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應及時管教,不然長大很難糾正

孩子是父母最珍貴的寶貝,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成為優秀的人、正直的人。

而想要實現這一切,就都離不開父母良好的教育,父母作為孩子接觸最多的人,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最大的,家庭教育格外重要。

李玫瑾教授: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應及時管教,不然長大很難糾正

近來很火的育兒專家,任教於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檔節目中談到父母教育孩子的一大誤區:“孩子在小的時候,吃得苦越多,他的承受能力就越好,尤其對於男孩來説,一定不要百依百順,很多逆子、不孝子,都是寵出來的”。

節目中,李玫瑾教授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一個男孩在四五歲的時候和你鬧,你説這樣小的孩子鬧吧,他能怎麼和你鬧?不過就是在地上打滾耍賴而已。但是等孩子到了十三四歲的時候,他再和你鬧,他會怎麼鬧?首先,他有可能離家出走,其次他可能還會選擇自殺,到時候你怎麼辦?”

李玫瑾教授: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應及時管教,不然長大很難糾正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的性格特點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定下了,3到6歲就是孩子性格成型的關鍵時期,求知慾旺盛,自我意識覺醒,急需父母及時管教。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應及時管教,該打就打,不然長大很難糾正。

1、威脅家長

有些孩子很“聰明”,會看家長的眼色,知道家長心疼自己不捨得自己哭,因此就用威脅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慾望。

我們不時能看到街上有家長面對賴着不走、撒潑打滾、大吼大叫的孩子無計可施,最後不得不妥協,然而這樣的妥協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下一次又是故技重施,唯有堅決拒絕才是正道。

李玫瑾教授: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應及時管教,不然長大很難糾正

2、不守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當孩子做出不遵守規矩的不良行為時,家長一定要制止。

像是吃飯時敲碗筷、對長輩不尊敬、公共場合大喊大叫,這些行為都是很不禮貌的,是對別人的不尊重,會給他人帶來困擾,家長可要多加註意,如果孩子有這種傾向要及時對他進行批評教育。

李玫瑾教授: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應及時管教,不然長大很難糾正

3、亂髮脾氣

在小孩子自我意識之後,會有一個初期叛逆,這時候的孩子會摔東西、亂髮脾氣,並不是因為生氣或不滿,而是覺得這好玩,甚至只是用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如果家長不加管教,孩子就會把這種行為持續下去,因此而變成一個粗魯、無理的人,再難改過。

李玫瑾教授: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應及時管教,不然長大很難糾正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不良行為,就像一顆野蠻生長的小樹會長出歪曲的枝杈,這就需要父母作為“園丁”來修理、約束孩子,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

祝願孩子們都能身心健康,茁壯成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23 字。

轉載請註明: 李玫瑾教授: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應及時管教,不然長大很難糾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