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戰德軍航空隊的末日大殺器,福克D.Ⅶ戰鬥機

由 鈄翠娥 發佈於 綜合

作為一戰期間聲名最為顯赫也最為成功的飛機制造廠之一,德國福克飛機工廠在一戰的最後幾個月裏爆發出最後的能量,推出了廣受各交戰國讚譽的福克D.Ⅶ單座雙翼戰鬥機,成為一戰德國航空隊的末日大殺器。福克D.Ⅶ的問世,不僅為福克公司的一戰軍機開發史畫上圓滿句號,更是令這家公司在單翼機、雙翼機、三翼機這三種一戰軍機主要機翼佈局形式上全部有頂尖軍機推出(分別是福克E型、福克D.Ⅶ、福克Dr.Ⅰ,)從而實現福克在一戰戰鬥機全系產品中的開發大滿貫,這在各主要交戰國的軍機工廠中可以説是獨步天下。

(上圖)福克D.Ⅶ右後側的視角

從裝備JG 1聯隊的第4、第6、第10中隊開始,到JG 2聯隊的第12、第13、第15、第19中隊,再到JG 3聯隊的第2、第26、第27、第36中隊,逐漸增多的福克D.Ⅶ開始在戰史上寫下自己的篇章。此後,獨立作戰的第8、第14、第16、第17、第20等一大批狩獵中隊亦接收了這種飛機,用於一戰最後階段的交戰。

各個中隊對這種飛機的期待可以用“翹首以盼”來形容。一位中隊長魯道夫·施塔克事後多年還清楚地記得他第一次接觸福克D.Ⅶ時的感受,他這樣寫道:“我們接收了6架福克新飛機,得讓我來決定由誰來飛它們。在我看來,接手這種飛機的自然應該是年長的和富有經驗的飛行員,至於年輕人,他們得學會等待嘛。我坐進福克飛機的座艙啓動了它,飛機迅捷升空,爬升性能極佳,靈活性一流,非常易於操控,並且對操作動作具有敏捷的響應,最後它帶着我安穩地降落到機庫旁。我立即下令地勤們在這幾架飛機的機身上畫上本中隊的標誌和絢麗的色帶,這樣一來,別的中隊可就別想搶走這些飛機啦。”

和飛行員們的反應相一致,福克D.Ⅶ被諸多史學家評價為“一戰中最出色的戰鬥機之一”,更有不少觀點去掉了裏面的“之一”。而對這種戰鬥機最為傳神的描述是這樣的:它能使普通飛行員成為優秀飛行員,更能使優秀飛行員晉級王牌飛行員。

那麼,最頂尖的王牌飛行員駕駛着福克D.Ⅶ又會取得怎樣出類拔萃的戰績呢?可惜這一點只能成為想象,因為福克D.Ⅶ裝備前線中隊時,德國最了不起的空戰精英“紅男爵”里希特霍芬已經死了在他的福克三翼機上—這位在一戰中擊落敵機數量最多的人沒有體驗駕駛福克D.Ⅶ進行空中格鬥的機會了。


(上圖)博物館展現的呈攻擊狀態的福克D.Ⅶ

在相當短暫的最後幾個月裏,有許多德國飛行員憑藉着福克D.Ⅶ進入了王牌飛行員行列,這本身就證明了這種飛機的價值。另外一些已經成名的王牌飛行員則駕駛着福克D.Ⅶ實現了個人戰績的短期躍升。而且,雖然一戰只剩下最後的時光,但這一時期空戰的激烈程度和交戰規模仍不斷攀上新高,從而使福克D.Ⅶ的擊落架數非常可觀。不過,同在之前數年間的風雲際會中湧現出來的波爾克、殷麥曼、里希特霍芬、烏德特這樣的名字相比,在最後時刻於福克D.Ⅶ上大獲成功者的聲望在戰史上相對較小,比如45勝的弗裏茨·魯梅(Fritz Rumey)、53勝的洛温哈特等,但這些人畢竟可以算是一戰德軍新一代的也是最後一代的空戰佼佼者。

