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長遠 醫改要解關鍵題

7月28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衞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副主任王賀勝指出,當前,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已經到了一個重要節點和關鍵時刻,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既需要立足當前,持續抓緊抓細抓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工作,鞏固疫情防控成果,更要放眼長遠,正視問題,堅持將改革進行到底,始終把改革作為破解體制機制難題的關鍵抓手,把深化醫改作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強大動力和防範衞生健康領域重大風險的重要手段。下一步,將更加註重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狠抓統籌協調、督察督辦、經驗推廣,力爭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新成果。

會上,有關方介紹了今後改革的着力點。

強化七項能力,完善三個保障

經過各方面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國疫情防控已經取得了重大戰略性成果。一方面,多年來建立的公共衞生體系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這次疫情暴露出公共衞生體系的一些短板和問題。

“特別是與疫情初期‘爆發式’需求相比,發熱門診的收治、傳染病救治的牀位、重要的醫療設備以及醫療物資等,在短期內都出現了一定的短缺。”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表示,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用於公共衞生相關項目建設的投資總量是去年的兩倍,集中支持公共衞生領域的建設。“在未來一段時間,重點通過加強相關醫療衞生機構建設,強化七項能力,完善三個保障”。

據瞭解,七項能力包括:一是要強化發熱門診的接診能力,所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要重點落實“三區兩通道”要求,合理佈局診室、留觀室、候診區,擴大等候間距,配齊篩查所需設施設備;二是要強化可轉換傳染病區的收治能力,按照不同規模城市人口,明確可轉換集中收治牀位數量要求,分級分層配置疫情防控救治資源;三是強化可轉換ICU的救治能力,明確各級醫院的ICU中都要設置一定數量的負壓病房和負壓手術室,或者預留出負壓改造的條件,按不同規模和功能配置呼吸機、心肺復甦、體外膜肺氧合等醫療設備;四是強化實驗室的檢測能力,新增一批達到P3水平的實驗室,填補地市級P2實驗室空白點,提升重大傳染病檢測能力;五是強化傳染病的檢測能力,所有承擔收治任務的醫院都要具備已知傳染病的常規檢測能力,同時充分發揮科研機構、企業等第三方實驗室的作用;六是要強化醫療廢棄物的處置能力,支持沒有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置設施的地級市及較大的縣加強建設,支持大城市、特大城市按照現有醫療廢棄物處置能力擴展一倍作為應急備用;七是應急救援能力,要大幅提升呼叫接聽率,縮短響應的時間。

三個保障包括:一是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保障,要綜合考慮人口、區域等因素,支持每個省份改造升級1所~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擔危重患者救治和重要醫療設備儲備任務;二是應急醫療物資保障,引導醫療機構做好醫用口罩、防護服、防護眼罩等儲備,提升有效抵禦第一波需求衝擊的能力;三是應急醫療物資啓用預案保障,要求各地全面掌握定點醫院、方艙醫院等應急設施分佈圖和啓用的次序表。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均衡佈局

近十年,公立醫院改革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效,在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尤其是在重大疫情防控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緊急醫學救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國優質醫療資源總體上供給不足、分佈不均衡,也是造成很多患者跨區域就醫、增加醫療成本的一個重要原因。

去年,經中央深改委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衞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聯合印發了《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在北京、上海等醫療資源相對富集的地方選擇一批優質醫療機構,通過建設分中心或者分支機構、促進醫師多點執業等多種方式,以患者流出多、優質醫療資源相對比較薄弱的河北、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河南、雲南、新疆8個省(區)為試點,建設區域醫療中心。(下轉第2版)(上接第1版)

“目前,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的各項工作正緊鑼密鼓地往前推進。”歐曉理介紹,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和有關部門一起對試點省份報來的項目建設方案進行了集中評審,多次徵求專家意見,指導試點省份和項目單位抓緊修改完善,按程序已經安排了中央預算內投資給予支持。今年下半年,將繼續加快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指導各地按照已經批覆的項目建設方案要點,抓緊推進項目建設的前期工作,儘快建立與區域醫療中心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歐曉理表示,要充分發揮區域醫療中心的醫改“試驗田”作用,着力突出改革創新,在推進管理體制改革、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完善醫院補償機制、鼓勵創新藥物和技術使用、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等關鍵環節加大探索力度,拿出有含金量的改革舉措。

積極支持醫療機構渡過難關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國家醫保局等有關部門對確診和疑似患者全部實行先救治、後結算,對承擔新冠肺炎救治任務的醫療機構撥付專項資金,緩解醫療機構資金壓力,並及時與醫療機構進行結算。

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介紹,下一步,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結算清算,不留後賬,統一組織參保地核實並進行全國清算;二是總結經驗、完善制度,使疫情期間出台的“互聯網 醫保”、長處方等便民措施常態化、制度化,探索建立特殊羣體、特定疾病醫藥費豁免制度;三是加強形勢分析與研判,壓實基金管理責任,做好基金運行監測分析,積極支持醫療機構渡過難關。

“今後的改革重點是要把外部治理體系相關政策落地,真正產生作用。”國家衞生健康委體制改革司司長梁萬年指出,繼續深化公立醫院的外部體制改革,離不開政府政策環境進一步優化,要給公立醫院的發展增加新動能,持續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價格改革、藥品招標採購機制改革,以及薪酬、人事、編制制度改革。

梁萬年表示,深化公立醫院改革要在加強公立醫院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公立醫院防治能力建設、發揮公立醫院在整合型醫療衞生服務體系當中的領頭作用和骨幹作用、進一步強化以需求為主導來設計服務流程和服務項目、強化公立醫院的內部管理、強化公立醫院的文化建設等方面着力。他透露,正在會同有關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研究關於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文件。(首席記者 葉龍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46 字。

轉載請註明: 放眼長遠 醫改要解關鍵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