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閃電”這個詞,我們許多人都會率先聯想這是一種自然現象,“閃電”的速度快得超過雷聲,畢竟“閃電”的速度就是光速。正是由於“閃電”速度非常快,人類將“閃電”二字作為戰鬥機的名字來使用。説起“閃電”戰鬥機,在美歐航空歷史上一共出現了三款以“閃電”命名的戰鬥機,其中有P-38“閃電”戰鬥機、F-35“閃電”戰鬥機、英國“閃電”戰鬥機。
在以上幾款“閃電”戰鬥機當中,最先進的就是F-35“閃電”戰機了,畢竟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反觀P-38“閃電”戰鬥機則是上個世紀40年代的產物,而英國“閃電”戰鬥機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冷戰初期的產物。在這三款“閃電”戰鬥機當中,要説哪款“閃電”戰鬥機速度最快,可能很多人會説是F-35“閃電”戰機。其實不然,F-35“閃電”戰機最大飛行速度才1.6馬赫,而英國“閃電”戰鬥機最大飛行速度更是達到了2.2馬赫。而今天的主角就是英國“閃電”戰鬥機,咱們一起來看看“閃電”戰鬥機在上個世紀60年代如何成為英國皇家空軍的主力戰鬥機。
眾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轟炸機成為了交戰國最重要的航空兵器,在二戰期間盟軍的問世的轟炸機加快了德國、日本法西斯的投降。這些優異的轟炸機有B-17、B-24、B-29轟炸機等。雖然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研製出來了Me-262噴氣式戰鬥機對盟軍的轟炸機進行攔截,但是卻沒能扭轉德國戰敗的命運。但是,Me-262噴氣式戰鬥機在二戰期間表現出來的性能給世界各國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二戰結束之後,隨着噴氣式發動機的成熟,很多國家開始研製噴氣式轟炸機、偵察機、戰鬥機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與蘇聯兩國更是成立了以自己為首的組織,這兩大陣營出現之後,雙方更是在武器裝備上開展了競賽,其中用核武器、戰略轟炸機、戰鬥機等。作為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在冷戰時期與美國屬於同一陣營,而英國與蘇聯的關係當然是敵對關係了。在當時,蘇聯與英國的地理位置比較相近,蘇聯的戰略轟炸機的航程完全能夠深入英國腹地,為了應對蘇聯的戰略轟炸機,再加上噴氣式發動機的成熟,英國在1947年就開始提出了開發超音速戰鬥機,以此才能夠在空中對蘇聯的戰略轟炸機進行攔截。
在説“閃電”戰鬥機之前,我們就不得不瞭解下英國最早的噴氣式飛機實驗。其實早在1942年,英國皇家空軍獲取德國正在研製噴氣式戰鬥機的情報時,就要求飛機制造商來研製一款超音速噴氣式飛機。在當時德國研製的噴氣式飛機最大飛行速度能達到1000千米,由於英國的情報人員在翻譯時把千米寫成了英里,因此英國皇家空軍在發佈超音速戰鬥機時,為其制定了非常苛刻的指標。
英國皇家空軍認為既然是超音速飛機,那麼該機的速度就必須要快,英國皇家空軍認為超音速飛機每小時的平均時速最少需要達到1600千米,而這個飛行速度在當時來看是螺旋槳戰鬥機的兩倍。除此之外,英國皇家空軍還認為飛機需要在1.5分鐘之內爬升到11000米的高度。這個指標發佈之後,“邁爾斯”公司就開始提交了自己的方案,該方案就是M.52戰鬥機。
“邁爾斯”公司的M.52項目在當時運用了大量的新技術,比如在氣動外形設計上,M.52戰鬥機採用了圓錐形的機鼻已經比較薄的機翼,機翼前緣是非常的尖鋭。該機的機身橫截面積被設計得很小,還採用了全動平尾。總體來看,這樣的設計都是為了能夠讓飛機的飛行速度更快。動力裝置使用弗蘭克·惠特爾的W.2-700噴氣式發動機,飛機的材料使用大量的不鏽鋼。
其實“邁爾斯”公司M.52項目設計方案在當時來説是非常的前衞,由於英國皇家空軍將噴氣式飛機定的指標太高(至少是在當時來看),M.52項目無法達到這個指標。後來,“邁爾斯”公司就開始對M.52項目進行多次修改,將機翼換裝更厚的,加裝火箭助推器等。完善之後的M.52項目在製造原型機階段時,英國政府為了縮減國防預算,以及該機的逃生方式很差,英國政府便取消了該項目。雖然説M.52項目被取消了,但是該機先進的技術被“閃電”戰鬥機所運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隨着噴氣式發動機的成熟,英國又開始提出超音速戰鬥機。英國皇家空軍並且為新的超音速飛機制定了一些指標,最主要的指標還是強調速度。新超音速飛機每小時最大飛行速度能夠達到1.5馬赫。英國皇家空軍公佈指標之後,英國電氣公司、費爾雷公司都參加了競爭。分別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其中費爾雷公司的方案則是三角翼佈局的FD.2,英國電氣公司的則是大後掠中單翼以及低水平尾翼方案。
