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流着斯拉夫人的血液,説着流利的漢語,但他們都是中國人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綜合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民族大家庭成員中,有很多人數少,而且不易被人記住小民族。這些民族雖然人口少,但作為單一族羣,他們有着其別具一格民族文化和傳統習慣。比如赫哲、鄂倫春、鄂温克等較小民族,都屬於人數較少的民族。不過這些少數民族,隨着社會發展,現在單從長相上很難區分出他們的族別,只有在民族節日期間和他們民族傳統活動,才能便於區分。但在我國還有一個人口較少的民族,此民族就很容易區分,因為他們來自歐洲,屬於白種人。

這個民族就是分佈於我國新疆、黑龍江、內蒙古等地的俄羅斯族。從民族的名字看,此民族與俄羅斯有着淵源關係。的確在我國這個較小民族有着東斯拉夫的血統,但他們來到中國併成為一個族羣,只有一百多年曆史。

從資料記載看,我國境內的俄羅斯民族,主要來源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主要是18世紀至19世紀時,隨着清朝國門打開,很多俄羅斯人來到中國新疆等地,開商建埠,一些俄羅斯的商人、手工業者以農民便進入我國,並在我國居住和生活。第二個階段:沙俄滅亡蘇聯初建時,一些俄羅斯人以及流亡的沙俄士兵進入我國,並留在我國生活居住。第三個階段:清末民初一批闖關東的山東人,在中俄邊境淘金、伐木,甚至有人進入俄羅斯境內工作,並在那裏與俄羅斯人通婚。有的直接就留在邊境地區居住,還有的被蘇聯遠東政策所遣返,也留在邊境地區居住。這部分華俄混血,他們也被歸為俄羅斯族。不過從歷史記載看,除了這三個階段,還有一些特殊原因使少數俄羅斯人生活在住中國。上世紀三十年代,在新疆的俄羅斯人,被稱為“歸化族”,那時他們就已經融入中國,並參與國家建設。據史料記載,1934年,盛世才在新疆召開的第一次民眾代表大會,已經加入中國國籍的俄羅斯人就以“歸化族”名義出席了會議。新中國成立後,才確認為“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在我國境內生活,基本上保留了俄羅斯人的生活習慣,但也融入當地我國同胞的生活。大部分俄羅斯人信奉東正教,也有少部分人信奉基督教。比如在內蒙古額爾古納河流域的俄羅斯人,還居住着俄羅斯人別具特色的“木刻欏”建築,飲食習慣上還保留着麪包、奶油等俄羅斯人特有飲食風格。

目前,生活在我國的俄羅斯人平時只有通過長相上能看出不同,但他們早已融入我國,特別是中俄邊境上的華俄混血,已經很難區分他們的族別。這些俄羅斯族人平時説着流利漢語,而本民族的語言只在家裏時使用。在國別認同上,這些俄羅斯族都認為是中國人,早已經淡化了他們祖先。俄羅斯族人有自己的民族服飾,只有在俄羅斯族節日期間,他們才會穿上本民族的服裝,並進行俄羅斯人特有民族舞蹈和表演。

生活在我國的俄羅斯族人,由於已經融入我國傳統生活,他們也過我國傳統節日,受漢民族的影響,俄羅斯族人也和我們一樣過春節。但俄羅斯族人過春節,與漢族過春節還有不同之處,比如他們在禮節和風俗就很少有中原地區那種濃重的風俗,俄羅斯族人過春節只注重美食。

大年初一,俄羅斯族人和漢族一樣,也有拜年的風俗。但這種拜年只是見面互相問候,或者專程探望,互助共祝新年到來。由於俄羅斯族人在春節時注重美食製作,因此,春節時俄羅斯人的有着特別豐盛的節餐。各種肉食及蔬菜用俄羅斯族的做法,還有自釀的啤酒。如果有客人來,他們會把最好的美酒及餐食拿出來與客人分享。如果到俄羅斯族生活的農村,俄羅斯族人在春節時自制的老酸奶和奶酪別有一番風味。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