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企業和農户闖難關 創業者劉曉晨帶着百名大學生把肥料送到農户家門口

帶領企業和農户闖難關 創業者劉曉晨帶着百名大學生把肥料送到農户家門口

  黑龍江日報7月24日訊 2月,本應是農資企業生意的“黃金季”,但創業者劉曉晨感到的卻是徹骨寒冷。她反覆滑動由100多名95後青年組成的微信工作羣頁面,卻發現最新的對話總是停留在幾天前,這樣沉寂的景象令劉曉晨感到恍惚和陌生。

  即便設想過疫情給公司帶來的影響,劉曉晨仍然止不住眼淚,沮喪地哭了一場。和當時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創業者一樣,劉曉晨此時陷入了事業停擺的僵局中。

  但她僅僅讓這種局面持續了一個月——之後的短短20天內,劉曉晨就以一種壯士斷腕的勇氣發起自救,在自身生存和惠農助農中間找到一個發展新路子。

  沒有訂單期盼的好局變“死局”

  “是生存還是消逝?”劉曉晨第一次真切地感悟到,這是她“小公司”的“生死劫”。

  劉曉晨是東北農業大學應用生物專業18屆畢業生,畢業後她創辦了黑龍江沃寶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通過專利授權與委託生產的方式,創立了自己的微生物菌劑肥品牌“沃施寶”,銷售化肥、提供種植服務等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本來盼着年後,農民就會在我們這裏進肥料,以此打開春耕銷售局面,給2020開個好局。”劉曉晨説,公司年前囤了很多的肥料,但是受疫情影響,卻沒有訂單銷量,期盼的好局變成了“死局”。

  農時不等人,公司想要謀生機,也不能坐以待斃。正在她擦乾眼淚,探尋自救的時候,一通來自哈爾濱呼蘭區的電話帶來了轉機。

  “這真是一個意外的驚喜,沒想到大家還記得我們!”劉曉晨告訴記者,他們2018年曾在呼蘭區做過產品推廣,那時免費提供給周邊村鎮農民大概價值20萬元的肥料,今年有農民打來電話表示肥料效果不錯,希望疫情期間再給他們送點。

  有單難送

  “捎貨”也要把肥料送到田間地頭

  開始愁沒有訂單,但是有了需求,“送”又成了最大的難題。疫情防控之下,如何把農資送到農民手裏?

  這時,劉曉晨想到了公司的大學生業務聯絡員。

  原來,創辦公司初期,劉曉晨就曾招募近百名家在農村的在校大學生來開展調研,掌握自己所在村鎮農民的實際需求和困難,為農資配送“牽線搭橋”。

  如今,這些聯絡員成為了公司生存的希望。

  不到20天的時間,聯絡員們調研了佳木斯、雙鴨山等地的100餘個村子,獲得了大量反饋信息,同時也收到了不少農户的訂單。

  “在那時,我的電話和微信才真正再次‘熱’了起來。”劉曉晨説。

  有訂單就有活路,而農資到手,農民的春耕就有了盼頭。

  沃寶農業迅速調配公司在嫩江縣和建三江墾區倉庫儲備的產品,針對專業合作社和零散農户的不同需求,以專車、物流配送和聯絡員“捎貨”等不同發貨方式送到農户家門口。

  “難不難?”

  “再難也要幹。”

  團隊上下徹底一掃陰霾。

  不管是一袋兩袋,還是一噸兩噸,都賣成本價,哪怕是個人“捎”貨,也要把肥送到農民手裏去。這期間,沃寶農業向省內18個鄉鎮、自然村的合作社和農民零利潤銷售“沃施寶”微生物菌劑近300噸,保障了近500户農民,6萬餘畝耕地的春耕備產肥料需求。

  “大家‘小康’了公司也就‘致富’了”

  “姐,我爸高興壞了,用咱們的肥料我家今年一個受病的苗都沒有。”在東北農業大學讀大二的張蕾家在饒河縣西林子鎮,作為業務聯絡員,她忙着收集農户訂單的同時,讓自家地也用上了“沃施寶”。

  隨着水稻移栽結束,在育苗期用過產品的效果已經顯現。她迫不及待地和劉曉晨分享這個好消息,這也讓整個團隊更加提振信心。

  4月底,劉曉晨還來到了克山縣。一個月的時間,劉曉晨深入當地30個村子的田間地頭,瞭解種植情況、農户經營情況,和有關負責人洽談合作需求。

  在克山縣河北鄉新民村,包村幹部高貴負責統計他們村種植大户的用肥需求並告訴給劉曉晨。

  高貴十分看好與劉曉晨的沃寶農業合作。他的評價是,“這個孩子剛開始看着不像做企業的,但越看越是個做大產業的。”

  高貴告訴記者,為了在疫情期間把肥料運進村,劉曉晨用上了“專車”,成本根本合不上。“可這孩子和我説,就想讓老鄉看看,用上我們的肥料,地裏就能長出‘錢’。大家‘小康’了,公司也就‘致富’了。”

  就是這句話,讓50多歲的高貴對24歲的劉曉晨刮目相看。也就是憑着這樣與農民共赴時艱的實在勁兒,讓沃寶農業贏得了口碑。

  疫情求變

  新的發展路子紮實走下去

  採訪中,劉曉晨毫不掩飾彷彿還發生在昨天的那種生存絕望感。但她也明確告訴記者,從另一個角度看,疫情也正是他們的發展機遇:

  ——拓寬營銷思路,疫情期間一直用網絡通訊手段洽談業務,現在劉曉晨正在籌備網絡招聘和帶貨,互聯網業務即將開展;

  ——優化發展佈局,劉曉晨還註冊了“東農同舟”農資品牌和“東農時令”農產品品牌,分別為農資產品把質量關和價格關,為農產品銷售拓寬渠道;

  ——革新經營理念,瞭解到中小微企業資金運轉困難和團隊年輕人在對接農户時溝通難等問題,劉曉晨實現企業“扁平化”管理,每個人都是衝在一線的業務員。

  這些都是這個年僅24歲的創業者在疫情打擊中摸索出的發展之道。

  為了追求人生理想勇敢創業,劉曉晨曾放棄就讀研究生的機會,只為早一步幫助農民用肥袋子裝點黑土地換來錢袋子,為許多貧困大學生提供就業崗位。

  預估龍江農業一年一季的產值後,對比南方一年三季,決心用自己開發的產品給黑土地賦能,劉曉晨還有更廣闊的事業版圖正在描畫。

  但路是一步一步紮實走出來的,劉曉晨更執着於此時的腳下:“現在這個發展路子將會紮實走下去,把成功經驗複製下去,為黑土地增產創收也會一直堅持做下去!”她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58 字。

轉載請註明: 帶領企業和農户闖難關 創業者劉曉晨帶着百名大學生把肥料送到農户家門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