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守偉工作照。資料圖
濰坊10月17日電題:(十九大代表風采)17年堅守兒童福利事業 楊守偉把愛全給了孩子們
記者 李欣
17年前,楊守偉來到山東省濰坊市兒童福利院工作,初為人母的她第一次接觸孤殘孩子時就被深深震撼。“竟然還有這麼多可憐的孩子沒有媽媽……”母親的天性讓楊守偉暗暗告訴自己,一定要讓這些可憐的孩子得到母親般的關愛和温暖。
被遺棄送往福利院的孩子大多有先天殘疾,病形各異,輕重不同。照顧好這些孩子,不僅需要決心和勇氣,更需要母愛的慈憐和耐心。
楊守偉回憶説,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女孩小安敏因為早產,剛到福利院時還不到3斤,器官發育不全,營養嚴重不良,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我主動承擔了小安敏的護理工作,當時福利院還沒有嬰兒保温箱,我就24小時用熱水袋給孩子保持體温,每隔兩小時喂一次奶。真的比照顧自己的孩子還細心”。經過數十天的悉心照料,楊守偉硬是將小安敏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
福利院還有一些患傳染性重病的孩子,部分工作人員因為怕被傳染而辭職離開。“我也擔心過,但想到無人照顧的孩子們,我就覺得自己必須要承擔起‘媽媽’的責任和義務”楊守偉説。
2010年正月初五,正在休假的楊守偉接到同事帶着哭聲的電話:“楊姐,你快來吧,來了一個艾滋病患兒,我們很害怕。”“跑到單位後,我就看到了皮膚雪白的艾滋病患兒雪雪”,楊守偉説:“艾滋病,多麼可怕的字眼。但作為福利院養護科科長,一名共產黨員,我必須肩負起責任。”楊守偉在第一時間鎮靜地查閲了相關資料,瞭解了艾滋病病情,主動負起照料雪雪的責任。
楊守偉照顧福利院的孩子。資料圖
由於當時孩子瘦得皮包骨頭,無法注射點滴,楊守偉就一滴一滴地,一次2毫升、3毫升,不間斷地喂鹽水。為了打消其他護理員的顧慮,讓大家一起照顧雪雪,楊守偉諮詢了防疫站的專家,還給聯合國少年兒童基金會的醫學博士馬郎發去了諮詢郵件,瞭解到原來雪雪與真正的艾滋病患者是不一樣的,只是出生時母親是艾滋病患者,雪雪的抗體陽性是有可能轉陰的,只要做好防護措施,護理人員是沒有危險的。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雪雪很快就胖了起來,在8個多月大體檢的時候,抗體轉陰了。“聽到這個好消息,大家都高興地留下了眼淚”。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在楊守偉眼裏,這些孩子都是自己的心肝寶貝。面對孩子們親切的呼喚和幸福的微笑,楊守偉心裏甜甜的、暖暖的。“我是這些孩子的媽媽,孩子們需要我,我們就是一家人。”
多年的護理經歷讓楊守偉深切感受到了護理知識的重要性。她意識到,要照顧好孩子僅靠一份愛心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用知識武裝自己,不斷改進護理技能。高中畢業、毫無護理專業基礎的楊守偉買來了學習資料,準備啃下一塊塊“硬骨頭”。
沒有時間,她就放棄節假日;沒有老師,她就四處求教。為了不影響家人休息,深夜回家的楊守偉將桌椅搬進了樓道,藉着手電一字一句琢磨;為了掌握按摩時的技法和火候,楊守偉轉遍了濰坊的盲人按摩店,甚至免費打了一個多月的“小工”。經過四年努力,楊守偉先後取得了助理社會工作師、孤殘兒童護理員、高級育嬰師、營養師、康復保健師、蒙特梭利中級教師等多項資格證書。
楊守偉總結出了早產兒護理的三個關鍵措施,花費了十幾個日夜為腦癱患兒設計了“腦癱衣”,為唇齶裂患兒設計了專用奶瓶等,得到了業界的認可和讚揚。通過學習先進做法並結合自身經驗反覆摸索,楊守偉採取生活教育、生活康復、早期教育多種模式並重,使每個兒童在點滴的生活護理中也得到教育和康復鍛鍊。為提高護理的針對性,她還先後開創了個案護理、心理護理、交叉護理、口腔護理等多種護理方式。
楊守偉喂福利院的孩子吃果泥。資料圖
這些年來,楊守偉的時間幾乎全被福利院裏的孩子佔滿了,而給予家人的時間卻少之又少。“對女兒,一直心存愧疚”。楊守偉至今記得,2004年她和同事帶着3歲的小黎明到醫院做唇裂修補手術,術後劇烈的疼痛讓小黎明不停地掙扎哭鬧。為了避免剛剛縫好的嘴唇再次裂開,楊守偉幾乎連續抱了小黎明三天三夜。“當時女兒在家發高燒,不吃飯不睡覺,哭着喊着要找媽媽”。家人只好給楊守偉打通了電話。“但懷裏正抱着剛剛穩定下來的小黎明,我只好在安慰了幾乎後‘狠心’地掛斷了電話。因為這件事,女兒有好長時間都不願和我親近”。
從小到大,女兒一直在抱怨楊守偉,小時候抱怨她沒有時間陪自己,長大後抱怨她不愛惜身體,沒白沒黑地撲在工作上。“嘴上雖然抱怨,但女兒卻=非常懂事,年年都會拿壓歲錢給院裏的孩子買禮物,放假了就和同學來做義工”。
十幾年來,有多少個孩子在楊守偉的懷抱裏健康長大,已數不清了。她在兒童福利院默默工作,為了孤殘兒童的幸福揮灑血汗、無怨無悔。很多人勸楊守偉辭職,因為這項工作太辛苦了,但楊守偉總是淡淡一笑,笑裏是幸福,是無憾。現在的楊守偉已是榮譽滿身,但她的幹勁反而更足了,“這是我的本職工作,是我應該乾的,因為我是孩子們的‘媽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