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佩奧突訪中東,一場“夾帶私心”的外交之旅
特朗普和蓬佩奧的一通忙活,固然可以令庫什納及其家族滿意和獲利,但對特朗普選情究竟有多少“正能量”可提供,實在難説。
▲資料圖,圖/新京報網
文 | 陶短房
當地時間8月2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匆匆開始其對中東四國的外交訪問。説是訪問,可蓬佩奧這次出行卻被很多人視作“最奇特的外交旅行”。
出訪時機“奇特”:匆忙拍板,沒有安排新聞發佈會
蓬佩奧此次訪問有幾個“奇特”之處:
首先,這次訪問似乎是匆忙拍板的。作為美國國務院首長的國務卿出國訪問,且一下子就是訪問四國,美國國務院的首次披露居然是在8月23日,僅比蓬佩奧專機起飛早兩小時左右,且並未舉行新聞發佈會。
這確實很罕見。以至於人們最初只知道蓬佩奧要訪問的是以色列、蘇丹、巴林和阿聯酋四國,卻不知道其訪問的依次順序,還有哪一天在哪一個國家。
隨着其專機在蘇丹喀土穆國際機場的降落和隨後在以色列的亮相,人們才知道了他的第一站。
其次,蓬佩奧此次訪問是正式、公開的外交訪問,按照國際慣例,這樣的訪問應有大量記者隨行。但據多家國際媒體證實,此次隨蓬佩奧一行前往中東的媒體人只有一位,此人是美國媒體人中為數不多的跟特朗普保持親密關係的一個。
不僅如此,美國國務院官員表示,此行期間“將不舉行任何新聞發佈會”。
這種奇特的“畫風”,在社交媒體上被許多人調侃“不像國務卿,倒像中情局局長出訪中東(蓬佩奧曾任中情局局長)”。
第三,儘管連“標配”的新聞發佈會都不打算在中東四國行期間召開,這位“美國第一外交官”卻早早定下了一場“直播帶貨”——北美時間8月25日晚,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舉行第二天的會議,屆時遠在中東的蓬佩奧將以視頻形式發言,“凸顯特朗普政府的外交功績”。
而根據美國政治慣例和一條俗稱“哈奇法”的法規,除政府總統外,任何內閣現任職員都不能在黨派大會上公開發言,國務卿尤其應迴避這類做法,以免被指責為“將外交政策和國內政治混為一談”。
美國政治史學家紛紛指出,此前從未有任何一位國務卿打破此慣例。
訪問理由“奇特”:吹捧談特朗普的“外交成果”
任何奇特和反常都必然是有理由的——大選年的美國政治尤其如此。
蓬佩奧之所以選擇在8月23日匆匆出發,是因為再早安排不過來,再晚就沒意義了。
蓬佩奧此行的目的,是凸顯特朗普的外交成果,而外交是特朗普政府公認的短板。最可誇耀的“成果”,莫過於為以色列“助拳”節節勝利:遷移大使館至耶路撒冷;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主權;承認以色列對被佔領土的佔領合法性,還有促使阿拉伯國家阿聯酋和以色列實現了外交關係正常化——這在特朗普團隊看來值得大做文章。
以色列和阿聯酋實現外交關係正常化,是8月13日公開的。但從後續情況可知,還有很多“尾巴”沒有剪乾淨,早於這個日子實現多國訪問難度很大,即便實現了,也很難將之形容為“外交重大成果”。
但太晚也不行:8月24日,特朗普正式被提名,成為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共和黨候選人,從第一天發言情況看,“乾貨”不多,氣氛多少有些尷尬。
此時此刻,不惜打破重大禁忌也要“直播帶貨”的蓬佩奧,就必須拿出雪中送炭的力度,才能為特朗普今年的首要根本目標連選連任增一分熱、發一分光。太晚了就趕不上趟了。
蓬佩奧中東之行的目的,其實並不複雜,無非是“擴大聯盟,明攻伊朗,暗防中國”——他行前一系列講話、表態,或明或暗地點到了這兩點。
但“明攻伊朗”該做的都做了,中東願意對付伊朗的早已在對付,不願“更進一步”的也多半有難言之隱,沒辦法再冒險刻意表現,至少一時半會兒不會有重大突破。
“暗防中國”的難度更大,中東絕大多數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都是中國。美國早已實現產業升級,也沒辦法用市場去“置換”這些國家放棄巨大的對華利益。如果説,靠軍援和“伊朗威脅”的遊説,美國在構建“反伊神聖同盟”時還多少能收穫幾聲喝彩,“聯合反華小目標”實現起來可就太難了。
那只有藉助“阿以關係正常化”大説特説了——8月16日,以色列和阿聯酋恢復了電信直接互通,蓬佩奧此次中東四國行赫然就有以色列和阿聯酋,屆時同一個“桃”可以來回反覆數,能趁此良機促成更多收穫更好;即便一時無法錦上添花,僅憑現有“素材”,也足夠在“直播帶貨”時吹成個“對對和”。
除此之外,蓬佩奧此行還有“槓頭開花”的如意打算:如果能一鼓作氣,再催生幾個和以色列達成關係正常化的阿拉伯國家,那就足夠特朗普團隊一路“表揚與自我表揚”到大選日11月3日當天了。
出訪結果也可能很“奇特”:藉以色列討好選民反而可能招致反感
然而,現實可能有點骨感。
阿以問題的關鍵是巴勒斯坦問題,而在這個問題上,“海合會國家”和“前線國家”間的隔閡根深蒂固。
“海合會”老大沙特阿拉伯在四次中東戰爭中,表現一貫消極。之所以能後來居上,以“阿拉伯盟主”自居,正是拜了原阿拉伯盟友——埃及1978年“戴維營協議”和以色列單獨媾和所賜。
沙特近期和以色列的頻頻互動,在阿盟中已引發普遍不滿,迫使沙特王室近期不斷“修正”,不敢在犧牲巴勒斯坦利益取悦美以方面走得更遠。此次以色列阿聯酋建交,沙特態度始終低調、曖昧,蓬佩奧的四國行,也繞開了這個無論如何不該繞開的國家。
説到底,蓬佩奧匆匆出訪,核心目的是“助選”,通過袒護以色列吸引傳統上更親民主黨的猶太人羣體。
但很多人已指出,美國猶太人羣體的主流,是主張全球化、自由化的,即便認同以色列,也普遍不喜歡極右的利庫德集團和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
特朗普聽從自己女婿、右翼猶太人庫什納的策劃,對內塔尼亞胡不惜血本百般扶持,在美國猶太人中並未得到一致認同。借“以色列題目”為自己助選,還可能引起不少美國選民羣體的反感。
針對蓬佩奧“動用納税人税款進行外交旅行,卻為一黨之私助選”,不僅民主黨政要等當即表示不滿,美國猶太民主委員會執行董事索弗也在當地時間24日指責特朗普“再次試圖利用以色列為自己撈取政治利益”。
由此可見,特朗普和蓬佩奧的一通忙活,固然可以令庫什納及其家族滿意,但對特朗普選情究竟有多少“加成”,實在難説。
理想飽滿,現實骨感——蓬佩奧中東之行,大抵就是這效果。
□陶短房(專欄作者)
編輯:井彩霞 校對: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