青海省工作力度有所減弱、節奏有所變慢、投入有所降低、管理有所放鬆,導致修復治理工作未達到鞏固提升效果,反而出現局部生態退化問題。“個別企業違反自然資源管理相關法律法規,違法開採煤炭資源,問題十分突出,性質十分惡劣。”劉友賓説。

生態環境部已致函青海省,建議其認真梳理排查木裏煤田生態修復治理中存在的問題,科學編制新一輪生態修復治理方案,全面統籌完成渣山和採坑生態恢復治理,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44 字。

轉載請註明: 生態環境部上線環境影響評價信用平台 對環評文件弄虛作假零容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