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鋭參考|中方一再發出警告之際,美國內也在為這件事緊張不已

由 万俟傲白 發佈於 綜合

繼揚言“封殺”TikTok又改口之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語出驚人,稱在對TikTok部分國家業務的收購案中,美國政府應該在交易中分一杯羹。

據《華爾街日報》網站8月3日報道,特朗普已告知微軟公司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出售金額中的相當大一部分須交給美國財政部,因為是我們讓這項協議成為可能”。

美媒報道截圖

這種肆無忌憚的做法,不僅引發中方堅決反對,美國的一些盟友也表示無法認同。而在美國國內,不少企業、學者乃至普通民眾,也紛紛感到“不寒而慄”。

“美國陷阱”再現,中方勸美不要打開“潘多拉盒子”

“美方務必不要打開‘潘多拉盒子’,否則將自食其果。”

8月4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回應有關TikTok相關問題時説道。

針對特朗普宣揚的如果TikTok在美業務未能在9月15日之前出售給美國公司,此業務將被關閉的説法,汪文斌強調,有關企業按照市場原則和國際規則在美開展商業活動,遵守美國法律法規,但美方卻以“莫須有”的罪名進行設限打壓,這完全是政治操弄。

汪文斌(外交部網站)

類似的操弄,法國阿爾斯通公司早已領教過。該公司前高管皮耶魯齊的《美國陷阱》一書,便生動展現了美方對國際法合則用,不合則棄的嘴臉。

“美國陷阱”每一次現形,都是對美方一貫標榜的市場經濟原則的否定,該原則對於很多業務遍佈全球的美國大公司來説至關重要。正如汪文斌所説,如果按照美方的這種錯誤做法,那麼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任何一家美國企業採取類似的舉措。

而這正是美國一些有識之士所擔心的。美國《連線》月刊特約撰稿人路易斯·馬察基斯表示,美國政府的做法好像只允許來自本國的巨頭企業發展壯大,極其不公平,“有損於全球自由市場,也不是自由貿易”。

耶魯大學法學院學者薩姆·薩克也指出,TikTok事件意味着美國正在走一條“技術民族主義道路”。

美國內擔憂:政府創下“危險先例”

從整垮阿爾斯通,到圍獵TikTok,美國政府巧取豪奪的底色未變,手段卻越來越露骨。在此次TikTok事件中,白宮得寸進尺,要求從交易中獲利,在美國國內引起了更大的擔憂。

或許是由於做房地產商的經歷,特朗普將美國與TikTok的關係也比作房東與房客的關係,暗示TikTok就像房客,“不籤租約,房客就什麼都拿不到,所以他們要麼交押金,要麼交別的什麼”。

對此,路透社援引律師觀點指出,一般來説,“政府無權”通過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從私人交易中分一杯羹。

而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加里·赫夫鮑爾則表示,特朗普的提議讓他想起監督鹽壟斷貿易的“中世紀國王”。

美聯社報道截圖

這種政府自我身份定位的偏差,尤其令市場警惕。美國道瓊斯旗下的“市場觀察”網站8月4日刊文指出,白宮要求從微軟收購TikTok業務的交易中抽成完全沒有依據。

“特朗普似乎認為美國政府在這場可能的交易中扮演了投行的角色,這是錯覺。收取中介費可能是房地產商運作的核心方式,但不是聯邦政府的。”文章説。

“投行”一説還算相對客氣,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更不留情面地指出,白宮此舉無異於將勒索作為國家政策。

“微軟應該拒絕向特朗普支付報酬”,美國《華爾街日報》8月3日以此為題發出疾呼,稱如果抽成的提議是認真的,並被認為是合法的,那就將立下一個“危險先例”,併為美國企業遭受同樣的待遇打開大門。

“美國企業界遭受的損失將遠大於獲取的利益。”文章警告説。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截圖

美國的“國家勒索”,連鐵桿盟友都看不下去

事實上,對於令人驚訝的要求抽成行為,特朗普自己都無法給出有理有據的解釋,因此在8月4日的白宮記者會上,他面對記者追問只能強行轉移話題,試圖矇混過關。

但也許是因為吃相實在太難看,這招根本無法轉移外界的注意力。很多美國網友紛紛指出,總統的“國家勒索”是法外妄為。

同樣,儘管美國大肆渲染所謂“數據安全威脅”,但國際社會應者寥寥。

如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的發言人哈里·羅克8月4日就表態稱:“我認為菲律賓沒有任何理由禁止TikTok。”而歐洲最大的三個經濟體都抵制了對TikTok的禁令,英國和法國沒有計劃阻撓字節跳動公司的運營,德國政府官員也表示,未發現TikTok軟件存在安全風險。

就連被視為美國“鐵桿盟友”的澳大利亞,這次都沒有緊跟美國腳步,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日前表示,在TikTok問題上,“沒有證據可以向我們表明,我們的國家安全利益正在受到損害,或者是澳大利亞民眾的利益正在受到損害”。

而一些外國網友也直言:特朗普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封禁TikTok,“就是個笑話”。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