而英國電氣公司的大後掠中單翼以及低水平尾翼方案,則是非常的前衞,採用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邁爾斯”公司的M.52戰鬥機先進的技術。在當時來説,後掠翼設計被認為是非常不成熟的設計,英國皇家空軍高層堅持讓電氣公司採用T型高位平尾的設計,但是英國電氣公司一直認為大後掠中單翼以及低水平尾翼是可行的。因此,英國皇家空軍為了驗證英國電氣公司的設計是否正確,就讓肖特兄弟公司製造了一架SB.5驗證機,以此來驗證雙方在設計上哪種方案是可行的。
據悉,肖特兄弟公司建造的SB.5驗證機機翼是可改變後掠,機翼角度分別在50°、60°、69°之間進行變化,水平尾翼位置也是能變換的,以驗證從T尾到低位置的飛行效果。後來,經過反覆的試驗,機翼後掠角被確定為60°。最後,試驗表明英國電氣公司採用的60°大後掠中單翼以及低水平尾翼的結合是非常的合理。因此,英國皇家空軍開始與電氣公司簽訂3架原型機的生產合同,並且將原型機命名為P.1。
英國電氣公司獲得原型機的訂單之後,立即就開始建造原型機,第一架原型機P.1在1954年春天下線。據悉,P.1的機翼後掠角為60°,翼尖與機身稱直角,該機的全動平尾安裝尾翼比機翼低,用了先進的航電設備,以及能收放的主起落架設計。該機採用機頭進氣,動力裝置使用了兩台“藍寶石”發動機,這兩台發動機的佈局並不是並排設計,而是上下重疊安裝。為了減少波阻,發動機與機身上半部曲線平齊。
英國“閃電”戰鬥機三視圖
第一架原型機P.1誕生之後,在1954年8月4日進行了首飛,在首飛期間,原型機達到了0.85馬赫的飛行速度,後來在測試當中,該機的飛行速度成功超過了1馬赫,成為了第一架超過音速飛行的英國飛機。後來,第二架原型也在1955年7月18日進行了首飛,這架飛機主要是加裝了武器裝備、油箱等。在測試當中,第二架原型機在不開加力的情況下,飛行速度也能達到1.2馬赫。原型機在測試當中表現出來的優異性能讓英國人都非常的興奮。
為了能夠讓該機的速度更快,英國電氣公司又推出了P.1B原型機,P.1B原型機與P.1原型機相比改動是非常的大,P.1B原型機使用了帶中央激波錐的環形進氣道,為了方便安裝法拉第公司的AI-23雷達,由於P.1原型機在測試期間方向穩定性不足,設計人員就將垂直尾翼進行了擴大。該機的減速板也進行了修改,座艙進行了抬高,並且在機腹下增加油箱,機身的下方可以攜帶空空導彈。動力裝置上準備使用兩台“埃汶”200發動機。
P.1B原型機在試飛期間速度更是達到了2馬赫,成為了英國第一架超過2馬赫的飛機。P.1B原型機在測試當中的成績讓皇家空軍高層覺得非常不錯,因此就開始讓英國電氣公司量產該機型。第一批“閃電”戰鬥機在1958年4月開始交付,英國皇家空軍高層並且賦予“閃電”戰鬥機的編號。“閃電”戰鬥機服役之後,一直在不停地進行改進,其主要改進的地方就是換裝推力更強的發動機、以及加裝武器系統。改進的機型有“閃電”F.1、“閃電”F.2、“閃電”F.3、“閃電”T.4、“閃電”T.5、“閃電”F.6等。
“閃電”戰鬥機服役皇家空軍之後,充分發揮出優異的性能,經常與盟軍的戰機參加競賽,其爬升速度以及加速性都非常的出色,從未有機會參加過實戰。後來,該機還經常出現參與對美U-2偵察機的攔截演習。在當時美國U-2偵察機可以在20000米以上的高空執行全天候偵察任務,這種“黑色間諜”經常到蘇聯附近進行騷擾,蘇聯很少有辦法擊落這款偵察機,而“閃電”戰機卻在對U-2偵察機演練時,可以輕鬆的“擊落”美國的U-2偵察機。由於這款飛機性能優異,還出口給蘇丹和科威特空軍、沙特空軍等。
雖然“閃電”戰鬥機飛行性能穩定、爬升速度很快,但是該機的航電卻非常的差勁,航程也是非常的短,還不到1500千米。在1974年,英國皇家空軍就開始將“閃電”戰鬥機給慢慢退役,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美洲豹”戰鬥機的交付。在上個世紀80年代,隨着“狂風”戰鬥機的服役,“閃電”戰鬥機最終在1988年全部退出英國皇家空軍。
縱觀英國“閃電”戰鬥機,該機從生產到停產一共生產了337架。該機其實是一款截擊機,但是西方國家的截擊機屬於戰鬥機。“閃電”戰鬥機是英國研製的第一種超音速戰鬥機,同時也是英國獨立自主研製的唯一一款超音速戰鬥機,該機之後,英國再也沒有研製過超聲音速戰鬥機。"閃電"戰鬥機代表了英國的最高航空科技成就,同時也是英國怪異飛機的代表。
總體來説,英國“閃電”戰鬥機是一款性能非常優異的戰鬥機,但是該機卻從未參加過實戰,也可謂是生不逢時。如果該機在上個世紀50年代、60年代出現在蘇聯空軍當中,想必該機的戰績必然完美,蘇聯絕對會把美國的U-2偵察機給打的再也不會到蘇聯上空偵察。隨着該機的退役,英國航空工業的最後一抹亮色也開始消失了。