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京津冀三地專家:城市羣建設應發揮核心作用

由 漆雕佁 發佈於 綜合

來源標題:三地專家:城市羣建設應發揮核心作用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協同發展在“十四五”時期如何繼續向前推進?如何建設世界級城市羣?記者專訪了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劉秉鐮、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武義青。專家表示,城市羣建設應進一步發揮北京作為世界級城市羣核心的作用,明確京津冀城市羣各城市以及中心城市分工定位,實現錯位發展、高質量發展。

有序疏解應考慮空間匹配

問:建設世界級城市羣如何考慮空間因素?

李國平:世界級城市羣往往規模巨大,城市密集,至少會有一個以上的特大城市,與若干個大城市組成龐大、多核心、多層次的城市羣體,同時具有發達的區域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城市空間組織緊湊、經濟聯繫緊密、高度一體化。

對京津冀地區而言,首先要打造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城市圈,把北京、天津、石家莊幾個城市圈做好,提高整個區域的中心城市發展水平。其次,明確京津冀城市羣各城市以及中心城市的分工定位。北京作為世界級城市羣核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金融和科技方面的支撐引領,發展和提升以金融服務和研發服務為主體的生產性服務業,將有助於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羣。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一方面可緩解北京人口資源矛盾,同時可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疏解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和空間的匹配。如果不考慮空間匹配,產業可能就“疏”沒了,“疏”掉了,也就是死掉了。任何產業都對要素稟賦和成本有一定要求,所以一定要有空間概念,一定要明確中心城區幹什麼,外圍地區幹什麼,周邊地區幹什麼,當然需要區域間聯動。此外,“減量”不是説北京不發展,而是更有效率地發展,更高質量地發展。

培育有潛力的經濟增長極

問:京津冀與長三角、珠三角發展存在哪些差距?

劉秉鐮:六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也出現一些問題,發展現狀與預期還有較大差距,任重而道遠。從經濟發展來看,和長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經濟增速明顯處於劣勢。從區域角度來看,南北差距正在不斷加大,京津冀需要快速成長為經濟新高地。

首先,要瞄準世界級城市羣目標,應當加快經濟發展,提高經濟總量。其次,培育有潛力的經濟增長極。除了津唐石保等傳統增長極外,還應在空間上培育更多有潛力的經濟增長極,如雄安、滄州、廊坊、武清、臨空經濟區、河北自貿區等,以此支撐世界級城市羣經濟總量。第三,加快產業升級,構築區域性產業協同機制。北京科創能力很強,但北京部分科技成果轉移到了長三角和珠三角。因此應充分運用北京科技創新優勢,提高轉化能力,延伸區域價值鏈。

城市羣建設要有產業基礎

問:三地製造業發展對於城市羣建設有何意義?

武義青:建設世界級城市羣,應當有世界級產業集羣,特別是製造業產業集羣及產業鏈的支撐。京津冀區域可精心謀劃打造幾條產業鏈。一是以鋼鐵為基礎的材料、金屬製品、重型裝備等世界級產業鏈產業集羣。數據顯示,鋼鐵是京津冀最具世界影響力的產業,未來的京津冀城市羣所發展的鋼鐵,不是原來意義的中低端普通鋼材,而是高端的、精品的、特殊用途的,並與上下游緊密銜接。二是汽車、軌道交通裝備及零部件產業鏈。這個產業三地都有基礎,而未來要發展的汽車不是普通的乘用車,而是要重點發展電動車、專用車。三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鏈條,與長三角、珠三角相比雖有差距,但未來發展空間非常巨大。應基於北京研發優勢,天津製造業基礎,河北的空間和勞動力優勢,在這些產業裏面有更大作為,尋求更大突破。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提升區域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