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膽小愛哭是安全感缺失?或許是父母想錯了,三種誤區要了解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綜合

安全感是每個人的一種最基本的需求,它可以安撫孩子焦慮的心情,是他們一種精神依託。缺乏安全感換言之就是對自己身邊的人或物失去了信任,他們總是處於擔心之中,精神極度緊張,考慮的事情太多,失去了孩子原本的單純。

現在的寶爸寶媽們在孩子一出生時就希望給予孩子最好的東西,他們開始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安全感”這一字眼已被過度放大,它已經成為了對現在父母的一種道德綁架,使得媽媽們不敢做一些新嘗試,久而久之它成為了“溺愛”的另一種表達形式。

生活中最常見的兩種安全感缺失的表現:

1)自我封閉

因為孩子失去了對環境和人的信任,總覺得外面的世界充滿着危險,他們便會封閉自己來起到自我保護的目的。這樣的孩子待人十分冷漠,對事情也沒有太大的慾望,對待他人有所防備,不喜歡與他人交流,不喜歡將好東西與親人分享。

2)乖巧懂事

乖巧懂事的孩子害怕失去他現有的一切,他喜歡通過討好大人來留住他所在乎的東西。

如果自己的孩子缺乏安全感,他們故意封閉自己,久而久之在社交方面便會存在障礙。如果寶媽們要儘早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孩子逐漸建立安全感,這對孩子的未來有着不可估量的影響。

安全感是每個人的一種最基本的需求,它可以安撫孩子焦慮的心情,是他們一種精神依託。缺乏安全感換言之就是對自己身邊的人或物失去了信任,他們總是處於擔心之中,精神極度緊張,考慮的事情太多,失去了孩子原本的單純。

現在的寶爸寶媽們在孩子一出生時就希望給予孩子最好的東西,他們開始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安全感”這一字眼已被過度放大,它已經成為了對現在父母的一種道德綁架,使得媽媽們不敢做一些新嘗試,久而久之它成為了“溺愛”的另一種表達形式。

生活中最常見的兩種安全感缺失的表現:

1)自我封閉

因為孩子失去了對環境和人的信任,總覺得外面的世界充滿着危險,他們便會封閉自己來起到自我保護的目的。這樣的孩子待人十分冷漠,對事情也沒有太大的慾望,對待他人有所防備,不喜歡與他人交流,不喜歡將好東西與親人分享。

2)乖巧懂事

乖巧懂事的孩子害怕失去他現有的一切,他喜歡通過討好大人來留住他所在乎的東西。

如果自己的孩子缺乏安全感,他們故意封閉自己,久而久之在社交方面便會存在障礙。如果寶媽們要儘早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孩子逐漸建立安全感,這對孩子的未來有着不可估量的影響。

孩子膽小愛哭是安全感缺乏?或許是父母想錯了,分享三種安全感誤區

現在的父母工作較忙,他們陪伴孩子的時間較短,一旦孩子出現一些愛哭鬧、敏感、膽小等等行為舉措,寶媽們將這些反常舉措歸結於是因為自己陪伴的時間太少,導致他們安全感缺失。

正因為種種安全感的誤區,使得寶媽們很難找到事情發生的根本原因,也難以解決最基本的問題。那安全感的誤區有哪些呢?

1)難分難別

現在的孩子們上學是越來越早,初次送孩子去幼兒園總會使父母感到很頭疼,孩子的“分離焦慮”總讓父母認為是缺乏安全感所致的。

其實不然,分離焦慮只是孩子沒有度過這段過渡時期,沒有適應新的環境。孩子的難分難別是很自然的一種情況,並不代表孩子缺乏安全感。

2)害羞膽怯

孩子的性格總是不一樣,有的孩子是自然熟,有的孩子則比較內向,他們到了一個新的地方見到新的人,總會表現得害羞膽怯。他們對新的環境和人保持警惕,當慢慢熟悉之後,孩子便會放下警惕,與人正常交流。

總而言之,害羞膽怯不代表沒有安全感,這只是一種性格特點而已。這樣的孩子更注重保護自己,只做有把握的事情,一般這樣的孩子都比較穩重。

3)依戀“安撫物”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依戀於自己安撫物都會錯誤地認為孩子缺乏安全感,其實這樣的孩子安全感很足。害怕原本就是心理作用,安撫物是他們的精神寄託,它會使孩子敢於做一些事情。

當孩子缺乏安全感時,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擺脱困境?

