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8月28日訊 今天,濟南市泉水保護辦公室工作人員到萊蕪區進行泉水普查。這是距2011年我市開展新中國成立後最大規模的泉水普查工作以來第一次進行大規模泉水普查活動,共普查泉水223處,其中萊蕪區167處、鋼城區56處。
濟南是聞名遐邇的泉城,泉水是濟南最靚麗的城市名片和核心競爭力。2019年,為完善該區域內名泉保護和利用工作,我市決定組織開展濟南市萊蕪區、鋼城區泉水普查工作。本次泉水普查工作結合歷史文化傳承記錄、百姓口口相傳記錄等信息進行實地普查,通過對泉水出湧、泉水流域影響及泉水人文歷史文化的評判,將符合名泉標準的泉水進行保護、利用,以實現科學化、信息化的泉水保護工作。
本次普查主要包括對泉水名稱、泉址、泉水出露形態、泉池結構、水勢流向、利用情況等信息進行普查。本次已經普查的泉水有以下特點:有些泉水作為當地村子裏主要水源,當地村民對泉眼進行了磚砌水泥封閉進行保護;由於乾旱有很多泉水水位降低,當地村民經過幾代人的掏挖逐漸變成了泉井;有很多歷史記載有名字的泉水,在村子裏修橋鋪路建房的時候被人為破壞掩埋。還有些在山上的泉水,在鑿石開山的過程中被破壞,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有些山泉水屬於季節性泉水,到了冬季流量就會減少,甚至斷流;有些泉水深藏在山谷裏,要爬山涉水幾公里的路程才能看到泉眼,周邊環境沒有人類的長期打擾,原生態的自然風景秀美無邊。
濟南市城鄉水務局泉水遺產處副處長李泓臻表示:“本次泉水普查,我們抽調了文史、勘測、地質等方面的專家30餘人,組成了兩個普查隊,歷時近一個月,完成了兩個區泉水普查的外業工作。本次普查的223處泉水,加上2011年普查的800多處泉水,豐富了濟南的泉水文化,濟南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千泉之城。下一步,我們將開展泉水普查的內業工作,並召開專家論證會,編輯出版《萊蕪區和鋼城區泉水文化考證》,將符合名泉標準的泉水,納入濟南市名泉錄進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