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9條家規,一半和做家務有關:聰明的家長,懂得“用”孩子
奧巴馬不僅僅是美國的傳奇總統,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奧巴馬説,我不可能當一輩子的總統,可是要做一輩子父親。
而且曾經在白宮舉行的父親節午宴上,奧巴馬也表示,當父親是他一生中最好的工作。
因為自己的童年沒有父親陪伴,因此他一直努力做一名好爸爸。 所以即使工作非常繁忙,但是奧巴馬也從來沒有缺席過孩子的成長。
所以説,比起奧巴馬勵志的人生,奧巴馬的教育觀念更直接借鑑。
奧巴馬在還在幼兒時期,就制定了9條家規,來規範孩子的行為。而這九條家規中,有一半都是與做家務有關。
家規1、不能無理抱怨、爭吵或者惹人討厭地取笑。
家規2、一定要鋪牀,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潔而已。
家規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倒牛奶,自己疊被子,自己起牀並穿衣服。
家規4、保持玩具房的乾淨。
家規5、幫父母分擔家務,每週1美元。
家規6、每逢生日或是聖誕節,沒有豪華的禮物和華麗的聚會。
家規7、每晚8點30分準時熄燈。
家規8、安排充實的課餘生活:瑪莉亞跳舞、排戲、彈鋼琴、打網球、玩橄欖球;薩莎練體操、彈鋼琴、打網球、跳踢踏舞
家規9、不準追星。
其實不僅僅是奧巴馬,國內的主持人朱丹,也會經常曬出女兒小小丹做家務的小身影,洗碗、掃地、曬被子。
霍啓剛和郭晶晶也會帶着兒子做農活,洗車。
應採兒也是各種教兒子Jasper做飯。
蔡少芬在微博中也多次曬出女兒做菜、做家務的小身影。
這些家務,讓孩子未必能做好,而且家長做會更節省時間,但是依舊要讓孩子做,因為目的從來都不是讓孩子把家務做了,幫大人的忙,而是讓孩子從這些 家務中的獲得成長。
讓孩子做家務有什麼好處?促進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
尤其是兩三歲的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就對在這個事物有更清晰的認知。而且也可以鍛鍊的邏輯能力,統籌能力。
比如:拖地的時候要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這就是在鍛鍊孩子的邏輯能力;
在孩子手持玩具的時候,大玩具要放在哪兒?小玩具要放在哪兒?在收拾的時候孩子就需要分辨、歸納,那這個過程就在鍛鍊孩子的統籌能力。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感恩心
父母不是他的傭人。一家人同樣都是生活在這個房間內,那麼自然照顧這個家,就不僅僅是大人的事情,也要讓孩子知道,自己也應該為這個家付出,而不是隻等着父母為我付出。
不是父母就應該給我洗衣服、做飯、疊被子。這也是自己的責任,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而且其實孩子在做家務的時候也會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所以家長適時地放手,給予孩子一些鼓勵,做家務是會讓孩子更自信、更有責任感的。
不過曾經有過這樣一組數據,美國小學生平均每天勞動時間為1.2小時,韓國0.7小時,而中國的孩子每天勞動的時間平均下來只有12分鐘。
家長們總是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學習好了,比什麼都強。
但是學習並不佔孩子的全部人生,更何況,做家務也有利於孩子學習。外國有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
國內研究機構也對全國兩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以下是3-10歲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給家長做個參考,看看自家孩子在現在這個年齡中可以做到哪種強度的家務:
那麼在讓剛開始讓孩子做家務的時候,家長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愛上做家務呢?
讓做家務變得有意思一些;多表揚、多鼓勵。
對於二三歲的孩子,就把做家務這件事遊戲化,讓孩子像是在玩一個遊戲一樣,就把家務做了,然後在孩子做完之後誇讚他做得好。
等到孩子大一些,就可以用獎勵的形式,但是不要用金錢,可以用積分,比如掃地可以積3分、刷碗可以積5分……積分滿100家長就可以滿足他一個要求,
到八九歲的時候,就可以將做家務這件事情常態化了。
無論孩子是在處在什麼年齡段內,家長在孩子完成的好的時候都可以給予適當的誇讚和鼓勵。在孩子做的不好的時候也只是提出問題,以及引導孩子做好。而不是挑刺説“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和孩子一起完成,做多親子互動
小孩子是很一依賴家長的,那麼當可以和家長一起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孩子時感覺到很開心、很幸福的。
所以不要總是讓孩子一個人做,而是和孩子一起完成。
更何況,家長和孩子一起做家務的時候,也可以很順其自然的就讓孩子學到了一些新技能。
允許孩子做的不完美
當孩子做家務的時候,尤其小孩子,過程其實比結果更重要。而且孩子本來就是第一次做,達不到家長的要求很正常。
給孩子空間,讓孩子去成長,即使孩子做的不好,也要多鼓勵孩子做家務這個行為。這樣孩子才有勇氣,也敢下一次再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