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
最新數據為日本的老齡化危機再度敲響警鐘。
日本厚生勞動省最新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日本出生的嬰兒數約為86.52人,首次不足90萬人。而當年日本的死亡人數為138.11萬人,創下二戰以來的最高紀錄。
因此,2019年,日本的出生人數低於死亡人數的人口“自然減少”達到51.59萬人。這一差值不僅首次超過50萬人,也是該數據自1899年開始以來最大差值。
經濟不穩定是主因
上述統計顯示,日本去年新生兒總數為865234人,較前一年減少53166人,創歷史新低。2018年,這一數值約為91萬。至此,日本的新生兒數量已連續四年跌破100萬,歷史紀錄也不斷被刷新。
與此同時,日本去年的總和生育率為1.36,較上一年下降0.06%,為連續第四年遞減。所謂“總和生育率”,即衡量一國家或地區育齡內的婦女平均生育的子女人數的指標。
從地區分佈來看,日本南部的沖繩地區總和生育率最高,達1.82。沖繩也是去年日本47個都道府縣中唯一一個新生兒數量超過死亡率的地區。而日本首都東京都的總和生育率最低,為1.15。
日本總和生育率的最高值出現在1949年,當時為2.7。而自那以後,該數據逐年下降。日本厚生勞動省的一位官員指出,經濟的不穩定以及年輕夫婦發現很難在家庭與工作之間保持平衡,是生育率逐年走低的最主要原因。
至於當前的疫情是否將對日本的生育率產生影響,上述日本官員僅表示,疫情的因素並沒有出現在模型的預期中,因此沒有給出詳細的説明。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日本的結婚數較上年增加了12484對,約為59.90萬對,為7年來首次增加。據日本媒體分析,這是受到去年日本國號更改的影響。日本在去年4月1日公佈了代替當時平成年號的新年號“令和”,並在去年的5月1日新天皇即位當天,開始使用新年號。因此,日媒認為,許多年輕人希望“新年有新氣象”。
對於創新低的新生兒數量,以及創歷史紀錄的死亡人數,日媒認為,日本的人口危機來得比預期快,少子化代表着未來人口可能逐漸變少,對於社會結構、經濟發展等各方面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日本二戰後的第一次嬰兒潮出現在1947~1949年。期間,日本每年的出生人數為250萬人。第二次嬰兒潮出現在1971~1974年,期間每年的出生人數也超過了200萬人。之後便不斷減少,到2007年時,死亡人數首次超過了出生人數。
如今,日本第二次嬰兒潮出生的一代人也基本都已經年滿46歲,不再屬於生育適齡人口,所以從2000年左右開始,日本專家就預計出生人數還將繼續呈下降趨勢。從而導致了日本老齡化程度日趨嚴峻。
為了解決日本的人口危機,日本政府除了積極出台鼓勵生育的多種政策外,還在去年4月正式放寬了外來勞動人口(簡稱“外勞”)的限制。根據當時生效的《出入境管理與難民認定法》,日本國內14個行業將率先迎來外勞。其中,護理行業接收規模最大,有6萬人;緊隨其後的是餐飲業,為5.3萬人;排名第三位的則是建築業,為4萬人。此外,接收外國勞動者的行業還包括農業、建築物清潔業、機械製造業、電子、造船汽車維修、航空、漁業等。
為了吸引更多的外勞,日本政府也在簽證制度上進行了創新。日本政府預測,該制度推出後,在5年裏最多約有34.5萬人獲得資格,其中第一年最多有4萬人左右。
但日本出入國管理廳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基於特定技能的居留外國人數只有1019人,遠低於政府4萬人的樂觀估計。其中,最多的是食品飲料製造業,有303人,農業為169人,工業機械製造業為151人。
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IPSS)所做的預估報告顯示,往後至2040年,日本人口比例結構中,65歲以上高齡人口將不斷增加,2040年將達到3921萬人,佔35.3%,突破總人口三分之一的比例。因此,如何調整和擴充社會福利、醫療、照護與保障,已成為每屆日本政府的挑戰與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