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鋒:面對美方挑釁,中國外交展示“韌性戰鬥”

特朗普政府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對美中關係的打壓和對中國的仇視,已經達到了公然挑戰自由和開放的市場價值及對華關係中長期被美國政府奉行的一箇中國政策的程度。對美鬥爭將是未來中國營造與維護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的戰略任務中,最複雜、最尖鋭、也將是最為關鍵的長期性任務。然而,中國外交越是要做好對美鬥爭,越是要顧及雙邊、多邊,區域與全球等各個層次內外交工作的合理性與創造力。贏得對美鬥爭的重要着眼點,是要創造各種條件讓中國外交繼續堅定、有效地護衞中國與世界相互尊重、開放互利、同舟共濟的戰略大局。

外交是“可能性的藝術”

如果要下一個經典的教科書定義,外交就是一種“可能性的藝術”,其目的是要在合理和建設性地使用各種國家手段的同時,降低和避免國家間的衝突和對抗,實現和平、發展和可持續崛起的戰略任務。衡量一個國家的外交是否成功,一般存在着四大標準:一是政策目標和運用手段的合理性;二是對其基本利益訴求實現過程的連續性;三是降低和管控對國家安全的威脅程度;四是外交對其對象國的可衡量的影響力。由於外交的本質是在複雜、多元的“社會化”環境中不斷樹立本國形象、增加對對象國政府、社會以及個人的建設性影響力、並避免付出過於高昂的國家成本,外交工作的核心就是堅定地捍衞國家利益的同時,貫徹和追求成本與收益合理與可控,溝通力、説服力和影響力,避免塌陷、以及國家利益目標善於在調整中延續、在變革中共進和在多層次溝通中前行的持續進程。

中國社會對外交的認識常常具有多樣性特點。有人認為外交就是長袖善舞、或者縱橫捭闔,也有人認為外交就是“戰狼式怒懟”,更有人認為外交甚至需要從屬於軍事鬥爭,認為軍事鬥爭才能實現的利益目標,通過外交是無法實現的。這些看法都有道理,但單純從上述某一個角度來看中國外交,要麼認識狹隘、要麼過於偏激。外交的本質永遠是剛柔並濟、短期和長期目標相互支撐、儘可能“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的人搞得少少的”藝術。

任何一個國家的利益目標和其保障使命,都是國家機器和國家力量整體性、內在邏輯相互連貫、協調和相互支持的戰略任務。外交行動的背後,需要強大的、多方面的國家與社會力量的保障和支持。無論是軍事鬥爭準備、外交工作、經濟建設、宣傳輿論、還是科學技術與社會科學知識的創新,一個國家強大的綜合實力是外交工作的堅強後盾和保障。但外交有自己的工作領域和對象,有自己的科學規劃和職業要求。對外交工作的議論和評判,並非只是簡單的“軟和硬”,更不是簡單的和風細雨或是口誅筆伐,而是要依據特定的外交議題,在手段與收益合理、短期與長期兼顧、對對象國的客觀影響力的持續推進等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角度,才能去分析、評判和設計出的專業工作和國家行動。

評判外交,不是清談,不是喊口號、更不是表決心。建立和培養客觀、準確、科學和全面的國際意識和世界眼光,瞭解和明確中國持續實現大國崛起的戰略目標,科學地使用知識體系,才能在對中國外交的評判中做到冷靜、公正和理性。

風物長宜放眼量

中國的大國崛起正在成為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出現新的變革與調整的重要因素。一個開始走向強大的中國,和其他國家必然產生難以迴避的權力、利益和財富再分配進程中的競爭和博弈。這是國際關係的權力政治本質所決定的。任何時代的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説到底,是那個時代大國間的權力、財富和利益分配的特定結構和制度規則所決定的。中國和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正在推動出現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當代國際體系中“西強東弱”的戰略態勢仍未出現根本性的變化。戲劇性的是,新冠疫情本來是人類面臨的公共衞生和健康領域前所未有的共同危機,但各國抗疫的表現和好壞,客觀上正在歷史性地加速國際體系中的力量再分配。結果是,美國的“中國焦慮”因為疫情變成了“中國仇恨”。特朗普政府對中國蠻橫、情緒化的打壓,是美國擔心自己老大地位不保、在美國“優越論”的價值傲慢和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政治利益驅動下,妄圖對中國施加全面的“新冠報復”。

中美關係不能被美國右翼政治勢力的瘋狂所綁架。特朗普當前選舉至上的利益需要,美國國內反華強硬派所謂要將對華打壓全面推進的私慾,已經高度重疊。這些反華政客利用美中力量對比結構中美國依然擁有優勢,撕下了民主與法治的外衣,妄圖把“新冷戰”強加給中國。但美國並非鐵板一塊,世界也並非對中美交惡熟視無睹。特朗普政府在對華政策上瘋狂的倒行逆施不僅招致美國國內更多的批評與反思,“新冷戰”的煽動在國際社會同樣應聲寥寥。連日來,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和國務委員王毅的文章、講話和採訪,清晰而又生動地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中國拒絕“新冷戰”、願意恢復中美對話和溝通、明確利益底線、管控中美危機的堅定立場。這正是國際社會想要看到的,更是中美關係未來的緩和與重回合作軌道所需要的。中國外交在對美鬥爭中既不隨特朗普反華圖謀起舞,又對其打壓中國行動做出有選擇的堅決回擊,這是對中國捍衞大國崛起的歷史進程和國際社會珍惜和平、穩定、繁榮的善良願望的基本承諾。中美關係近期科技戰升級,特朗普近來恐嚇要封禁TikTok、微信在美市場,但亞洲股市持續上漲,亞洲主要經濟體復甦態勢明顯。顯然,這同中國外交在對美鬥爭中繼續發揮“有理有利有節”的光榮傳統,存在着直接的關聯。

然而,正如基辛格博士近三年前所説的,中美關係已經回不到過去了。中美大國競爭的帷幕已經拉開,中美在戰略競爭中如何保持應有的合作,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正在遭遇的前所未有的戰略難題和戰略挑戰。越是如此,我們越需要從長計議,縝密規劃,把中國人民的社會活力煥發和調動起來,而不是簡單地爭一事一利的短長。或許,正是美國的打壓,逼着中國需要儘快走入大國成長過程中的成熟期。(作者是南京大學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33 字。

轉載請註明: 朱鋒:面對美方挑釁,中國外交展示“韌性戰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