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會拿父母當“沙包”來打?背後的原因值得父母深思!
許多家長應該遇到過孩子這樣的狀況,有時候孩子大哭大鬧時會將小拳頭揮向自己的父母。有時抱着孩子玩的開心時,莫名其妙的就會揮舞着小拳頭打父母。我曾經也經歷過,那種感受當媽的也的確心裏很不舒服,感覺自己被疼愛的孩子當成了沙包。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打大人的行為?大多是這三個原因,家長要反省了
1、孩子效仿家長的行為
如果父母對待孩子時,經常使用語言暴力和肢體暴力來解決問題的話,會影響到孩子的認知。孩子也會學習父母的這種行為來對待父母,孩子會認為這是對的行為。
2、孩子無意識行為
孩子年紀小,他們的詞彙量不足,思維不成熟,不知道該怎麼樣表達自己的情緒,只能試圖用暴怒、惡毒的髒話,或是可怕的暴力行為,來發泄情感,並爭取他所渴望的東西。
孩子並不知道何為對、何為錯,只知道這樣做有效果,可以滿足他們的心願。
3、孩子玩耍式打人
孩子並不知道打媽媽這個行為是不對的,他以為打媽媽是和媽媽親近、玩耍、開玩笑的一種方式,我相信媽媽雖然被寶貝打了,只要不是太用力,依然是笑臉相迎,並沒有表現出不開心或者疼痛,所以寶貝覺得這是在做遊戲。
孩子會和什麼家庭成員開打人的玩笑呢?大多數是媽媽,因為爸爸象徵着權威、嚴肅,媽媽相對而言更加安全可靠。
4、家長的慫恿
有的爸媽教育孩子時,總擔心孩子在外面吃虧,被人欺負,喜歡鼓勵慫恿孩子。這種家庭氛圍下教育出來的小孩子,可能會少了點耐性,脾氣較為暴躁,遇事更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錯誤的觀念註定了孩子的未來,必然會添上更多的坎坷,即便孩子哭鼻子的時候少了,但他們的個性未必真正的成熟。
孩子如果跟你“動手動腳”,家長該怎麼辦才好呢?
1、立馬制止
一定要立即制止孩子的行為,孩子可以通過你嚴肅的態度,注視他的表情,推測出你的意思。倘若你不在乎、得過且過,甚至笑臉相迎,孩子肯定意識不到事情的嚴重性,下一次還會犯類似的錯誤。
2、言語規勸,指出錯誤的地方
家長的言語規勸,可以讓孩子明白自己,到底錯在了哪裏,能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做法,給別人帶來了傷害。只有孩子明白了這些,孩子才會在遇到同類事情時,避免採用之前的處事方式,不至於在錯的路上越走越遠。
3、讓孩子知道被打的滋味
如果規勸和制止都沒有用,家長就只能嚴厲批判孩子,讓孩子嘗試着接受這種行為帶來的惡果。我們有必要讓孩子感受一下被打的滋味,可以打一下孩子的手背或者屁股。使孩子感受到別人的受傷,體會到他人的痛苦,孩子就有可能因為自己是個“施暴者”而懊惱悔恨,孩子可能就不會隨意打人了。
家長的態度是關鍵,不能過度,切勿完全“以暴制暴”,否則後果很嚴重,有可能激發出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孩子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4、父母以身作則,教會孩子控制情緒
孩子出現喜歡打人的現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有這樣的行為,孩子通過模仿學到了這種處理問題的方法。出現問題時總是喜歡用揍孩子來處理問題,但孰不知當爸爸在打時其實在給孩子灌輸用暴力就能解決問題的思想,孩子有了這種心理當爸爸再教育時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5、教會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還小,情感的表達方式,並不多,方式也少,很多時候,可能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就可以用臉譜化的方式,給寶寶演示喜怒哀樂等情緒。讓孩子多一些情感的宣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