另外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福克D.Ⅶ的成功者中有多位並非德國人。比如在第31狩獵中隊,就有一位名叫米克齊斯洛·加爾斯特卡(Mieczyslaw Garsztka)的王牌飛行員,他是一個地道的波蘭人。而在“紅男爵”曾經揚名的第11狩獵中隊,同樣有一名波蘭人威利·加布裏埃爾(Willi Gabriel)駕駛着1架藍橙色相間塗裝的福克D.Ⅶ,打下了至少11架敵機。事實上,一戰德國航空隊的知名人物當中不乏猶太人、斯拉夫人等各種族人士,頗能體現一戰德軍兼收幷蓄的用人風格,這和下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正規軍的排外做法不啻雲泥之別。

福克D.Ⅶ帶給協約國陣營的震動是顯而易見的。在最初見到這種全新的對手時,協約國的飛行員們不以為然,因為和之前他們所熟悉的信天翁等德國戰鬥機洗練的流線型外觀相比,福克D.Ⅶ的機身尤其是前半部顯得方正平直,不免給人一種笨拙遲緩的錯覺。但是在一經交手之後,英、法、美飛行員的觀點就立即發生了轉變。

在習慣於快速爬高以搶佔攻擊有利位置的協約國飛行員看來,自己手中的戰鬥機一直在這方面享有某種程度上的優勢,但是福克D.Ⅶ改變了這一點。這種德國戰鬥機的爬升率是斯帕德、SE.5和“駱駝”等協約國主力機型都無法望其項背的。

對於SE.5,可以看一下裝備着這種飛機的澳大利亞航空隊第2中隊的日誌:“出於經驗,我們飛在5000米的高度上,這差不多已經是我們戰鬥機爬升的極限,當然更是絕大多數德國飛機的極限。但我們突然吃驚地發現,正有一批新的敵機輕易地跟了上來,而且在很短的時間裏就比我們飛得更高……”

對於“駱駝”式,可以從英國皇家空軍第85中隊的飛行員約翰·格里德爾(JohnGrider)少尉在1918年6月30日的日記裏一見端倪:

“6月30日,我們在例行巡航中遇上了最新式的福克飛機,它們確實是非常棒的機型。當日的幾架機身上塗着鮮紅色的條紋,所以一定是來自里希特霍芬的‘飛行馬戲團’的。我們有5架飛機飛在4500米高度,遠遠地看到它們後,我們就爬升到了6200米,這對於我們已經達到了極限。但這羣敵機卻爬得更高,而且爬得更快,很快就在我們和火線之間佔住位置,並開始攻擊我們殿後的飛機。”

“我們試圖轉圈規避,但我們的發動機在這個高度上無法和它們的動力相抗衡,我們降低了約150米,敵人仍窮追不捨。我們打算俯衝以求擺脱,豈料敵機俯衝得更加堅決,它們在3600米高度上咬住我們並開火。”

“凱爾的飛機被打中了散熱器,韋伯斯特的機尾中彈而不得不迫降,所幸這時得到了趕來的第84中隊戰友的全力掩護。在接下來的纏鬥中,我想我可能打中了1架福克,因為它猛地進入了俯衝,但我無法看到後來發生的事。”

“我很快就和另外一架福克飛機進入了纏鬥,交戰持續時間並不長,德國飛行員總是能夠對我佔據高度優勢和理想的射擊位置,但令人驚奇的是,他卻並不開火—只是像貓捉老鼠那樣戲弄着我。突然,他先是進入俯衝,然後猛地拉起機首開始筆直上升,那情景就好像這架飛機是由螺旋槳在頭頂拉着它垂直上升一樣,我承認我完全看呆了。接着德國飛機就向我開火,我用盡全力逃脱,但根本擺脱不了福克飛機的機動,我墜向了地面……大概覺得我已經完蛋了,德國人沒有再追下來。最後我大難不死,但我真是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空戰。”


(上圖)飛行表演中的福克D.Ⅶ

相信有很多人像格里德爾一樣,在和福克D.Ⅶ交手時經歷了他們“從來沒有經過的空戰”。所幸協約國的飛行員們無須長期經歷這種空戰,1918年11月11日,交戰雙方達成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陣營的勝利而告終。在協約國與德國達成的“令德意志帝國這個頂盔貫甲的壯士自廢武功”的停戰協定中,條款的第四部分規定德國空中力量必須立即解除武裝,並且交出大約2000架軍用飛機。其中,有一種軍機的型號被特別指明要求“必須全數交出”,這就是福克D.Ⅶ戰鬥機。於是乎,以這樣一種獨特的方式,福克D.Ⅶ在史冊上留下了自己最後的印跡。

本文摘自《第一次世界大戰軍機全史》(全兩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