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勝利·決戰決勝鄉村述説| 小村吃下大項目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户端記者 陳淦璋
見習記者 馬如蘭
全村980畝水稻,人均僅0.4畝,山上零星種了點獼猴桃。這是過去的平江縣梅仙鎮三里村,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經濟來源單一。
如今的三里村,5200畝水果基地開始批量掛果,大手筆規劃的4800頭能繁母豬養殖場、年產2萬噸有機肥料的肥料廠啓動建設。
“今後賣水果、賣仔豬,有機肥料又能提高果品質量,產業化路子很清晰。”9月1日,記者見到岳陽市委辦駐三里村幫扶工作隊隊長雷核明,他正忙着為建設養殖場聯繫招工,“泥工、木工每天工資300元,小工每天工資200元,優先貧困户!”
對不少山區貧困村來説,產業“從零做起”,種植水果是個發展方向。
2017年,三里村迎來了駐村幫扶單位岳陽市委辦、市就業局和長嶺煉化公司。經過多番調研,當時的岳陽市負責同志找到岳陽峯嶺菁華果業股份有限公司,在三里村一邊開荒一邊栽樹,種下首期340畝黃桃與獼猴桃。
峯嶺菁華專注於湘北地區中高端鮮果,於2018年初在新三板掛牌(菁華果業872707)。村民們漸漸發現,大企業做農業還真是不一樣。
土地方面,峯嶺菁華與村民、村集體、鄉鎮簽訂4方土地租賃合同,在三里村流轉了5000多畝山地,形成了大規模的自有基地。
種植方面,峯嶺菁華引進錦繡黃桃品種,主攻國內黃桃產品標準化不足這一“痛點”。同時強化技術培訓,要求黃桃的糖度達到14度以上(一般為12度左右),獼猴桃的糖度達到17度以上。
產品方面,峯嶺菁華跟西班牙博盒世公司合作,對果品採用托盤包裝,減少“基地-流通-零售”環節的損耗。同時,主打孫悟空卡通形象,以“大聖文化”塑造高端果品形象。
眼下,山野間梯田層層、碧綠葱翠,果子已採摘完畢。平江峯嶺菁華果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毛衞軍介紹,今年水果行市不好,但三里村採摘的37.5萬公斤黃桃、15萬公斤獼猴桃基本銷出去了,營收突破1000萬元。
9月1日,峯嶺菁華果品生產車間內,“更懂中國人的獼猴桃”禮盒包裝十分顯眼,貧困村民喻朝元正給最後一批獼猴桃裝箱。她説:“每天工錢有100元,趕上集中出貨需要加班,每小時還有12元加班費。”
梅仙鎮黨委書記曾要軍告訴記者,果園現有貧困户長期用工84人、臨時用工501人。貧困户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參加勞動等方式,在家門口有了穩定收入來源。
為構建利益聯結機制,峯嶺菁華多措並舉。如發放苗木並提供技術指導,鼓勵貧困户發展“庭院經濟”;由企業提供生產資料,農户自產自銷,帶動全鎮400餘户農户另行發展黃桃3800餘畝。
峯嶺菁華還探索了“分户承包”增收模式。如一户人家(夫妻倆)承包30畝果樹,前3年沒產果子時,按照工作發工資;後期產果後,按照產出的果子定績效。
隨着豐產期到來,三里村2021年黃桃和獼猴桃產量將突破250萬公斤。
毛衞軍告訴記者,着眼規模化發展,公司已決定投資1.2億元,建設4800頭能繁母豬養殖場項目,預計年出欄仔豬12萬頭,生產有機肥料用於提高果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計劃今年底竣工投產。同時,配套建設年產2萬噸有機肥料項目,並將建設自動化選果生產線和果品深加工生產線。
■記者手記
產業扶貧,多些市場思維
陳淦璋 馬如蘭
都説“扶貧扶基礎、脱貧靠產業”,但產業究竟怎麼做?三里村的實踐引人思考。
黃桃耐旱、好種,價格也不錯,3年左右掛果。但如果只圖規模,不提前謀劃銷路,招商定位不清晰,抱着“車到山前必有路”的心態去發展,等着“消費扶貧”的方法來消化產能,那三里村今年37.5萬公斤黃桃、15萬公斤獼猴桃的銷售任務會“壓倒英雄漢”。而且,明年還有250萬公斤的產能等着消化呢。
利益聯結也是關鍵。對貧困羣眾來説,從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參加勞動、分户承包等方面獲得回報,才會真正對扶貧產業有參與感、獲得感。對企業來説,為利而生、因利而存,如果説峯嶺菁華在三里村種下首期340畝水果是“情分”,後續加大投資、將產能擴充至5200畝,就是企業家的“本分”了。產業做大了,又能掙到錢,皆大歡喜。
原載於《湖南日報》(2020年9月3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