1)培養孩子獨立的做事習慣

所謂獨立,並不是一點都不依賴於外界,只是想讓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勇敢地走出已有的舒適圈。現在的父母們過於溺愛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庇護下,孩子成為了温室的花朵,經不起一點風吹雨打。

這樣的孩子一遇到困難便會手足無措,去找父母幫忙。培養孩子獨立做事的習慣,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堅強,不會讓無助和不安這兩個毒瘤侵蝕自己的內心,這是一門值得每一個父母都去深度學習的育兒課程。

2)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

不難發現:當孩子喜歡做某些事情時,他們會更加專注。現在的孩子們都多才多藝,父母可以逐漸引導孩子去發現他們喜歡什麼事情,這樣就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放到自己或事物的身上,這樣即可使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起來,有可能把放到父母的身上的注意力慢慢移開。

自我技能的不斷增多,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隨即增高,鼓勵的聲音也不絕於耳,孩子會更加自信,安全感也更強。

3)鼓勵孩子説出自己的看法

有些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還小,很多事情都按自己的意願去執行,當孩子説出自己的看法時,往往會遭到拒絕,這樣會撲滅孩子剛剛燃起的小火苗,孩子也會覺得很壓抑。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説出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對則從之,錯則改之,久而久之孩子有了自己的思維,敢於去反抗外界錯誤的聲音,自己可以給自己足夠的安全感。

小編寄語:

育兒真的是一門學問,父母的一不留神可能會使孩子走很多的彎路。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該幫助孩子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孩子的一些不正常舉動都是有原因的,新手爸媽們要注意細節,給予孩子良好的生活環境。

孩子膽小愛哭是安全感缺乏?或許是父母想錯了,分享三種安全感誤區

現在的父母工作較忙,他們陪伴孩子的時間較短,一旦孩子出現一些愛哭鬧、敏感、膽小等等行為舉措,寶媽們將這些反常舉措歸結於是因為自己陪伴的時間太少,導致他們安全感缺失。

正因為種種安全感的誤區,使得寶媽們很難找到事情發生的根本原因,也難以解決最基本的問題。那安全感的誤區有哪些呢?

1)難分難別

現在的孩子們上學是越來越早,初次送孩子去幼兒園總會使父母感到很頭疼,孩子的“分離焦慮”總讓父母認為是缺乏安全感所致的。

其實不然,分離焦慮只是孩子沒有度過這段過渡時期,沒有適應新的環境。孩子的難分難別是很自然的一種情況,並不代表孩子缺乏安全感。

2)害羞膽怯

孩子的性格總是不一樣,有的孩子是自然熟,有的孩子則比較內向,他們到了一個新的地方見到新的人,總會表現得害羞膽怯。他們對新的環境和人保持警惕,當慢慢熟悉之後,孩子便會放下警惕,與人正常交流。

總而言之,害羞膽怯不代表沒有安全感,這只是一種性格特點而已。這樣的孩子更注重保護自己,只做有把握的事情,一般這樣的孩子都比較穩重。

3)依戀“安撫物”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依戀於自己安撫物都會錯誤地認為孩子缺乏安全感,其實這樣的孩子安全感很足。害怕原本就是心理作用,安撫物是他們的精神寄託,它會使孩子敢於做一些事情。

當孩子缺乏安全感時,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擺脱困境?

1)培養孩子獨立的做事習慣

所謂獨立,並不是一點都不依賴於外界,只是想讓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勇敢地走出已有的舒適圈。現在的父母們過於溺愛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庇護下,孩子成為了温室的花朵,經不起一點風吹雨打。

這樣的孩子一遇到困難便會手足無措,去找父母幫忙。培養孩子獨立做事的習慣,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堅強,不會讓無助和不安這兩個毒瘤侵蝕自己的內心,這是一門值得每一個父母都去深度學習的育兒課程。

2)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

不難發現:當孩子喜歡做某些事情時,他們會更加專注。現在的孩子們都多才多藝,父母可以逐漸引導孩子去發現他們喜歡什麼事情,這樣就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放到自己或事物的身上,這樣即可使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起來,有可能把放到父母的身上的注意力慢慢移開。

自我技能的不斷增多,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隨即增高,鼓勵的聲音也不絕於耳,孩子會更加自信,安全感也更強。

3)鼓勵孩子説出自己的看法

有些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還小,很多事情都按自己的意願去執行,當孩子説出自己的看法時,往往會遭到拒絕,這樣會撲滅孩子剛剛燃起的小火苗,孩子也會覺得很壓抑。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説出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對則從之,錯則改之,久而久之孩子有了自己的思維,敢於去反抗外界錯誤的聲音,自己可以給自己足夠的安全感。

小編寄語:

育兒真的是一門學問,父母的一不留神可能會使孩子走很多的彎路。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該幫助孩子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孩子的一些不正常舉動都是有原因的,新手爸媽們要注意細節,給予孩子良好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