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 1991年7月出生,長治市武鄉縣人,太原市第八人民醫院中醫科護士。2018年1月,榮獲太原市第八人民醫院“優秀護士”稱號。2020年2月9日,作為太原市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成員進入武漢進行醫學護理支援。2020年6月榮登太原市第二季“最美時代新人榜”。
“生命第一,患者至上”,太原市第八人民醫院中醫科護士李玉一直把這句話當做自己的工作準則。作為90後的一員,她從事護理工作8個年頭,履行護士職責,用行動去感染和幫助着身邊的每一個人。
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中,李玉第一時間衝上抗“疫”一線。47天,不負眾託、不辱使命,在祖國需要的時候,發揮青年人敢擔當、勇奉獻的精神,順利完成了在武漢市�~口區武體方艙醫院及武漢市蔡甸區袁家台方艙醫院的支援護理工作。
自幼埋下愛國種子
武鄉縣位於太行、太嶽兩山之間,被譽為“八路軍的故鄉、子弟兵的搖籃”“抗日模範縣”。李玉從小在紅色教育的薰陶下長大,從革命老區走出的她,對於“愛國”的認識,不僅僅是掛在嘴邊的簡單口號,而是以實際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國之心。
2020年春節將至,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李玉作為一名醫護人員,密切關注着疫情的動態,時時留意前線戰況。醫院發出馳援武漢的號召後,李玉第一時間主動報名。
在等待通知的間隙,李玉經常想起2003年非典疫情。那年,父親主動報名去前線,雖不是醫護人員,但每天堅守在防控一線。為了家人的安全,他很少回家,母親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照顧一家老小的重任,卻沒有半點怨言。當某一天李玉看到戴着口罩的父親出現在電視上的那一幕,年幼的李玉覺得無比自豪,父母在她的心中就是一位英雄。父母用言傳身教的方式告訴李玉: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想不到17年後,她也要像父親一樣,逆風飛翔,與疫情抗爭,與死神較量。
守護心理同樣重要
2月9日凌晨2時,李玉接到了支援武漢的通知,作為太原市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中的一員,逆行出征支援武漢。“當時就覺得自己是一名醫護人員,還這麼年輕,理應上一線。”李玉説。
在支援武漢期間,李玉主要負責配合方艙護理團隊進行流程梳理。患者中,大多是全家隔離,但不在同一個艙內。李玉深刻感受到患者的孤獨無助,她敏鋭地察覺到患者急需要一個傾訴無助和尋求安慰的對象,這時候心理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相比身體的不適,心靈的創傷更難以癒合。於是,她在日常護理工作之餘,主動傾聽與安慰患者,在她看來,這同樣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一次夜班,李玉收治了一位病情較重的老大爺,因為對陌生環境和疾病的恐懼,病情極度不穩定。李玉十分擔心,隨即安頓好其他患者,便寸步不離地守在老大爺身邊。“我會陪着您,放心吧!我們一起努力,一定能夠戰勝病魔。”身穿防護服,本就不能多喝水的李玉,也顧不上口乾舌燥,一直不停地輕身耳語,對大爺進行寬慰。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李玉兩個多小時的勸導下,老大爺的病情逐漸穩定下來,雖然很累,但李玉覺得值了。
點滴關愛温暖百姓
作為機動組組長,李玉每天穿梭在各個病區,解決各種突發情況。長時間的全身武裝,讓她感覺呼吸困難,頭痛難忍。記得有一天,爬樓梯準備上病區時,她突然感覺頭暈噁心,大腦一片空白,無法呼吸,當時衝動地想要將身上的防護服撕掉。冷靜下來,想到大家匱乏的物資,李玉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最終在同事的攙扶下,慢慢進行調整,逐漸恢復正常呼吸,稍作休息便又投入到下一步的工作中。”
在與患者朝夕相處的日子裏,李玉跟患者一起跳八段錦,一起拍小視頻,也會送患者營養品,幫他們填補一些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其中一位患者大娘,因為吃不慣盒飯而日漸消瘦。大娘的隨口一句“能喝點兒粥,該多好啊”,李玉放在了心上,下班回到駐地來不及休息便開始忙乎地熬粥,然後送到病房。大娘端過小米粥,激動地説:“小李,真是太謝謝你了,我就是隨口一説,給你添麻煩了。”
在向記者的介紹中,李玉不時滿眼含淚,卻笑着跟記者講:“防疫期間,我感覺有渾身使不完的力氣,雖然條件有限,也會有各種困難,但我們沒有一個人退縮,反而逆戰而上,用全力守護着武漢百姓的健康。”
繼續踐行醫者初心
如今,迴歸日常工作的李玉,對於自己的護理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面對患者的焦慮痛苦,更多的是理解和感同身受。不久之前,一位阿姨對於醫院收費單瞭解不清,在進行治療時,各種冷言、暗諷,給原本忙碌的治療工作帶去許多困擾,李玉在瞭解情況後,為患者一項一項地進行溝通介紹,細緻地服務,讓患者轉換態度,表示:“你要這樣説,我就明白了。”
李玉坦言,在平時的工作中,難免會有因為忙碌跟患者或家屬解釋不到位的情況,病房無小事,作為一名醫務人員,理應認真對待每一位患者。不懼麻煩、盡己所能安撫患者的焦慮、恐懼情緒,同樣是我們醫護人員的職責。
面對疫情後,針對醫護人員的一些“免費”,李玉表示,其實我們就是做了一些自己應該做的工作而己。那時被防護服嚴實包裹下浸濕的衣衫、被護目鏡印上深深印記的額頭,成了李玉此生難忘的記憶。作為一名經過新冠肺炎疫情洗禮的新時代護士,李玉表示,將繼續保持重實幹、求進取的時代精神,繼續踐行醫者初心。
採寫:山西青年報記者陳曉凌
編輯:宋凌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