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進入今年第二個活躍期 “天鴿”打頭陣6省區暴雨
颱風進入今年第二個活躍期 “天鴿”打頭陣6省區暴雨
中國天氣網訊 7月下旬至8月初,在經歷了一段颱風瘋狂活躍期後,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彷彿進入了沉寂期,儘管期間有11、12號颱風生成,但也對我國無影響。昨天(20日),今年第13號颱風“天鴿”的生成打破沉寂,將直撲廣東,這也開啓了今年第二個颱風活躍期。此次“天鴿”有何特點?帶來的風雨情況如何?未來是否還有颱風生成?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高拴柱將為您一一解答。
“天鴿”23日將登陸廣東 6省區將有強降雨
昨天下午,今年第13號颱風“天鴿”生成(名字來源於日本,意義是天鴿星座)。今天下午5點鐘位於台灣鵝鑾鼻東偏南方約32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麪上,預計,“天鴿”將以每小時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22日移入南海東北部海面,並將於23日白天在廣東沿海登陸(25-33米/秒,10-12級,強熱帶風暴級或颱風級),登陸後繼續向偏西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
高拴柱分析稱,“天鴿”具有兩個特點:一是移動速度快,在東風帶中通常的速度是15-20公里/小時,而天鴿的速度達到了25公里/小時;二是結構不對稱,颱風西部的對流更為旺盛、密集,東部相對較弱且分散,導致颱風西部的降雨更為明顯,其中廣東中東部、湖南南部、廣西東北部將是強降雨集中地。
受“天鴿”影響,華南多地將出現較強風雨。中央氣象台預計,21日至24日,台灣東部洋麪和東南部沿海、台灣海峽、巴士海峽、南海北部、福建沿海、廣東沿海的風力將逐漸加大到7~9級,颱風中心經過的海域或地區有10~12級,陣風12~14級。
22日至24日,台灣、廣東、福建南部、廣西以及湖南南部、貴州東部等地將先後出現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部分地區累計雨量有100~150毫米,局地雨量可超過200毫米,台灣東南部局地雨量可超過300毫米。
在風雨的影響下,困擾華南多日的高温將節節敗退。由於颱風路徑是自東向西移動,福建、廣東一帶將於23日率先降温,大部地區最高氣温降至30℃出頭;廣西則要等到24日。而在台風到來之前,今後三天,受颱風外圍下沉氣流增温影響,氣温還將略有上升,如廣西省會南寧最高氣温將逼近37℃,今年以來當地的最高氣温也才37.5℃。
高拴柱建議,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颱風搶險應急工作;相關水域水上作業和過往船舶應當回港避風,加固港口設施,防止船舶走錨、擱淺和碰撞;停止室內外大型集會和高空等户外危險作業,人員切勿隨意外出;相關地區應當注意防範強降水可能引發的山洪、地質災害。
“天鴿”開啓今年第二個颱風活躍期 月底還將有颱風生成
今年第一個颱風活躍期是在7月下旬到8月初,曾出現6個熱帶氣旋共舞的局面,其中9號颱風“納沙”和10號颱風“海棠”更是創下了21個小時內接連登陸我國同一個地點的紀錄,為1949年以來首次。同時,“海棠”與“納沙”的殘餘環流合併北上,並與北方冷空氣結合,自南向北影響到我國東部18省(區市),最南端到台灣、最北端到黑龍江,為歷史罕見。
2017年7月23日12時,葵花8號衞星觀測到的紅外雲圖。
8月1日“海棠”停編,儘管之後相繼有11號颱風“尼格”、12號颱風“榕樹”生成,但都對我國無影響,好似颱風一下子進入了沉寂期。“這只是暫時現象,隨着熱帶輻合帶變得活躍,熱帶擾動形成的對流相對集中的時候,颱風就容易形成。目前已經進入到今年的第二個颱風活躍期,菲律賓以東洋麪和南海熱帶擾動活躍,8月下旬或還將有1-2個颱風生成。”高拴柱説道。
歷史:8月台風生成個數最多 強度僅次於9月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分析師李寧分析,根據1981-2010年平均,常年8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會生成5.73個颱風(8級熱帶風暴或以上強度的熱帶氣旋),為全年最多。每年8月平均有1.9個颱風登陸我國,僅次於7月,全年第二多。不過縱觀7-9月這三個月,每月平均登陸我國的颱風個數都比較接近,由此可見通常每年7-9月,是颱風影響我國的集中時期。
8月登陸我國的颱風,不僅個數眾多,而且實力頗強。過去68年裏,8月登陸的123個颱風裏,其中熱帶風暴強度為19個,強熱帶風暴級別的為41個,12級颱風或以上強度的達到63個,12級颱風或以上強度佔到了一半以上(51.2%),僅次於9月。
8月台風登陸我國的範圍和7月基本相同,颱風登陸點最北也到達了遼寧。與7月相同,廣東在8月仍然是颱風登陸頻率最高的省份,台灣仍然是第二名。不過與7月相比,8月登陸廣東、海南、廣西等低緯度省區的颱風數量有所減少,而登陸台灣、福建、浙江、江蘇和遼寧的颱風數量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